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八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亮遇到困难总是踌躇不前
....,所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B.人们听了歌手王菲演唱的经典曲目《匆匆那年》,不由得触目伤怀
....。

C.经过几年的惨淡
..经营,公司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

D.他妹妹发烧住院,弟弟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
....啊!
2.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设计师们自出心裁
....,设计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
....,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
....、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窥谷忘反
D.怀民亦未寝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二、名句默写
6.(9分)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朱元思书》)
⑵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⑶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⑷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
⑸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⑹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⑺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⑻故园渺何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_______)采为(_______)难(_______)血(_______)管
倒(_______)霉系(_______)住深恶(_______)痛疾
食宿(_______)声调(_______)邮差(_______)
照相(_______)收藏(_______)烟尘斗乱(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2)“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文言文阅读
9.三峡(14分)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家、家。

(4分)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小题3)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的不同景象。

(3分)
4)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选段)
吴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猛浪若奔.奔:______ (2)千百成.峰成:______
(3)蝉则千转.不穷转:______ (4)横柯.上蔽柯: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中的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11.(昆明中考改编)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

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

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

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

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

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

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

”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

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

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

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

“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

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的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

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

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

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

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

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

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

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

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

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4)作者先回忆了“心影”里的翠湖景象,然后描写了现实中的翠湖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

(60字左右,至少
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雨荷塘
厉彦林
(1)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

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

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2)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

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甜润润、凉爽爽的……
(3)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

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幢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

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

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沉醉的音响。

(4)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荷塘。

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

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5)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6)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7)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我的衣衫上。

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8)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许。

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9)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花来啦,雨中的荷花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抓住季节吐叶展蕾,忙活自己的事;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展露同一家族令人销魂的形体。

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10)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11)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2)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2)荷花在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
(1)视觉:远望绿柳新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近听雨落荷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轻嗅缕缕荷香,飘逸空灵。

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3)结合全文,说一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你觉着“我”要把自己重塑成怎样?
4)仔细品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精神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语言表达
13.在课文第五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

在长辈面前,你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00字左右)八、作文
14.这个世界上不乏痴心的人。

你或者就是一个痴情于某种事、某种景、某种物品的人吧;你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吧。

请你以“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花痴”“诗痴”“文痴”等),然后写作。

物形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二、名句默写
6.略
三、字词书写
7. hè wéi nán xuè dào jì wù sù diào chāi xiàng cáng dǒu
四、诗歌鉴赏
8.1)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2)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五、文言文阅读
9.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 C
3)连绵不断、隐天蔽日;季节
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⑴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10.1)(1)飞奔的马(2)形成(3)通“啭”,蝉鸣(4)树枝
2)(1)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2)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相互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写这里的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澄澈透明,生动形象。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同时也包含着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1)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数多。

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2)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觉得是“好福气”;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

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

3)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照应文章标题,增添文采,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再现了翠湖当年的静谧之景;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以及追忆往昔的怀念之情。

4)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

5)示例:湖面上波光潋滟,片片荷叶宛如一把把翠羽织成的小伞。

湖边柳枝随风轻拂,林间禽鸟啾唧,树下有一群壮年男子,牵着战马,为马儿擦洗。

12.1)(1)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像地写出了荷花开放时的形态和鲜艳,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2)自然柔和; 悠远清脆;表达了作者对荷的喜爱、赞美、敬仰之情。

3)希望像荷花那样,不惧风雨,在坎坷磨难中与人互相扶持,像相亲相爱,团结。

4)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或对济南的怀念)。

从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看出来。

七、语言表达
13.示例:今年暑假,我去外地参加夏令营,为此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拉杆箱。

出门时,父亲让我用绳子把拉杆箱捆扎一下,我从心里鄙视他这样的做法,认为这会让我的拉杆箱变丑,后来也没有照做。

没想到,在托运的过程中,拉杆箱的拉链真的坏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那些“迂”是经验的积累,是爱我的体现。

八、作文
14.书痴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便只生存在一个渺小的世界里。

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就特别的不老实,经常肆无忌惮地又踢又打,可是,当妈妈拿本书读时,我便乖乖地安静下来,好像听懂了书里的话。

等我出生后,书便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

《365夜》、《格林童话》、《唐诗》……都是妈妈一页页读给我听的。

每次妈妈都提前讲好条件,读两篇就睡觉。

可每次都说话不算话,因为我每次都听不够,缠着妈妈再讲一篇、再讲一篇……直到妈妈困得睁不开眼睡着了,我还意犹未尽。

等我再大点,妈妈就教我认识拼音,说我认识了拼音,就可以自己看书了,想看什么看什么,不用求妈妈了。

我就特别认真地学会了拼音。

真的耶,我晚上看带拼音的书,想看哪一篇就看哪一篇,再也不用缠妈妈了。

有时候妈妈睡醒一觉一看,我还在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故事书已不再是我的最爱。

不知何时,我迷上了校园小说。

《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校园里的小黄蓉》……我为他们学校里多姿多彩的生活而羡慕,自己的学校生活怎么不是这样,也为他们纯真的友谊而感动。

我去图书馆,为的就是找校园小说。

只要有一本校园小说,我宁可不吃不睡也要读下去。

妈妈说我这样不行,书没让我上进,反而拖累了我,这样知识面也没打开,还陷进去了。

后来妈妈又给我挑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爱的教育》、《昆虫记》、《地球之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不仅读了,而且还爱上了它们。

现在,我读的书都是老师和妈妈精心挑选过的书,我不仅感兴趣,而且知识面也越来越宽。

这样,我才是名副其实的书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