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附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附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单元25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1
2
1
2
1、出示生字,生齐读,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疑难字。
3、结合预习,理解疑难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2、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回顾
1、生自由读文,用笔划出作者第二次来到德国发出赞叹的句子。
2、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疑问?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感悟美丽。
(1)再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作者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
(2)出示第一句(课件),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养花是为了给谁欣赏?作者此时看到德国人养花是为了给谁看?此时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一句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正是这样是指怎样?应读出什么语气?
(3
2
(1
(2
(3
(4
示)
(5
(6
(7
(8
(9
(10
3
(1
(2
1
2
1
2
3
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
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
当我找到了季羡林老师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的时候,特别是2006年,95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时,季羡林老先生说:我没有做什么令人感动的事,真的是有的话,只有“勤奋”两字。
那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再也没有逃避和偷懒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
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学生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