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进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师亟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将分层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为中心,围绕分层教学模式,从学生、备课、授课、练习、作业、辅导六个层面
论述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析;
一、学生分层
为了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分层是首要环节。

为保证研究内容的合理性,本文以高中普通班级为例,根据实际高中班级学生的规模,假定班级学生的人数为60人,将班级作为一个
单元,在单元内进行分层。

A层学生为12人,占比20%,该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
算机操作知识基础,且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较为灵活,接受知
识的能力较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优异。

B层学生为35人,占比58.33%,该层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基础良好,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较高的主
观能动性,接受知识的能力良好,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一般。

C层学生为13人,占
比21.67%,该层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基础较差,且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
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完成学习任务有较大困难。

为了促进
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班级整体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以分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学生的人数设定为5人,共12个小组,每
组均涵盖三个层次的学生。

二、备课分层
备课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备课分层是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础,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

为详尽表述备课分层的应用。

其中,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为拓展型,“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
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制作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班级内
学生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学习的主要渠道”。

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为强化型,
“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并尝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班级内学生的感冒与穿衣情况”。

C层
学生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型,“能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据、信息之间
的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懂得问卷调查法的具体内容”。

三、授课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主阵地。

分层授课的效果直接影响
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分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分层授课作用的发挥。

首先,在分层授课实践中,要围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对C层次学
生给予个别辅导。

当察觉到C层学生跟不上节奏时,教师要及时地放慢授课速度,并在C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给予言语鼓励,提高C层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励C
层学生尝试完成B层学生的学习任务。

其次,对B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可以口头提问的形式,针对B层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强化训练,为B层
学生指明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鼓励其挑战A层学生的学习任务。

对A层学生进
行拓展练习、总结生活中的知识,引导A层学生思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A
层学生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例如,在“Python语言实现游戏”的教学环节中,
教材给出了具体的Python语言开发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问题,要求学生
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想法对现有的Python语言开发环境进行调试,并观察调
试后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可引导C层学生将延时与出题的数量
进行改动,并观察程序运行变化;可引导B层学生完整地呈现调试后程序的运行
并要求其说明调试改动情况;可引导A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增强“最强大脑”
游戏的难度。

授课分层的意义在于学生均能够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编程的
喜悦,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素养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学生信息技术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设定有层次的练习内容可保证班级学生
在现有的基础上整体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结合
A、B、C层学生的基础、能力,对课堂练习内容进行分层。

首先,C层学生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较差,所以在设定练习内容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简
单题目作为该层学生主要的练习内容,使他们能够认识常用的表格数据,并能够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删除、数据修改、工作表新建等简单的编辑操作。

其次,B层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良好,所以在设定练习内容时教
师可将其设定为阶梯型,使他们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最后,A层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知识基础,在C、B层学生练习内容
的基础上,A层学生要能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具体
的分析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五、作业分层
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的作业布置对于学生自
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但在作业分层方面,教师不应将作业的内容局
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

笔者建议教师可将班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依据学
生的喜好偏向对学生进行分层,或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喜好预设不同难度的作业
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在作业方面变被动为主动。

因信息技术课程并非高考
科目,在高中每周只有2节课,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遵循精炼、高效的原则。

综上所述,本文从五个层面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
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与学情。


层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还需重视分层的动态调整。

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并非高考学科,但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是学生走向社
会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素质,所以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以及相关教学模式在课
程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祥伟.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
37-38.
[2]崔乾坤.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