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进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师亟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将分层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为中心,围绕分层教学模式,从学生、备课、授课、练习、作业、辅导六个层面
论述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析;
一、学生分层
为了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分层是首要环节。
为保证研究内容的合理性,本文以高中普通班级为例,根据实际高中班级学生的规模,假定班级学生的人数为60人,将班级作为一个
单元,在单元内进行分层。
A层学生为12人,占比20%,该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
算机操作知识基础,且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较为灵活,接受知
识的能力较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优异。
B层学生为35人,占比58.33%,该层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基础良好,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较高的主
观能动性,接受知识的能力良好,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一般。
C层学生为13人,占
比21.67%,该层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基础较差,且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
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完成学习任务有较大困难。
为了促进
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班级整体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以分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学生的人数设定为5人,共12个小组,每
组均涵盖三个层次的学生。
二、备课分层
备课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备课分层是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础,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
为详尽表述备课分层的应用。
其中,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为拓展型,“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
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制作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班级内
学生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学习的主要渠道”。
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为强化型,
“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并尝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班级内学生的感冒与穿衣情况”。
C层
学生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型,“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信息之间
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懂得问卷调查法的具体内容”。
三、授课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主阵地。
分层授课的效果直接影响
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分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分层授课作用的发挥。
首先,在分层授课实践中,要围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对C层次学
生给予个别辅导。
当察觉到C层学生跟不上节奏时,教师要及时地放慢授课速度,并在C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给予言语鼓励,提高C层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励C
层学生尝试完成B层学生的学习任务。
其次,对B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可以口头提问的形式,针对B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强化训练,为B层
学生指明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鼓励其挑战A层学生的学习任务。
对A层学生进
行拓展练习、总结生活中的知识,引导A层学生思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A
层学生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例如,在“Python语言实现游戏”的教学环节中,
教材给出了具体的Python语言开发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问题,要求学生
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想法对现有的Python语言开发环境进行调试,并观察调
试后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可引导C层学生将延时与出题的数量
进行改动,并观察程序运行变化;可引导B层学生完整地呈现调试后程序的运行
并要求其说明调试改动情况;可引导A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增强“最强大脑”
游戏的难度。
授课分层的意义在于学生均能够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编程的
喜悦,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素养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学生信息技术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设定有层次的练习内容可保证班级学生
在现有的基础上整体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结合
A、B、C层学生的基础、能力,对课堂练习内容进行分层。
首先,C层学生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较差,所以在设定练习内容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简
单题目作为该层学生主要的练习内容,使他们能够认识常用的表格数据,并能够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删除、数据修改、工作表新建等简单的编辑操作。
其次,B层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良好,所以在设定练习内容时教
师可将其设定为阶梯型,使他们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最后,A层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在C、B层学生练习内容
的基础上,A层学生要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具体
的分析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五、作业分层
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的作业布置对于学生自
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但在作业分层方面,教师不应将作业的内容局
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
笔者建议教师可将班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依据学
生的喜好偏向对学生进行分层,或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喜好预设不同难度的作业
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在作业方面变被动为主动。
因信息技术课程并非高考
科目,在高中每周只有2节课,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精炼、高效的原则。
综上所述,本文从五个层面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
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与学情。
分
层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还需重视分层的动态调整。
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并非高考学科,但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是学生走向社
会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素质,所以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以及相关教学模式在课
程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祥伟.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
37-38.
[2]崔乾坤.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