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七讲溶液第2课时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课件(五四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属于易溶性物质
B.t ℃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
不饱和溶液
C.90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
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 ℃,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20 ℃时,将④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18 g固体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15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
剂的质量比均为1∶5
C.3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5 ℃时均是饱和溶液
D.30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物质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2018·泰安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 ℃时,向4个盛有
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
941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 D 填 加水的质量是____g
字母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d.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3.(2018·淄博中考)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
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
活。 AC 填写标号)。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4)20 ℃时,取1.8 g碳酸钠粉末加入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水,
观察到粉末结块;再继续加入10 mL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
bd 填序号)。 壁,感觉到发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
a.滴入几滴水,粉末结块是由于生成了晶体(Na2CO3·10H2O),
该晶体属于混合物
b.碳酸钠溶于水时放热
c.加入10 mL水,振荡,会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
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20℃~30℃ ; (1)氯化钠与碳酸钠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 4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 Na2CO3 。 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写出一种将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加碳酸钠(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水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碳酸钠的操作是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固体全部溶解,
23.1% ,该溶液为_____( 饱和 填“饱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上述溶液由T1 ℃加热至T2 ℃(忽略水的蒸发),有关
bd 填序号)。 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___(
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 ℃时的溶解性;表2是氯化钠、碳酸 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 ;分析表2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 表1空格中应填写___ 30℃ 。 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_____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有利于蒸发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析出食盐,而碳酸钠由于溶解度变大而不能析出;冬天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低,碳酸钠由于溶解度明显减小而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变化不大而不能析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解答溶解度曲线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溶解度曲线
图。
【思路分析】 A选项,t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 g,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可得到90 g a的饱和溶
液。B选项,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10 g,所
以均为易溶物质。C选项,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
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思路分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
1.(2017·威海中考)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
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
中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40 ℃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百变解读: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溶解度
曲线上涉及点或曲线的升降表示的意义;随温度变化,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的变化;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提纯物质的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能得到90 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 ℃降至20 ℃,甲析出
晶体较多
变式三:三条曲线
7.(2018·烟台中考)(单双项)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
变式五
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结合
12.(2018·青岛中考)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如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D
)
B.t1 ℃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 至 35.0 g之间 C.t2 ℃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 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称量KNO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加水(或加热) 。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_____________
变式二:两条曲线 5.(2017·淄博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5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物质
2018·滨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3 ℃时,将6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
是90g 。 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 不饱和 填“饱和”或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__( “不饱和”)溶液。欲将t2 ℃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答案合理 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可) 任写一种)。 ______(
13.(2015·泰安中考)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利用阳光、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 100 ;将t2 ℃时 的变化如图。t2 ℃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g 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时, MgCl2、KCl 填物质化学式)。 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搅拌
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下列哪些操 ad 填序号)。 作引起的___( a.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
8.(2018·枣庄中考改编)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
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60 ℃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 ℃时,将30 g氯化铵加入50 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 ℃时,等质量的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
(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
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水
酒精
109 g
17.3 g
129 g
40 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能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
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2.(2018·莱芜中考)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
(3)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 ℃
(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B、A、C(或B>A>C) 。 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四
溶解度曲线与图结合
10.(2017·泰安中考)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
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考点一 溶解度 命题角度
[重点]
溶解度的理解与应用
例1 (2013·威海中考)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
考点二 溶解度曲线
[重难点]
命题角度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百变例题4 (2017·烟台中考)(单双项)如图是a、b、c三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
到90 g a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a中含有少量b,可采用冷却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D选项,20 ℃时b的溶解度最大,
a、c的溶解度相等,但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
升温至t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变式一:一条曲线
4.(2016·莱芜中考)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 ℃,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
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 ℃,溶质的质量分
数相等
11.(2015·烟台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
A.a属于易溶性物质
B.t ℃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
不饱和溶液
C.90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
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 ℃,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20 ℃时,将④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18 g固体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15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和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
剂的质量比均为1∶5
C.3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5 ℃时均是饱和溶液
D.30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物质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2018·泰安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 ℃时,向4个盛有
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
941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 D 填 加水的质量是____g
字母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d.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3.(2018·淄博中考)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
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
活。 AC 填写标号)。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4)20 ℃时,取1.8 g碳酸钠粉末加入试管中,先滴入几滴水,
观察到粉末结块;再继续加入10 mL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
bd 填序号)。 壁,感觉到发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
a.滴入几滴水,粉末结块是由于生成了晶体(Na2CO3·10H2O),
该晶体属于混合物
b.碳酸钠溶于水时放热
c.加入10 mL水,振荡,会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
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20℃~30℃ ; (1)氯化钠与碳酸钠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 4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 Na2CO3 。 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写出一种将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加碳酸钠(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水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碳酸钠的操作是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固体全部溶解,
23.1% ,该溶液为_____( 饱和 填“饱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上述溶液由T1 ℃加热至T2 ℃(忽略水的蒸发),有关
bd 填序号)。 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___(
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 ℃时的溶解性;表2是氯化钠、碳酸 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 ;分析表2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 表1空格中应填写___ 30℃ 。 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_____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有利于蒸发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析出食盐,而碳酸钠由于溶解度变大而不能析出;冬天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低,碳酸钠由于溶解度明显减小而结晶析出,食盐的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变化不大而不能析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解答溶解度曲线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溶解度曲线
图。
【思路分析】 A选项,t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 g,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可得到90 g a的饱和溶
液。B选项,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10 g,所
以均为易溶物质。C选项,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
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思路分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该物质的质量。
1.(2017·威海中考)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
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
中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 40 ℃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百变解读: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溶解度
曲线上涉及点或曲线的升降表示的意义;随温度变化,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的变化;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提纯物质的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能得到90 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 ℃降至20 ℃,甲析出
晶体较多
变式三:三条曲线
7.(2018·烟台中考)(单双项)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
变式五
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结合
12.(2018·青岛中考)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如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D
)
B.t1 ℃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 至 35.0 g之间 C.t2 ℃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 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c.称量KNO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加水(或加热) 。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_____________
变式二:两条曲线 5.(2017·淄博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5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物质
2018·滨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t3 ℃时,将6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
是90g 。 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 不饱和 填“饱和”或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__( “不饱和”)溶液。欲将t2 ℃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答案合理 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可) 任写一种)。 ______(
13.(2015·泰安中考)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利用阳光、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 100 ;将t2 ℃时 的变化如图。t2 ℃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g 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时, MgCl2、KCl 填物质化学式)。 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1 ℃时,称量6.0 g KNO3,加入20 g水,搅拌
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下列哪些操 ad 填序号)。 作引起的___( a.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 mL水时仰视读数
8.(2018·枣庄中考改编)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
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60 ℃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 ℃时,将30 g氯化铵加入50 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 ℃时,等质量的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
(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
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水
酒精
109 g
17.3 g
129 g
40 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能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
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2.(2018·莱芜中考)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
(3)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 ℃
(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B、A、C(或B>A>C) 。 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四
溶解度曲线与图结合
10.(2017·泰安中考)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
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考点一 溶解度 命题角度
[重点]
溶解度的理解与应用
例1 (2013·威海中考)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
考点二 溶解度曲线
[重难点]
命题角度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百变例题4 (2017·烟台中考)(单双项)如图是a、b、c三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
到90 g a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a中含有少量b,可采用冷却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D选项,20 ℃时b的溶解度最大,
a、c的溶解度相等,但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
升温至t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变式一:一条曲线
4.(2016·莱芜中考)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 ℃,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
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 ℃,溶质的质量分
数相等
11.(2015·烟台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