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2题;共15分)
1. (8分) (2017八上·义乌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A.形容声音很大)的喷气式发动机(hōng)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chà)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B.在冰、雪面上平稳移动)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1)给语段中的两处拼音写上汉字。
hōng chà
________鸣声________那
(2)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A.形容声音很大________
B.在冰、雪面上平稳移动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助词)
B . 稳稳地停了下来(助词)
C . 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名词)
D . 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形容词)
2. (7.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树木丛生,________。
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
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共6题;共45分)
3. (7.0分) (2017七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眉眼口鼻争能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
一日,口谓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谓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② ,其
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气。
②东西:东面西面。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吾能别香臭________
②吾能观美恶________
③宜居汝上也________
④若然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
②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
(3)写出上文中两个人称代词(不要重复)。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4. (8.0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数讨山越________ ②母恚欲罚之________
③遂往诣蒙________ ④肃于是越席就之________
(2)与“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
”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B . 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C .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D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5. (9分) (2017八下·固镇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别人尊重我,我才有尊严。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我。
②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
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抠”,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300元。
他手中握着一笔这样大的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______别人恩赐的,______自己给自己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对尊严的理解过于世俗化、物质化,以致将一个人的尊严等同于金钱和权力。
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和权力,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活得有尊严,反之则没有尊严。
这样看待尊严,其实是亵读了尊严。
尊严不是靠外在的金钱和权力累积起来的,尊严只能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
说白了,尊严压根儿就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它只可能来自一个人的灵魂。
④靠金钱和权势来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一定不会持久。
真正保险的,是一种靠道德自律赢得的尊严。
人的这种尊严一旦树立起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还是
B . 既又
C . 不仅还
D . 不是而是
(2)文中作者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它们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下面这段文字能不能替换文中梅贻琦的事例?请具体阐明理由。
我国明朝的李时珍行万里路,历时多年,整理药方11000多帖,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6. (13.0分)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
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
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
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
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
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
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
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
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
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
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
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
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
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
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
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
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
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
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
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写威”。
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
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
到狗国才钻狗洞。
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
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
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
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
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
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
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
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
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
小国的城小。
门也小。
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
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
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
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
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
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
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
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
门,无人走这“状元桥”。
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
不出状元。
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
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1)
指出本文的论点。
中心论点:
第一分论点:
第二分论点:
(2)
分析文中有关门洞的两个故事,回答下面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反复指出“这故事靠不住”?
②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3)
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全文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B . 为了生动有趣,作者在大小猫洞的故事后又增加了大小国门的故事。
C . 为了层层推进,更深刻地揭示道理,作者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
D . 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作者借以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
(4)
另选角度,解读以下寓言故事,写出新的寓意。
一到冬天,蚂蚁就出来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促织饿死了,作了蚂蚁的粮食。
(选自《伊索寓言·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7. (2分)(2016·沈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
B . 《红岩》中的许云峰和成岗被捕后,面对徐鹏飞的威逼利诱,拒绝出卖党组织。
C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D . 《童年》中年幼的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8. (6分) (2017七上·温州期末) 《镜花缘》《猎人笔记》《城南旧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
请你分别选择一项“推荐语”,向读者推荐这三本书。
《镜花缘》选________ 《猎人笔记》选________ 《城南旧事》选________
A.自然风光描写比肩《瓦尔登湖》,堪称十九世纪俄国自然风景与风俗长卷。
B.纯美清新的文字风格,温暖感动的童年故事,融入字里行问,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C.讽刺现实辛辣幽默,尊崇女性独树一帜;奇思妙想绚丽斑斓,古典才艺百科汇聚。
三、综合实践(10分) (共1题;共10分)
9. (10.0分)(2017·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明,是荒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霖,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开展的如火如tú____________。
开山岛夫妻哨、雷锋车组、最美乡村教师……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文明故事,凸显了港城文明城市建设的新高度。
这些人物和故事,或如一阵春风,或如一hóng____________清泉,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滋润。
日前,“‘画’说港城•‘漫’谈文明”系列漫画创作活动已正式____________(A.启动B.起动)。
多位美术专业人士将以单zhēn____________、四格、组图等多种漫画形式,____________(A.绘声绘色B.活灵活现)地描绘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向这座城市中文明的传递者致敬。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úhóng zhēn
如火如________一________清泉单________
(2)
在文中空缺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正式________(A.启动B.起动)________(A.绘声绘色B.活灵活现)地描绘
(3)
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0. (50分) (2018九上·鱼台期中) 阅读名言,按要求作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鲁迅
行路多者见识多。
——托·富勒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共2题;共15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二、阅读(45分) (共6题;共45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7-1、
8-1、
三、综合实践(10分) (共1题;共10分)
9-1、
9-2、
9-3、
四、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