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小节“等腰三角形”安排在第十二章“轴对称”的第三节,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
主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根据新的教育理念,以轴对称为切入点,改变了以全等三角形为切入点的做法。
通过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自主探究、证明、应用等方式学习获取新知,从而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2、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教学难点是:三线合一的证明及具体应用
2、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经历体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②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中,体会在解决问题是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在小学的学习,已经对等腰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刚刚学完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的性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比较习惯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所以本节课开始接触用符号表示推理过程,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应该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①、经历做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②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③在学生的探索交流中,培养积极思考、与人交流的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引导发现、讲练结合
3、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