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对应学生用书p142
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美国__阿巴拉契亚__山脉的西坡,是__密西西比河__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存在的问题:长期的__过度垦殖__,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致使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对应学生用书p142
区域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需明确区域条件、区域问题,针对区域问题进行治理,针对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制定开发方向和措施。
就流域而言,区域问题主要围绕水土资源,治理、开发的核心也是围绕水土资源。
流域开发的背景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自然背景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土壤等因素,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
影响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历史、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及人类活动类型和与环境的协调与否等。
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影响流域开发的方向。
3.案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__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__
[解析]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
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
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用于排水泄洪。
考点二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对应学生用书p143
1.流域治理与开发
(1)__水资源综合开发__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综合开发包括防洪、__航运__、发电、__灌溉__、旅游等。
(2)通过对田纳西河进行__梯级__开发,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__防洪__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此后,__火__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
(3)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__环境保护__工作。
1947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发展__旅游业__的规划。
2.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3.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__各具特色__的开发模式。
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__水运__、__水电__,优先发展__高耗能__化学工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__电力__供应,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投资者。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在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
力措施,并大幅度加强了__对外交流联系__。
对应学生用书p143
1.流域综合开发总体框架
围绕水土资源核心,进行全流域综合开发,实现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体框架如下图:
2.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应从流域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流域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1 (2019·江苏)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B)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解析] (1)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
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
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与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
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
故②④错误。
(2)从年输沙量比较图中可明显看出,从三门峡站到小浪底站2016年输沙量变化非常明显,黄河小浪底站向下游输沙量都比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小浪底工程的排沙作用影响,故C选项正确。
2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__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
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__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__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__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__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__
[解析] (1)分析材料可知,罗讷河上游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冬季气温低,为冰川冰冻期,河流径流量小。
北部支流(索恩河)流经法国境内,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河流径流量稳定,季节变化较小。
地中海沿岸支流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西风影响较小,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降水多。
(2)主要考查河流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由表中信息分析,第一阶段采取了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大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消除河道分汊,主要
有利于轮船航行。
第二阶段的梯级开发一般是修建了水电站,其主要作用有发电、防洪、航运等。
由于进行梯级开发会使得河谷滩地干枯,整治河谷滩地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3)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是为了加强统一管制(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建设的原因)。
(4)可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带来的影响来分析,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等方面。
水利工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可行性评价和影响评价两大方面。
可行性评价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展开。
1.可行性评价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看其资源条件,即水能丰富程度。
落差大、流量大的峡谷地带水能丰富。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完全性好;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首先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水利工程的利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
分析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的缺陷、对库区的影响和对上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例如,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积极影响: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等效益;利用水电产生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减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减少排放可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废气的减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轻了酸雨危害。
(2)消极影响: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河流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
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而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