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物理实验试题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 201 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
6 则
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的关系
试题说明: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分别把电压表连接在图中 A、B 两点, B、C 两点, A、C 两点之间,测
出 L1 、L2 两端电压以及它们两端的总电压。
开关试触、记录各次电压
表数值时,须经老师过目;
4、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5、整理仪器。
实验器材:
干电池 (1 号 1.5V ) 3 节、电池盒 3 个、电灯两只 (额定电压 2.5 V 、3.8V 各一个)、学生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 8 根(两根鳄鱼夹导线) 。
实验电路图:
评分标准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1 分)
2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4 分)
3、试触开关,检查电路。
(1 分)
4、闭合开关,测量电灯 L1 的电压值 U AB 并记录。
(2 分)
5、测量电灯 L2 的电压值 U BC 并记录。
(2 分)
6、测量电灯 L1 、 L2 的总电压值 U
总
并记录。
(2 分)
7、写出实验结论。
(2 分)
8、整理器材。
( 1 分)
评分细则(各项不得负分)
不检查扣 1 分。
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的量程及接线柱选择错误,经提示能改正各扣 1 分;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扣 1 分;未顺时针压线扣 1 分。
不试触或试触不报请评分老师过目扣 1 分;试触后电路不正常,可自己或请评分老师排除故障,不扣分。
读、记结果时,不报请评分老师过目扣 1 分;读记数值 (数字、单位) 错误扣 1 分。
(记录电压值时不要求估读,下同)
不能正确连接,经老师提示后改正的扣 1 分;读、记结果时,不报请评分老师过目扣 1 分;读记数值(数字、单位)错误扣 1 分。
不能正确连接,经老师提示后改正的扣 1 分;读、记结果时,不报请评分老师过目扣 1 分;读记数值(数字、单位)错误扣 1 分。
结论错误不得分。
(语言表述、公式表达均可) 不断开开关、去电源扣 1 分。
试题四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并验证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四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并验证
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的关系
试题说明: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分别把电压表连接在图中 A、B 两点, B、C 两点, A、C 两点之间,测
出 L1 、L2 两端电压以及它们两端的总电压。
开关试触、记录各次电压
表数值时,须经老师过目;
4、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5、整理仪器。
实验器材:
干电池( 1 号 1.5V) 3 节、电池盒 3 个、电灯两只(2.5 V 、3.8V 各一个) 、学生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 8 根(两根鳄鱼夹导线) 。
实验电路图:
实验记录:
1、记录表格:
2、结论:U
总
/V
U AB/V U BC/V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四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并验证
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的关系
得分:实验步骤分值得分备注
一 1 分
二 4 分
三 1 分
四 2 分
五 2 分
六 2 分
七 2 分
八 1 分
总分 15 分
评分员签名
宿州市 201 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
6 则
试题一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试题说明:
1、研究成缩小实像条件,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成正立放大虚像条件;
2、研究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变化时的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3、每次成像和读物距、像距,应经老师检查过目。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台、凸透镜(f=10cm)一个、蜡烛一只(长度小于 9cm,并安装在光具座左侧第一滑块上)、火柴一盒、光屏一块、立杆 2 根。
评分标准
1、检查仪器是否齐全。
(1 分)
2、将安装蜡烛的滑块固定在光具座的左侧,使滑块刻度线与刻度尺零点(或某一刻度线) 对齐。
在蜡烛右侧依次安装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并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
(2 分)
3 、调整凸透镜位置,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固定后不得移动。
(1 分)
4、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 分)
5 、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固定后不得移动。
(1 分)
6、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像。
(2 分)
7、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固定后不得移动。
(1 分)
8 、移动光屏得不到实像,再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虚像。
(1 分)
9 、在成实像情况下,移动蜡烛,研究物距变小时的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1 分)
10 、填写记录单及结论。
(2 分)
11 、整理器材。
(1 分)
评分细则(各项不得负分)
不检查不得分。
组装不正确不得分;滑块刻度线未与刻度尺零点或某一刻度线对齐,扣 1 分;不点燃蜡烛,扣 1 分;凸透镜、光屏中心未和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扣 1 分。
物距不对扣 1 分。
像不正确不得分;像不清晰扣 1 分;读错像距扣 1 分;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
物距不对扣 1 分。
像不正确不得分;像不清晰扣 1 分;读错像距扣 1 分;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
物距不对扣 1 分。
未移动光屏寻找实像扣 1 分;观察虚像方法不对不得分;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
未减小物距研究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扣 1 分;未请老师过目扣 1 分。
记录有误扣 1 分;结论错一条扣 1 分。
不整理不得分。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一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试题说明:
1 、先研究成缩小实像条件,再研究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最后研究成正立
放大虚像条件;
2、在成实像情况下,移动蜡烛,研究物距变小时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3、每次成像和读物距、像距,应经老师检查过目。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台、凸透镜(f=10cm)一个、蜡烛一只(长度小于 9cm,并安装在光具座左侧第一滑块上)、火柴一盒、光屏一块、立杆 2 根。
实验记录:
1、记录表格:
物距像距
实验序号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像的性质
U/cm V/cm 1
2
3
2、结论:
(1)凸透镜的成像条件是:。
(2)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变小,像距变,像变。
理化实验号 中考报名号 姓名 学校
试题一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得分:
评分员签名 实验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分值 1 分 2 分 1 分 2 分 1 分 2 分 1 分 1 分 1 分 2 分 1 分 15 分
备注
得分
宿州市 201 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
6 则
试题二测固体物质的密度
试题说明:
1、正确选择器材测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其密度;
2、将有关数据正确记入实验记录单。
实验器材:
量筒 1 个(量程: 100ml、分度值: 1ml)、量杯 1 个(量程: 250ml 、分度值:10ml 以上)、盛有水(约 200ml)的烧杯一个、滴管一只、系好线的圆柱形铜块一个(体积约 10cm3)、托盘天平(已调平衡)及砝码、小毛巾一块。
评分标准
1、正确选用测量器材。
(1 分)
2、正确测量金属块的质量。
(4 分)
3、在正确的器材中加入适量的水,读、记水的体积。
(1 分)
4、将金属块缓慢放入选用器材内的水中,读、记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2 分)
5、正确计算出金属块体积。
(2 分)
6、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出金属块密度。
(4 分)
7、整理器材。
(1 分)
评分细则(各项不得负分)
选择错误扣 1 分。
(先测量质量后,再正确选用测体积的器材不扣分 ) 物体和砝码放错盘在老师的提示下能纠正扣 1 分;夹取砝码和移动游码时不用镊子扣 1 分;天平未平衡就读数或读数不正确扣 1 分;单位错记扣 1 分;读、记时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
读、记时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读、记错误扣 1 分;错用器材在老师的提示下能改正的扣 1 分;单位错记扣 1 分,不重复扣分。
读记时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读、记错误扣 1 分。
计算错误扣 1 分;单位错记扣 1 分;按错误记录得出的计算结果,不重复扣分。
无公式扣 1 分;计算错误扣 1 分;单位无或错记扣 1 分;公式错误扣 1 分;按错误记录得出的计算结果,不重复扣分。
金属块未提出擦水扣 1 分;水未倒入烧杯扣 1 分;砝码、游码未归位扣 1 分。
不重复扣分。
理化实验号 中考报名号 姓名学校
试题二 测固体物质的密度
试题说明:
1、正确选择器材测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其密度;
2、将有关数据正确记入实验记录单。
实验器材:
量筒 1 个(量程: 100ml 、分度值: 1ml)、量杯 1 个(量程: 250ml 、分度值: 10ml 以上)、盛有水(约 200ml)的烧杯一个、滴管一只、系好线的圆柱形铜块一 个(体积约 10cm 3)、托盘天平(已调平衡)及砝码、小毛巾一块。
实验记录: 1 、实验方案:
2、记录表格:
3 、计算过程:
金属块放入前 水的体积 (v 1/cm 3
)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
(v 2/cm 3)
金属块的体积 (v 3/cm 3)
金属块的密度 (ρ/g.cm -3)
金属块的质量
(m/g)
理化实验号 中考报名号 姓名 学校
试题二 测固体物质的密度
得分:
评分员签名 实验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
1 分
4 分
1 分
2 分
2 分
4 分
1 分
15 分
备注
得分
宿州市201 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
6 则
试题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试题说明:
1、组装成由3 股绳提升钩码的滑轮组(刻度尺由老师事先装好);
2、提升2 个钩码,测出数据并记录,读数时须经老师过目;
3、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铁架台1 个、刻度尺1 把(米尺)、弹簧测力计1 个(量程:5N 分度值:0.1N) 、单滑轮2 个、钩码一盒(50g×10,每个钩码按0.5N 计算)、线绳1 根(长度:50cm) 。
评分标准
1、检查仪器是否齐全及弹簧测力计是否校零。
(1分)
2、组装滑轮组。
(2 分)
3、记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起始位置。
(1 分)
4、基本做到匀速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1分)
5、能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分)
6、能正确读出钩码上升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 分)
7、记录数据。
(2 分)
8、计算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3 分)
9、整理器材。
(1 分)
评分细则(各项不得负分)
未检查仪器扣1 分,如未校零可请老师校零,不扣分。
组装不正确不得分。
不报告不得分。
明显提升不匀速竖直向上扣1 分。
静止读数不得分,读错不得分。
高度读错扣1 分,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读错扣1 分。
记录每错一处扣1 分。
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计算错各扣1 分,因读记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不重复扣分;没有公式扣1 分,不重复扣分。
不整理不得分。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
试题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试题说明:
1、组装成由3 股绳提升钩码的滑轮组(刻度尺由老师事先装好);
2、提升2 个钩码,测出数据并记录,读数时须经老师过目;
3、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铁架台1 个、刻度尺1 把(米尺)、弹簧测力计1 个(量程:5N 分度值:0.1N) 、单滑轮2 个、钩码一盒(50g×10,每个钩码按0.5N 计算)、线绳1 根(长度:50cm) 。
实验记录:
1、记录表格:
2、计算过程:
W
有
=
W
总
=
= 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
s/m
钩码上升
的高度
h/m
机械效率
η
有用功
W
有
/J
钩码重G/N
总功
W
总
/J 拉力
F/N
η
理化实验号 中考报名号 姓名 学校
试题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得分:
评分员签名
实验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分值 1 分 2 分 1 分 1 分 2 分 2 分 2 分 3 分 1 分 15 分
备注
得分
宿州市201 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
6 则
试题五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试题说明:
1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开关试触须经老师过目;
3 、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变三次),从而改变通过电阻
的电流,读记各次电流表、电压表数值,并请老师过目;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干电池 (1 号1.5V) 3 节、电池盒3 个、开关1 只、导线8 根、10Ω 定值电阻1 只、20Ω 滑动变阻器1 个、学生用电流表1 只、学生用电压表1 只。
实验电路图:
评分标准评分细则(各项不得负分)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1 分) 未检查扣1 分。
连接电路时不按顺序扣1 分;滑动变阻器接
法错误、闭合开关前未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4 分) 处经提示能改正扣 1 分;仪表量程或接线柱
选择错误扣1 分,不重复扣分;连接电路时开
关未断开、不顺时针压线扣1 分,不重复扣分;
不会连接或自己不能改正的扣4 分,评分教
师更正后可继续实验。
3、试触开关,检查电路。
(1 分) 不试触或试触不报请评分老师过目扣 1 分;
试触后电路不正常,可自己或请评分老师排
除故障,不扣分。
4、调节滑动变阻器,正确读记三读记结果时,不报请老师过目扣 1 分,不重组不同的电压、电流值。
(4 分) 复扣分;读记的数据错一处扣1 分,单位错
一处扣1 分,单位错误不重复扣分;不会操
作扣4 分,但在提示下能完成的扣2 分。
记录
电压、电流值时不要求估读。
5、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2 分) 结论写错不得分。
6、写出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不能正确写出的扣2 分。
(2 分)
7、整理器材。
(1 分) 不断开开关、去电源扣1 分。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试题五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试题说明:
1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开关试触须经老师过目;
3 、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变三次),从而改变通过电阻
的电流,读记各次电流表、电压表数值,并请老师过目;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干电池( 1 号1.5V) 3 节、电池盒3 个、开关1 只、导线8 根、10Ω 定值电阻1 只、20Ω 滑动变阻器1 个、学生用电流表1 只、学生用电压表1 只。
实验电路图:
实验记录:
1 、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1
2 R=
3
2、实验结论:
(1)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2)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理化实验号中考报名号姓名学校试题五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得分:实验步骤分值得分备注
一 1 分
二 4 分
三 1 分
四 4 分
五 2 分
六 2 分
七 1 分
总分15 分
评分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