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标识牌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标识牌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黄发妮;陆雪梅;张新风;聂艳
【摘要】目的:探讨三防标识牌在住院精神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在病
房针对不同的患者在标识牌采用不同的颜色,如防自杀(黑色)、防冲动伤人(红色)、防逃跑(桔色),制定标识牌的实施方案和使用方法比较更换标识牌前后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差错率。
结果:使用三防标识牌后,病人冲动伤人、逃跑、自杀自伤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116+.50%下降至2011年的5.83%(P<0ñ.05),护理人员的差错率也明显下降(P<0è.05))。
结论:三
防标识牌制作简单,操作性强,清晰醒目,对医务人员具有警示、提醒作用,能防范意外事故,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年(卷),期】2014(000)011
【总页数】3页(P145-147)
【关键词】三防标识;精神病患者;安全管理
【作者】黄发妮;陆雪梅;张新风;聂艳
【作者单位】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荆州434000;荆州市精神卫生中
心心理科,湖北荆州434000;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荆州434000;荆
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湖北荆州4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而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但关系到病人的康复,而且与病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2]。
精神病人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患者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障碍,在病态症状支配下常常做出难以预料的各种行为,如:自杀、伤人毁物、逃跑等突发事件在精神科时有发生,由于这些行为常常突发且无法预见故防不胜防,给护理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石,医院的安全标识是最直观、最快捷、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3],我院自在一览表上使用三防警示标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和化解护理风险,以提高病房的工作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及2011年在我院心理科住院的的患者,其中2010年收治患者252名,男性120名,女性132;年龄15~75岁,平均(45.3±15.6)岁;防自杀患者
21名,防冲动伤人患者45名,防逃跑患者33名。
2011年收治患者268名,男性131名,女性137;年龄13~78岁,平均(46.7±14.9)岁;防自杀患者24名,防冲动伤人患者47名,防逃跑患者38名。
以上两组各项资料经比较无统计
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风险因素分析
分析以往的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采取的措施、可能原因及当事人的一般资料[4]。
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5]
两方面。
造成风险的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经验不足、缺乏慎独精神几方面。
另外,患者和家属对病中行为隐瞒或
认识不足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6],如患者和家属因病耻感对病中伤人毁物等行为隐瞒,认为自己亲人的病很轻等。
系统因素主要是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如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监控制度不力、服务流程不完善,医疗仪器、设备、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如床边交接班未落实导致对病人时张冠李戴,巡查制度执行不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隔离间相关设备缺乏等。
1.3 标识的实施
1.3.1 实施方案护理部根据分析的原因和收集临床护士长、科主任及全院护士合理化建议,最后决定从病区一览表上开始实施,因为一览表是病区病人主要信息集中查阅的地方,每个病人的信息卡不仅登记了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诊断等内容,还可以有新病人、危重病人、三防病人、等级护理等标识,并根据警示标识制定相对应的紧急预案。
标识牌设计原则以醒目、美观、易于操作、不影响病房的整体性和患者的安全舒适为主,且能够对医疗护理人员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达到警示安全为目的。
1.3.2 使用方法对不同的标识牌采用不同的颜色,防自杀—黑色,防冲动伤人—红色,防逃跑—桔色。
病区护理单元在患者入院24h内填写护理病历,对患者进行
高危风险评估,同时置入醒目的警示标识,并将三防患者床位安置于靠近护士站的病房。
病区护理单元对三防患者每班进行床头交班,并将当班情况如实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随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更换警示标识卡。
白班将三防患者置于工作人员视野之内,中夜班加强对三防患者的巡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目标的实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
通过实施三防标识牌前后病人冲动伤人、逃跑、自杀自伤安全意外事件的比较,实施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三防标识牌前后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 %(例次/人次)组别冲动伤人自杀自伤逃跑合计实施前(2010年) 9.38(36/384) 17.86(10/56) 14.93(20/134) 11.50(66/574)实施后(2011年) 5.09(23/452) 6.96(11/158) 6.70(12/179) 5.83(46/789)
2.2 护理人员的差错率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较实施前也明显下降,护士风险意识增加,缺乏慎独精神减少,专业知识缺乏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护士的操作技术得到提高(P<0.05)。
见表2。
表2 实施三防标识牌前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组别缺乏风险意识/%(例)缺乏慎独精神/%(例)专业知识缺乏/%(例)技术操作欠缺/%(例)合计/%(例)实施前(2010年) 1.88(48) 1.37(35) 2.12(54) 3.49(89) 8.86(226)实施后(2011年) 1.06(27) 0.51(13) 1.49(28) 1.80(46)4.47(114)
3 讨论
3.1 在病房使用三防标识牌对安全管理的意义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场所,尤其是精神科,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不良事故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实施三防警示标识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的一种超前管理方法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使病区单元的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末然。
结果显示,实施三防标识牌后,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的差错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风险事件的事前预防可以有效弥补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及家属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也是预防突发安全意外事
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2 三防标识牌对护理工作的益处
三防警示标识的使用,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醒护理人员在采集病史时要认真详细,善于引导家属提供病史,打消家属顾虑,提供病人在家的真实情况,以便对有三防表现或倾向的患者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对重点病人易于辨认,重点关注,方便管控,比如床位安置于靠近护士站的病房,白天将其放于视野之内活动,便于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征兆,将异常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防警示标识的使用还加强了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危机状态护理预案的学习,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这样既能够帮助他们识别三防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和表现,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和积累临床经验。
另外,三防警示标识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自觉性和密切了护患关系,如:主动与病人谈心,全面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恰当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增强,比如:严格执行巡查制度﹙15min床
边巡查﹚,严格床边交接班和危险物品的保管等,增加了护理安全系数。
3.3 三防标识牌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价值
医疗质量始于教育,医疗质量终于教育由于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意外
事件时有发生,给护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纠纷,为了减少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把风险降至最低,通过使用三防警示标识,可使有些护理人员改变思维定式,改变对质量、对做事的观念,进而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慎独精神和质量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 .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曹新妹 .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1.
[3]申光 .医院标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7,11﹙2﹚:44-46.
[4]丁力,姜安丽,叶旭春 .患者安全相关问题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07,24(4):55-56.
[5]钱萍 .加强医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
17-19.
[6]郑芝芳 .蔡学朕 .陈爱初,等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