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在不同煎煮条件下的有效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解毒汤在不同煎煮条件下的有效成分研究
林家寿
【摘要】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在不同煎煮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为其煎煮的条件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黄连解毒汤的药材进行煎煮,然后将煎煮20、30、60 min时黄苓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等成分的溶出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栀子苷和黄苓苷煎煮20 min时与30、60 min时均为80%和60%以上,不同时间比较(均P>0.05),而生物碱煎煮30 min及60 min均高于20 min(均P>0.05),汉黄芩素煎煮60 min时溶出率明显高于煎煮20 min及30 min 时(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但第2次煎煮较第1次煎煮溶出率提高(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解毒汤在不同煎煮条件下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为确保药物达到最佳药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007)026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条件;有效成分
【作者】林家寿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采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煮,加水、酒或其他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1],所以中药的煎煮和服
用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服用和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就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

本文中笔者就黄连解毒汤在不同煎煮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及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黄连解毒汤药材(黄连9 g、黄芩6 g、黄柏6 g、栀子9 g),黄连产地为湖北,黄芩产地为辽宁,黄柏产地为黑龙江,栀子产地为湖南,均为优质药材。

全自动煎药器采用日本山佳SJY-808B型全自动煎药器。

TI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海禾
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对此方药进行煎煮。

全自动煎药器采用日本山佳SJY-808B型全自动煎药器。

煎药前先检查清洗全自动煎药器内部污物、异物等,排尽清洗水,后关闭所有阀门,将药袋放入多孔桶内,适量加水,盖上锅盖,接通电源,打开控制盒上的电源开关,按动模式转换钮,进入时间设定状态,设定煎药时间[2]。

分别对煎煮20、30、
60 min的药汤检测其中的黄苓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等成分的溶出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黄连解毒汤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

其中,Extend-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1%甲酸;检测波长:276 nm。

2.2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3 结果
2.3.1 不同时间各种成分溶出率比较分别对煎煮20、30、60 min的药汤检测其中的黄苓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等成分的溶出率,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栀子苷和黄苓苷煎煮20 min时与30及60 min时均为80%和60%以上,不同时间比较(均P>0.05),而生物碱煎煮30 min及60 min均高于 20 min(均P<0.05),汉黄芩素煎煮 60 min时溶出率明显高于煎煮 20 min及30 min时(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时间各种成分溶出率比较(%)煎煮时间(min)黄芩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
20306082.4583.2184.5360.6862.0864.2039.5846.2947.2918.6729.3531.56 2.3.2 第1次及第2次煎煮各种成分溶出率比较将第1次30 min时及第2次煎煮黄苓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等成分的溶出率进行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第1次及第2次煎煮黄芩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溶出率比较(%)成分第1次煎煮第2次煎煮黄芩苷栀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
83.2162.0846.2929.3589.5475.4855.1239.41
由表2可知,第2次煎煮较第1次煎煮溶出率提高(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2-6],而煎煮法为将药材加水将煮取汁的方法。

该法最是早使用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至今仍是制备浸出制剂最常用的方法,而中药的煎煮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

本文中笔者就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
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煎煮20、30、60 min时黄苓苷、栀
子苷、生物碱、汉黄芩素等成分的溶出率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栀子苷和黄苓苷煎煮20 min时与30、60 min时均为80%和60%以上,而生物碱煎煮30 min及
60 min均高于20 min,汉黄芩素煎煮60 min时溶出率明显高于煎煮20 min及30 min时,同时第2次煎煮较第1次煎煮溶出率提高,尤其是汉黄芩素的2次煎煮溶出率变化更大,可能与其为脂溶性的性质有关[7-9],所以2次煎煮对其成分
的溶出的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条件下有效成分溶出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为确保药物达到最佳药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参考文献]
[1]卢文彪,曾元儿,钟镜金,等.丹参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J].时珍
国医国药,2002,13(1):7.
[2]Hayakawa J,Okabayashi Y.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phospholipid in rabbit bron choal eolarlavage flui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Journal of Pharmaceuti cal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4,35:583-592.
[3]祝晨蔯,林朝展,莫建霞,等.HPLC法测定黄柏药材中小檗碱与黄柏碱的含量[J].中
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62-264.
[4]刘明霞,孙付军,王春芳,等.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对MDR模型小鼠细胞凋亡及
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8):1270-1272.
[5]肖学凤,乔晓莉,高岚,等.黄连解毒汤中三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16.
[6]马玉芳,林雪玲,俞道进,等.黄连解毒散超微粉有效成分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3):34.
[7]Duk HK.Fractionation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by 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sorbents of various particlesize[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2,(949):217-223.
[8]王静,袁子民,张朔,等.黄连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19):37.
[9]马兆堂,杨秀伟.黄连解毒汤醋酸乙酯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08,33(18):2080-20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