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基础巩固
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答案C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4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
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
答案B
5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图中有4条食物链。
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
若兔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故鹰不会大量减少。
答案C
6右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依次增大的,A项错误。
一片鱼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有多个物种),也不是群落(缺少微生物),更不是生态系统(没有无机环境等),B项错误。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项错误。
答案C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解析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食物链的环节数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同时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几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是固定的;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有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答案C
8
右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且b也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 是分解者。
答案B
9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生产者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把生物和无机环境联系在了一起。
答案D
10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大鱼与小鱼的关系
是。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期内,大鱼数目,水藻数目,淡水虾数
目。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情况会随之发生的是。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减少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答案(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3)D (4)增多减少减少(5)A (6)群落
11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含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属于
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
是。
解析(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
由于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以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导致了其所占营养级的级别和消费者的级别有多个。
从植物开始为第一营养级,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从植食动物开始为初级消费者,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次级、三级、四级、五级消费者。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都以草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会增加对蛇等的捕食,蛇数量下降。
蟾蜍成为蛇的唯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逐渐下降。
答案(1)7 三、四、五、六次、三、四、五(2)竞争竞争和捕食(3)下降、下降
能力提升
1一盆培养多年的菊花上面生活着少量的蚜虫和瓢虫。
对这盆菊花进行生态学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盆菊花是一个个体
B.这盆菊花是一个群落
C.“蚜虫→瓢虫”是一条食物链
D.这盆菊花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这盆菊花是一个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蚜虫为消费者。
答案D
2
右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
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D
3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构不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答案A
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
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
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答案C
5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D.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题图,由14的关系可推知两者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而1、2、3各有箭头指向4,则4代表无机环境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
1、2、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才可构成群落。
分解者中也有真核生物,如某些真菌和动物。
①代表捕食,②代表细胞呼吸,③代表光合作用。
答案C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
C.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
D.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解析图1中大、小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并不是所有竞争的结果都是一个物种排挤掉另一个物种,也可能是两种生物此消彼长。
答案A
7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
为;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
是。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鼬→鹰;植物→鼠→鹰。
分析4条食物链可知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人吃兔,说明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人和兔都吃植物,说明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
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
(2)跳蚤在鼠身上的寄生属体表寄生,体表寄生的寄生物对寄主数量影响很小,而捕食者对被捕食者数量影响较大。
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种群密度增大,从而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3)蘑菇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植物是自养生物,不能直接利用蘑菇中的有机物,因此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1)4 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捕食和竞争寄生
(2)小于增强
(3)分解者不能
8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C.。
(2)B主要是指。
(3)和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4)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5)鹰占有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
链:。
(6)蛇和鹰的关系是。
(7)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
是。
(8)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
(9)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理由
是。
解析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或老鼠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鹰的食物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8
(5)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6)捕食和竞争
(7)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增多
(9)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