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第11课我们来寻根
本课教学目标:
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
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同是炎黄子孙。
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
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
二、寻根的故事
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
他们的双脚纷纷踏上了寻根之旅。
你瞧,他们回来了。
小品导入,“寻根”。
同学们,这个小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交流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华侨华裔还有很多,可他们都和这位老人一样,在离开祖国多年后依然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听这样几个故事。
提问: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回来寻根?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
欣赏并跟唱TV《我的中国心》。
启发思考:哪个故事最吸引你?为什么?
补充材料三:华裔少年寻根感言。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寻根的故事?引出:中秋包机,清明扫墓、连战主席访问等。
[点评:既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体验,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诗话的语言体现了老师的创造,精彩的表演体现学生的创造。
]
三、游子的心声
为什么要寻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游子的心声吧。
A.观看后讨论人物的发言。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后感。
歌曲欣赏:《乡愁四韵》
[点评:“问而不答”,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淡化了机械地说教。
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
四、我是中国人
看到这么多海外华侨来到中国寻根,你们有什么感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是啊!祖国在一天天强大起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让我们高唱一首《中国人》,向世界证明我们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点评:让学生充分的有感情地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新课标“参与性”和“体验性”]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遵循教学资源共享、省时经济、艺术性创造性统一、活化文本的原则。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自己的家谱。
教师充分准备好相关。
安排学生编排节目。
第2课时
一、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
一、考古发现
导入谈话:那么多海外华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大陆寻根,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根到底在里?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也应该了解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甚至更早的故事。
老师就很想知道咱们中国人最早最早的祖先是谁?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在古代,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像创造出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盘占开天地》的故事,请看!。
.听音乐,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以“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小舞蹈进行表演。
评一评:哪个小组把盘古氏的那种雄伟气魄表现得更为出色!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并将名称填写在书上。
A.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了解的人类起源神话故事。
B.把名称填写在书上,相互检查。
[点评:用“看动画”、“听音乐”、“小舞蹈”等学
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先民的生活
提问:面对早期人类的生活你又有什么疑问吗?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请学生大胆地想象一下:你认为先民是怎样生活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书上第78页的内容,互相讨论:你知道了、了解了什么?
此环节学生可以知道先人的劳动工具、生活习俗以及原始人钻木取火等。
重点让学生知道原始人是怎样发明人工取火的?
媒体:展示先人生活的六组图片,教师做适当的介绍和补充。
小品表演。
你能想像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小表演,好吗?通过表演,你能体会到我们人类走出的步是多么的不容易!
过渡谈话:我们祖先的每一小步,都凝聚了他们的辛勤汗水。
现在看来,当初的每一小步都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说说看你的感受。
竞说成语。
你知道“披荆斩棘”这句成语的意思吗?是不是可以用?你还会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它来形容先民们的生活呢.[点评:运用“小品表演”和“竞说成语”等活动开展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活动化教学策略”。
而“互相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途径。
]
三、师生小结
过渡:我们的根究竟在哪呢?
提示:山顶洞人,字幕:我们的根在山顶洞人刀耕火种的日子里,
盘古开天,字幕:我们的根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里,汉字书法,字幕:我们的根在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里,敦煌飞天,字幕:我们的根在敦煌绚丽多姿的壁画彩塑里,图片提示:黄河浊浪,字幕:我们的根在
长江三峡,字幕:我们的根在
四大发明,字幕:我们的根在
屈原问天,字幕:我们的根在
引导启发: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的根?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拓展延伸;出示大量图片,比如长城雄貌、泰山日出、京剧脸谱、孔子授学、唐诗宋词、山水国画、烟雨江南……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无上光荣。
[点评: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一环节诗歌创作作了必要的情感铺垫。
]
四、诗歌创编
小组合作创编小诗
集体朗诵自己的诗作
[点评:创编诗歌是情感的体验,增加这一环节,彰显了“大德育”观。
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
五、课外延伸
过渡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的根有多少,有多深,有多长,有多大,不是这一节课所能回答的,也许要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这一单元的内容都是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的,大家课外再去查查资料……
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课外搜集资料。
自由组合,准备下一课时交流材料。
[点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体现。
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体现。
]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遵循教学资源共享、省时经济、艺术性创造性统一、活化文本的原则。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在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考古”的问题,并去查找资料予以解答。
让学生课前在网上、书上去查找有关人类进化过程、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资料以及先民的生活等。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对古代先民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探究的目的。
本活动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情境模拟等方式来组织。
第3课时
一、课前准备:
⒈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治水的相关录像资料。
⒉华夏儿女祭奠黄帝陵的录像资料。
⒊查阅丛书《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国历史的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⒋歌曲:刘德华《中国人》
⒌查阅如下网站:华夏人文地理网站、国际在线华夏文化网站、中国历史在线网站。
二、教学过程:
㈠激情导入,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
同学们,有首歌这样唱道:五千年的荣辱,五千年的根,炎黄的好子孙,华夏的好传人。
是啊!如果有人问我,你来自哪里,我定会骄傲地告诉他:我来自中国,我是炎黄子孙。
⒈炎黄子孙,多么神圣的称呼呀!你们知道炎黄子孙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吗?
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②指名学生进行汇报,适时给予评价。
⒉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炎黄子孙的由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①出示一段话。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两个非常有名的部落首领。
传说炎帝姓姜,原居姜水流域,后来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
他教老百姓发展农业,因此被后人称作“神农氏”。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他一生下来就十分聪明,当了首领后,他教人们盖房子,种稻子,养家畜,一直被当做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
黄帝和炎帝功业伟大,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所以我们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常常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这是有历史根源的。
②边读边用笔画出你所了解到的内容,并大胆地向组内成员汇报。
以一首歌词导入新课,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点明本节课的主题。
围绕课文中对炎、黄二帝的描述,使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了炎帝子孙称谓的来历。
.
㈡歌曲中体会,影片中体会,激发民族自豪感
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了。
①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听人们说过这个称呼比较多呢?②每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一刹那,每当在电视上,课本上,收音机旁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⒉现在让我们静静聆听来自香港歌星刘德华演唱的一首歌《中国人》,这首歌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声,你们想听吗?
①播放歌曲《中国人》
②交流:从这首歌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
③屏幕显示一段歌词:
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曾经的苦难,我们一起走过,一样的苦,一样的痛,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④师生起立,共同朗诵,让情感在朗诵中升华。
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可以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作为海隔一方的台湾同胞,并没有泯灭心中的中国之梦,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所有的根都深深地扎进中华民族的肥沃土壤里。
⒊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个黄陵县。
①录像:简介黄帝陵
黄帝陵是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墓。
林木参天,葱葱郁郁,这里庄严肃穆,令人起敬。
②录像: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敬拜,寻根问祖的盛况,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
③同学们,这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分别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呢?
④指名反馈: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中国人》这首歌曲调激昂,令学生热情澎湃,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自豪。
另外,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黄帝陵的视频影像给了学生更大的震撼,升华了主题。
㈢影像中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⒈中华民族是善良、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
这个伟大的民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荣辱,铸就了太多太多的辉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播放《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看中思考: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⒉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小组交流: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对这件事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①讨论
②记录下自己的看法。
⒊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华夏祖先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小结: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祖先的身上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格世代相传,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宝贵的财富。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从听故事到感受故事是一次飞跃,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㈣资料交流,制作小报。
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是体现华夏祖先优秀品质的一个小故事,像炎帝、黄帝、大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通过看书、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的,现在一定有许多收获想法和全体同学交流。
①组内交流,评出最佳,给予表扬。
②班内交流,评出最佳,给予表扬。
③组内合作,制作小报、刊头、版面自行设计,评出最佳、给予表扬。
④班内展示,进行交流。
查阅资料,制作小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有了这个环节,将炎黄子孙的概念深入人心,融进心灵。
㈤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⒈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的血脉里也有着祖先的血,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名称呢?
①学生讨论
②指名多位学生交流反馈
③因势利导,背响《八荣八耻》。
⒉同学们,只有从小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我们长大后才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发展,国家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中国人》这首歌,并且把它永记心头,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吗?
⒊师生共同学唱歌曲《中国人》。
⒋拓展:课后将自己的小报张贴在宣传栏中,以便大家共同阅读。
课后还将本课所学到的知识讲解给长辈以及弟弟妹妹们听,进一步拓展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㈠制作。
⒈幻灯片,主要内容是介绍炎、黄二帝的生平以及炎黄子孙的来历。
⒉影像
①歌曲《中国人》,配有画面:表现中国人勤劳、勇敢、不畏艰难险阻,孜孜奋斗的场面。
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③海内外华人共同祭奠,敬拜黄帝陵的盛况。
㈡使用的设想
⒈幻灯使用
直观地介绍炎、黄二帝的情况以及炎黄子孙的来历,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
⒉影像使用
从问题出发,从情境出发,从感情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体验,探究等学习行动。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⒈师忌一言堂,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以学生的感知获得知识为主,即通过看、听、悟等方式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来历,华夏祖先的优秀品质。
⒉动手探究一定要放手,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⒊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⒋本课的概念比较抽象,不要急于说教,重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小报,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并且升华为一定的情感。
第4课时
一、课前准备:
⒈中国地图;
⒉课前学生查找有关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诗文。
歌曲《母亲》
⒊视频录像:黄河壶口瀑布;
⒋黄河、长江水污染图片资料;
⒌课前学生对家乡河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二、教学过程:
㈠课前五分钟
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课了,让我们静静地聆听一首歌曲,好吗?
屏幕出示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㈡谈话导入新
⒈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对,是《母亲》,听完这首歌,看到这个词,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此刻,你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说。
让我们满怀感激读出这个词
⒉加上一个“河”字,变成了“母亲河”,对于这个词,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指名说。
⒊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流吗?
导入环节以听歌,谈体会入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同时也深切体会母亲对子女无私的付出。
由谈谈母亲拓展到谈谈母亲河,让学生对母亲河有初步印象,即任劳任怨地养育中华儿女的高尚品质。
㈢查阅资料,动手圈画,深情朗诵,了解为什么称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⒈中国河流千千万,为什么要把长江、黄河作为母亲河呢?带着这个疑问,大家自读课本中对长江、黄河进行概述的部分。
读完后,谁能告诉我们,你了解到的长江、黄河是什么样的?
指名反馈
⒉其实,仅凭课本中的这两段话是不可能对母亲河有深刻的了解的,课前,同学收集了许多资料,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现在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走近母亲河,深入地了解母亲河吧!
①学生自学
②指名反馈
③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我们再次用满怀感激的心情读出这个词
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是本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内课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对母亲河的细节有了充分地了解,更难得的是培养了学生注重课外知识积累的能力。
㈣诗词歌赋夸母亲河,人人参与颂母亲河
⒈长江、黄河气势恢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黄河瀑布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看完这段影像,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中有一则美文,写得就是壶口瀑布,我们来欣赏。
⒉看到这样的长江、黄河,诗人们又是如何赞美的呢?小组间竞赛。
⒊词曲家们也用旋律捕捉到了长江、黄河的恢宏,下面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几首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下面,老师放几段曲子,猜猜看,你所听到的曲子,分别是什么歌名,并立即抢答。
⒋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在优美的歌声中陶冶了情操,更可贵的是让母亲河的精神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血脉里。
同学们,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齐声朗诵这首诗。
黄河,你听我说
几度月圆,几度秋深,月缺月圆,春短秋深
望乡人儿,早就白了双鬓,一颗心儿,早已飞回家门,忘不了黄水,黄沙似金,情牵着民族,同胞乡亲,忘不了密林,绿树成荫,变魂在三山、五岳、昆仑。
我是莽莽大泽的一滴水呵,我是轩辕大帝的子孙,我是中州大地的一粒尘。
纵然是天高水长
纵然是沦落天涯,我也回去报国恩。
我也忘不了黄河养育恩。
黄河呵,你听我说:
黄河啊,你听我说:你是我的血脉,你是我的根
你是我的血脉,你是我的根,回不到你的身边,我不死心回不到你的身边,我不死心。
这个环节轻松、愉快,以诵诗、吟唱为主,用竞赛的形式巩固对母亲河的印象。
最后师生共同朗诵《黄河,你听我说》,把对母亲河无比的热爱和眷念推向高潮。
㈤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
⒈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曲子《保卫黄河》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用顽强的意志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美丽的母亲河又以宽阔的胸怀滋养我们,但是昔日的母亲河,如今成了什么样子呢?
看了这些,大家心痛吗?造成母亲河满目疮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①生讨论
②交流
看来现在,我们又将打响一场黄河保卫战了。
⒉我们淮安是镶嵌在大运河这条美丽丝带上的一颗明珠,大运河就是淮安人民的母亲河,课前,我们采集到了运河水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观察,你眼前的运河水还是过去清澈见底,能够饮用的水吗?
①生观察运河水
②指名地答
③共同讨论,我们该如何保护母亲河。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做环保专家,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出谋划策吧。
同学们真是好样的,设计出了这么多保护母亲河的方案,课后,让我们继续整理方案,把最好的寄往环保部门,为环保事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吧!
实践体验是本环节的教学特色。
从图片入手,结合课前对运河水质的调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治理水污染已刻不容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㈥小结
同学们,用我们对母亲的爱去爱长江、黄河、大运河以及所有的河流吧,让我们大声地向社会呼吁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⒈制作
①歌曲《母亲》
②视频录像:黄河壶口瀑布
③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
④黄河、长江水污染图片资料
⑤诗《黄河,你听我说》
⒉使用的设想
①课前播放《母亲》,让学生在旋律与歌词中体会母爱的伟大,为下面引出母亲河的概念打好基础。
②播放壶口瀑布画面,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感受到黄河的恢宏气势,这种气势正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精神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这正是文人墨客们赞美长江、黄河的根源所在。
③播放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多方面去感受长江、黄河,从音乐领域触摸母亲河的伟大。
④幻灯播放长江、黄河水污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目击母亲河的现状,使学生明白冶理母亲河已刻不容缓,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四、对本课时教学简短提示与建议。
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长江、黄河的资料,包括赞颂的歌曲、诗文,把查找的过程作为一次学习的过程,在情感上接受这两条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⒉课前可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去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以及人们治理的措施,方式可灵活多样。
⒊建议学生课后做义务宣传员,使课内教学成果向课外延伸。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⑴《让我们来寻根》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课。
本单元共设置了四课:《让我们来寻根》《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我们为祖先而骄傲》《大好河山任我游》。
根据儿童认知的规律,要想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首先必须要知道维华夏子孙不绝的根是什么,要知道炎黄子孙这一说法的由来,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所以,设置了上述的教学目标。
⑵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