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网络阅卷学校用户规范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七天网络阅卷系统
1.1 七天网络阅卷业务流程
七天网络阅卷业务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是整个网络阅卷的主线,网络阅卷业务是从创建一个“考试”开始的,网络阅卷最终的成绩发布也是以“考试”为单位进行发布的。

1.1所示的就是一次考试的网络阅卷流程图。

基础数据包括考生单位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是考试之前导入到阅卷系统数据库中。

其中考生名单每学年更新一次。

考试数据包括客观题分值和答案、主观题分值和任务分配,每扫描完一门学科的答卷后,录入到阅卷系统中。

网站主页的下载频道里提供相关表格的下载。

图1.1 网络阅卷业务流程
1.2 学校网阅负责人(系统管理员)职责
学校网络阅卷业务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七天网络面向学校培训的主要人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管理学校的基础数据,包括班级名册、考生名册和教师名册;
2、打印考生条码;
3、管理本校与网阅有关的用户,包括校长、教务部门、学科组长和年级组长等,并对他们的权限进
行设置,授权包括考试授权、科目授权和操作授权;
4、考试安排的管理,包括考试安排的添加、修改、存档和监控;
5、答卷扫描和答卷入库;
6、答卷图像切割和任务分配;启用网络阅卷
6、监督教师的阅卷进度和阅卷质量;
7、生成和发布成绩
第二章基础数据采集
2.1 考生单位
对于学校用户,考生单位就是考生所在的班级。

考生单位由“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构成。

2.1.1 单位代码
对于学校用户,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制定的规则对考生单位(即考生所在的班级)进行编码。

建议按照“年级编码+班级序号”的格式进行编码,如高一(1)班的编码为G101,初三(1)班的编码为C301,其他以此类推。

年级编码表如表2.1所示。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X1 X2 X3 X4 X5 X6 C1 C2 C3 G1 G2 G3
2.1.2 单位名称
对于学校用户,单位名称即为考生所在的班级名称,按照“年级名称(班级序号)班”的规则命名,如“高一(1)班”,“七年级(11)班”等。

2.1.3 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图2.1考生单位数据上报格式
2.1.4 清空考生名册
图2.2 清空考生名册
2.2 考生名册
2.2.1 考生信息的构成
考生信息由考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组成,其中考号和姓名为必填项,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为可填项。

家长手机号码确保每次考试成绩发布时,能够以短信的形式把成绩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考生数据上报格式如图2.3所示。

其中考生单位名称必须与2.1节所述的考生单位名称一致。

图2.3 考生数据上报格式
2.2.2 考号编排规则
对于学校用户,考号是考生在校内的唯一编号,学校可以按照本校制定的规则进行编码,一般一学年编排一次。

建议考号按以下规则进行编排:考号采用9位编码,格式:“2位入学年份+ 2位年级代码+2位班级序号+3位考生序号”。

考生考号示例:141311001,该考号前2位“14”是入学年份2014年,其后“13”是年级代码,表示高三年级,其后“11”表示该班级为11班,即4位代码“1311”表示高三(11)班,最后的“001”是该考生在班内的序号。

年级代码如表2.2所示。

表2.2 年级代码表(用于考号编码)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高三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13
大多数学校每次考试的考场座位是变化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1、考号一次性导入,是不变的,每次考试时为每个考生单独编排考场座位号,每次考试的考场座位号是不同的,学校自己编排后单独放在Excel的考场和座位号两列中,只在打印条码时显示考场座位信息,考场座位信息不存入数据库,不做为考号的一部分。

考场编排如图2.4所示,红色方框内考生的条码打印效果如图2.5所示,条码的左上角是考场,右上角是座位号,左下角是考号,右下角是姓名。

图2.4 考场编排
图2.5 条码打印效果
2、利用七天网络提供的“考场编排工具”编排考场。

在考生名册编辑页面上点击“这里导出条码数据”显示图2.6所示考场编排页面,按页面上的步骤进行操作。

打开考场编排工具应用程序窗口,在考场编排工具中提供的考场编排规则有:(1)按考号编排考场;(2)按姓名编排;(3)按上次考试成绩编排考场;(4)随机编排。

可以点击考场编排工具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帮助”按钮,进一步了解考场编排的操作过程。

图2.6 利用考场编排工具编排考场
2.2.3 考生数据上报格式
图2.7为批量导入考生的数据格式,其中考号和姓名必填,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采集,也可以由学生或学生家长登录系统进行完善。

图2.7 考生名册上报格式
2.2.4 批量导入一个考生单位的考生
1、在考生名册显示页面的考生单位列表中选择要导入考生的考生单位,如“高一(22)班”,然后点击“批量添加考生”,就弹出嵌在网页中的Excel表,如图2.8所示。

图2.8 批量导入一个考生单位的考生Excel初始显示信息
2、在考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长手机号码列,填充考生数据,如图2.9所示。

图2.9 填充考生数据
3、在考生单位列,鼠标移到“高一(22)班”所在单元格的右下角,待鼠标呈现填充柄光标后,拖拽鼠标左键进行填充,如图2.10所示,注意:在拖拽鼠标左键的同时要按下键盘上的Ctrl键。

图2.10 拖拽鼠标填充“考生单位”列
2.2.5 批量导入所有考生单位的考生
1、在考生名册显示页面的考生单位列表中选择“所有考生单位”,则一次性导入所有考生单位的考生。

点击“批量添加考生”就弹出如图2.11所示的嵌在网页中的Excel表。

从图中可以看到“考生单位”栏显示出了所有的考生单位名称。

图2.11 批量导入所有考生单位的考生Excel初始显示信息
2、清除不需要导入考生的考生单位。

3、按考生单位的顺序每次填充一个考生单位的考生信息。

如图2.12所示的为“高一(1)班”添加考生。

图2.12 为高一(1)班填充考生数据
4、在图2.12中“考生单位”列“高一(1)班”的下一行即“高一(2)班”所在的单元格开始往下
选择单元格,单元格选择区域的下边缘同图2.12中的阴影部分下边缘平齐,如图2.13所示。

图2.13 为填充“高一(1)班”而选择单元格区域
5、插入空白行,在图2.13所示的阴影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下拉菜单,如图2.14所示。

图2.14 在阴影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子菜单
6、在图2.14所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插入”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活动单元格下移”,
如图2.15所示。

图2.15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活动单元格下移”
7、点击图2.15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后,图2.15中的阴影区域就会被空白单元格所替代,如图2.16所示。

图2.16 插入空白单元格,原来单元格的内容下移
8、在空白单元格中填充“高一(1)班”,如图2.17所示。

图2.17 在空白单元格中填充“高一(1)班”
至此就完成了一个考生单位考生数据的添加。

其他考生单位的考生信息添加同此步骤。

2.2.6 批量更新考生
批量更新考生之前,需要选择具体的考生单位。

点击“批量更新考生信息”,弹出如图2.18所示的嵌在网页中的Excel表。

在该Excel中,完善考生信息后上传。

图2.18 批量更新考生
2.2.7 批量导入考生名册注意事项
1、按照先考生单位后考生名册的顺序导入考生,即先把班级建好,再为每个班级添加考生。

2、对于学校用户,一定要按班级导入考生名册,这样班级之间的成绩才可以实现对比,如果每次考试时,考生的考场座位号是变化的,可以先为每个考生编排唯一固定的考号,导入数据库中,再按照2.2.2节提供的方法为每个考生编排考场座位。

不要把一个学校的整个年级的考生数据的放在一个考生单位里面。

2.3 教师名册
教师信息由账号、姓名、学科和单位组成,其中账号和姓名为必填项,学科和单位为可填项。

为确保教师正常登录系统,要求以教师的手机号码作为账号名。

2.3.1 批量导入教师名册
该功能管理全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教师名册的数据上报格式如图2.19所示。

图2.19 教师名册上报格式
第三章考试准备
3.1自制答题卷
1、选择答题卷上考生信息识别方式:条码或涂点。

2、依据考生信息识别方式从阅卷系统“答卷制作”频道下载答卷模板,命题教师在答题卷模板上编排考试答题卷。

3、填涂考号答题卷模板的考号位数默认为9位,如考号位数不符合要求,可在阅卷系统的答题卷制作页面的方框内重新输入考号位数,重新生成填涂图像,替换原图像。

4、客观题统一采用考生填涂选项方式答题。

在阅卷系统的答题卷制作中输入客观题题号生成客观题选项填涂图像,插入答题卷合适位置。

注意:客观题图片四个角的黑色小方块不要删掉。

客观题区域可以不只一个,一定要安排在答卷的正面。

5、编排主观题答题区域。

主观题答题区域必须注明题号和分值。

为规范考生答题,各主观题答题区域应绘制合适的边框。

6、答卷印刷时,每门课一张答题卡,纸张不低于60克。

3.2第三方答题卷
1、第三方答题卷上如果有考号填涂区域,考生考号的识别方式可以是考号填涂,也可以是条码;如果没有考号填涂区域,那么考号识别只能采用条码。

2、如果考号识别采用条码,那么在考试之前需要打印条码,请参照七天网络下载中心的“七天网络阅卷条码制作规程”。

3、第三方答题卷上有条码粘贴位置的严格要求考生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粘贴条码,如无明确条码粘贴位置则统一要求考生粘贴在答题卷的左上角,条码的边缘与答题纸的边缘要保留一定的空隙。

3.3客观题答案和阅卷任务安排表
1、召集年级各学科负责人确定命题、制卷、阅卷工作。

2、各学科负责人从阅卷系统下载中心下载“客观题标准答案”和“阅卷任务安排表”,按表格说明正确填报数据。

3、年级组长收集各学科客观题答案和阅卷任务安排表,经核对和确认后考试前统一递交到阅卷扫描办公室。

3.4 打印条码
3.4.1 条码机型号推荐
1、Godex 科诚EZ-1105(适合学生数在2000人以下的学校)
2、Godex 科诚G500
3、Argox 立象OX-100
3.4.2 条码类型推荐
建议选择条码类型:Code128
3.4.3 标签纸和碳带
1、标签纸规格(推荐):60×30mm
2、碳带配备:每卷标签纸按2000张计算,每三卷标签纸配两卷碳带,碳带的宽度要大于60mm。

3.4.4 条码打印方式
使用热转方式打印条码,不要使用热敏(或热感)方式打印条码
3.4.5 条码打印步骤
1、导出条码数据,在考生名册显示页面上点击“导出条码数据”菜单,出现如图3.1所示的导出考生条码数据页面,该页面列出了导出条码数据的操作步骤。

图3.1 导出条码数据页面
按照图3.1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第1步:勾选需要导出条码数据的考生单位。

勾选完考生单位后,就显示了考生人数。

第2步:选择导出条码数据的方式。

下拉列表中提供了导出条码数据的三种方式。

方式1:考生考号的最后四位是考场座位号,这种方式适用于校际联考;图3.2显示为按考场导出条码数据的Excel各字段编排情况。

图3.2 按考场顺序导出条码数据
方式2:按考生考号顺序导出条码数据,这种方式适用于学校用户,并且每次考试时,以一个班为一个考场,一个班的考生次序不打乱。

如图3.3所示。

图3.3 按考号顺序导出条码数据
方式3:使用考场编排工具编排考生考号,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学校用户,并且每次考试以考场为单位,一个班的考生次序打乱。

在考场编排程序的窗口中,默认是按每考场30人编排的,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每考场的人数,考场人数确定后,再选择编排考场的规则,最后导出条码数据。

点击考场编排程序窗口中的“帮助”按钮了解具体的考场编排过程。

第3步:导出条码数据。

条码数据以Excel文档导出到桌面上。

2、编排条码
(1)条码编辑打印软件:Godex条码机附带条码编辑、打印软件QLabel;Argox条码机使用通用的条码编辑、打印软件BarTender(注意要使用Professional版本);也可以使用市场上通用的条码打印软件。

(2)按考场打印时条码编排如图3.4所示,左上角为考生单位名称(即考生所在学校名称,如果是高二、高三的考生,名称后面还要带上文理科字样),右上角为考场座位号,左下角为考号,右下角为考生姓名。

图3.4 按考场打印条码时,条码编排示意图
(3)按考号打印时条码编排如图3.5所示,左上角为考生单位名称(即班级名称),左下角为考号,右下角为考生姓名。

图3.5 按考号打印条码时,条码编排示意图
3、打印条码
方式1:按考场顺序导出条码数据:用于校际联考用户,考场座位号安排在考号的最低4位,按科目逐考场打印条码。

例如:假如每个考生考6门课,即每个考生要打6份条码,第1份条码从第1考场开始一直打印到最后一个考场,第2份条码又是从第1考场开始一直打印到最后一个考场,以此类推,一直到第6份条码打印结束。

考试前,条码发到各个监考老师手中,在考试的时候,由监考老师逐个在考生的答
卷上粘贴条码;
方式2:按考号顺序导出条码数据:用于学校用户,打印条码时,按考生逐科目打印条码。

例如:假如每个考生考6门课,一个考生连续打印6份条码,紧接着,下一个考生也是连续打印6分条码,在考试前,发放到考生手中,在考试的时候,由考生自己粘贴条码。

4、条码编排、打印注意事项
(1)字体和字号的选择要以能够清晰的打印为准;
(2)条码的左右两边一定要留有空白;
(3)条码中的黑色线条一定要粗、清晰,不能模糊;
(4)使用热转方式打印,不要使用热敏(或热感)方式打印;
(5)条码类型一定要选择Code 128;
(6)条码机连续打印一段时间,会发热,一定要暂停打印,等冷却了再继续打印。

第四章考生考试
4.1考生规范答题要求
1、信息点填涂注意事项
考生信息点(考号、客观题)填涂必须使用2B铅笔,浓度要盖过信息点的选项字母;信息点涂错改涂时,一定要将原来的信息点擦拭干净,否则影响机器的正常识别,影响考生的成绩。

2、客观题涂点正确填涂样例
图4.1 客观题涂点正确填涂样例
3、客观题涂点错误填涂样例
图4.2 客观题涂点错误填涂样例
4、填涂客观题涂点时所有的客观题务必全部填涂,不要漏填和多填,不要因为该题很难,而放弃填
涂,如图4.3所示。

图4.3 图中第9题和第14题漏填
5、填涂客观题涂点时要看准题号,不要张冠李戴,如图4.4、图4.5所示。

图4.4 图中第14题的涂点填到了第15题中
图4.5 图中第7题的涂点填到了第6题中
6、客观题涂点填错时,一定要用橡皮擦干净,不要仅仅打个叉,图4.6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机器识别出来的结果是第9题和题10题都是多填。

图4.6 图中第8题和第9题填错了一定要用橡皮擦擦干净,绝不可以仅仅打个叉
7、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千万不要用其他颜色的笔作答,以免影响答卷成像的清晰度。

8、保持卷面整洁,不得使用透明胶带和改正纸修改答题错误,答题卷不得破损或粘连。

4.2考务工作要求
1、考生条码务必粘贴正确、牢固,不要有破损,否则将无法网上阅卷;
2、条码粘贴方向:水平方向;
3、条码粘贴位置:如果答题纸上面有明确的条码粘贴区域,条码应该粘贴在此区域内;如果答题纸上没有明确的条码粘贴区域,条码应该粘贴在答题纸的左上角,条码的边缘与答题纸的边缘要保留一定的空隙;
4、缺考考生的试卷一定要装袋,也要求在试卷上相应位置填写缺考考生的信息,监考老师除了在信息栏里写“缺考”外,还必须把缺考考生的条码粘贴上!
5、每场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按照座位号小号在上、大号在下顺序收齐后放入试卷袋(注意不要用糊精封口,以免答题卷粘连),或用白纸包好。

特别提醒:答题卷不要装订,不要折叠!
第五章答卷扫描
5.1考试安排管理
1、考试安排命名规则
考试安排名称格式:“<学校><学年度><学期><年级><考试名>”,如: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高二和高三年级有文理科,要建立两个考试,并分别注明理科或文科。

如: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理科),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文科)。

2、设置考生单位
把考试安排与考生单位进行绑定,即指定哪些班级参加这个考试,这样可以有效检测答卷的错扫,如把文科的答卷扫描进了理科的考试里。

3、考试安排的存档
考试安排是按添加的后先次序排列的,即后添加的考试安排排在最上面,如果考试安排太多了,在接下来对考试安排进行操作时需要从比较长的下拉列表中进行选择,不是很方便,这样就可以通过存档功能把不需要的考试安排进行存档,考试安排的下拉列表中就不显示已存档的考试安排,方便了操作。

4、考试监控
考试监控对某个考试安排按学科列举出如下的信息,方便阅卷管理员查看网络阅卷进度。

(1)查看各科的网络阅卷是否处于启用状态,网络阅卷的启用状态可以更改;
(2)客观题是否设置,如果已设置,显示客观题分值;
(3)主观题是否设置,如果已设置,显示主观题分值;
(4)图像是否裁切,如果已裁切,显示教师评阅区域数量;
(5)阅卷任务是否生成,如果未生成,显示阅卷任务数量;
(6)客观题涂点是否识别完毕,如果未识别,显示未识别的涂点数量。

5.2扫描前准备
1、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如办公室)作为扫描场地,至少要配备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扫描,一台用于处理与阅卷有关的业务,如各科客观题答案和分值的录入、答卷切割和任务分配等;
2、扫描场地要保证网络畅通;
3、检查电脑是否已安装Microsoft Office 2003 以上的完整版本,如未安装或版本不对,从阅卷系统下载中心下载Microsoft Office 2003安装;
4、在扫描电脑上安装插件Septnet Applet Runtime Library(七天网络小程序运行库);
5、插件安装完后,运行插件时,有的浏览器会弹出“是否运行加载项”的提示,点击“确定”就可以运行了;
6、如果插件安装成功后,仍然出现“没有安装插件”的提示,则可能需要把浏览器由高速模式切换成兼容模式;
7、在扫描电脑上安装扫描仪驱动。

在页面的下载频道的扫描仪驱动栏目下载相应型号的扫描仪驱动程序,并安装。

注意:在安装时,扫描仪电源不要打开,等安装完毕后,再打开扫描仪电源,连接到电脑,电脑会自动寻找扫描仪;
8、扫描仪安装结束后,要检查扫描仪是否安装成功。

右键点击桌面的“我的电脑”,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弹出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硬件”标签,点击“设备管理器”按钮,在设备管理器对话框中查看“图像处理设备”,检查扫描仪名称是否存在,如果有,表明扫描仪安装成功。

9、扫描仪驱动安装注意事项:如果扫描仪型号为Canon7580、Canon6080和Canon9080C,如果不能出现扫描窗口的话,此时还可能需要安装Canon6050C的驱动。

5.3进入答卷扫描页面
图5.1 答卷扫描页面
5.4扫描仪设置
5.4.1佳能(Canon)DR系列扫描仪设置
1、由扫描程序自动完成的设置,如图5.2所示:
(1)模式:选择“256级灰度”模式,用户不可更改
(2)纸张尺寸:如果第一次打开设置对话框时不是“自动检测”,这时要手动选择“自动检测”
(3)分辨率:由扫描程序设置,一般设为150DPI
2、由用户在扫描仪设置对话框内完成的设置(用户首次使用的时候进行设置,如图5.3所示)
(1)双张进纸:一定要选择勾选“超声波检测”和“长度检测”
(2)歪斜校正:一定要勾选,如果有选择歪斜校正方式的话,一定要选择“滚轴和图像校正”
(3)消除黑框:一定不要勾选,否则的话,会检测不到折角的图像
(4)文稿方向:选择0度
(5)文本方向识别:一定不要勾选
图5.2 Canon扫描仪设置一
图5.3 Canon扫描仪设置二
5.4.2佳能(Canon)G1100扫描仪设置
具体设置步骤如5.4.1节所述。

图5.4~5.6为Canon G1100扫描仪设置。

图5.4中A为扫描程序自动完成的设置,勾选“自动拉直歪斜”,点击“设置”按钮,弹出图5.5所示的歪斜校正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第一项“拉直送入文件的扫描图像”。

点击图5.4的“送纸”标签,在图5.6所示的窗口中选择双张检测方法。

图5.4 Canon G1100扫描仪设置一
图5.5 歪斜校正设置
图5.6 Canon G1100扫描仪设置二
在图5.6所示的双张进纸检测窗口中勾选“长度检测”和“超声波检测”。

5.4.3松下(Panasonic)扫描仪设置
图5.7 Panasonic扫描仪设置一
点击图5.7中的“更多…”按钮,弹出如图5.8所示的对话框。

注意一定勾选“检测双重进纸”,动作一定要选“停止扫描”,否则发生双张时,扫描仪不能自动检测而造成两张答卷重叠在一起。

图5.8 Panasonic扫描仪设置二
5.5扫描答卷
1、选择考试安排,如果科目未添加,要先添加扫描科目。

添加扫描科目时必须仔细核对答题卷是单面还是双面,扫描分辨率建议选择150DPI。

如发现选择错误,可删除科目,重新添加。

注意:已完成考生信息解析操作的扫描科目不能删除!
如何删除科目?
(1)删除未解析考号的答卷图像;
(2)清除客观题和主观题设置。

点击“答题卷设置”菜单,检查主观题和客观题是否设置了,如果设置了,重新打开“点击这里设置客观题”和“点击这里设置主观题”,在打开的Excel中清除掉主观题和客观题,再上传;
(3)删除答卷。

点击“查看答卷”菜单,删除已入库的答卷。

(4)第一步和第二步做完后,再删除科目。

如果科目已经添加,则直接点击图5.1所示的扫描页面中的“扫描答卷”菜单。

2、扫描进纸方向:答卷正面朝上,答卷上的考号区域(条码或涂点)位于扫描进纸方向的左上角;图5.9为A4纸张答卷扫描方向示例,图5.10为A4以上纸张答卷扫描方向示例。

3、答卷成像:如果是单面扫描,答卷的背面不成像;如果是双面扫描,一次成像,答卷的正面在图像的左侧,答卷的背面在图像的右侧。

图5.9 A4纸张答卷扫描进纸方向示例
图5.10 A4以上纸张答卷扫描进纸方向示例
4、如果文理分科的情况,扫描时文理科一定要分开,语文和英语文理科是同卷,在扫描时也要分开扫。

5、在每次切换科目时,都要点击扫描程序窗口的“设置”按钮打开扫描仪的设置对话框,对扫描仪的“歪斜校正”和“双张检测”功能进行设置(勾选),其他功能不需要设置;有的扫描仪设置对话框中有“消除黑框”功能,注意请不要勾选,如果勾选会检测不到有折角的答卷。

6、第一次扫描的时候,先预扫几张答卷,然后查看答卷图像是否正常:(1)图像是否清晰;(2)图像四周是否有黑色的边框;(3)图像是否完整,即查看图像的四周是否有裁切。

7、一叠答卷扫描结束后,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放置,以便检查漏扫答卷。

8、扫描过程的监控。

在扫描的过程中,扫描窗口的上部实时显示目前待生成图像数和待上传图像数目。

扫描和上传是同步进行的,只有等到待生成图像数和待上传图像数均为0时,扫描窗口才能关闭。

9、如果扫描窗口的上部待上传图像的数目长时间没有变化,则可能是网络传输出现了问题,点击扫描窗口左下角的“查看上传服务”,查看具体的错误类型。

10、如果扫描窗口的上部显示有异常图像数目,点击扫描窗口的左下角的“查看异常图像”即可查看异常图像,同时在图像的上方显示异常类型,按照表5.1对异常图像进行处理。

表5.1 扫描时答卷时,异常图像处理方法
异常类型处理方法
图像有折角如果考生的作答区域没有被折角覆盖,则保存该图像;反之,如果考生的
作答区域被折角覆盖,即折角比较大,则删除该图像,并重新扫描图像歪斜太厉害删除该图像,重新扫描
双张进纸删除该图像,重新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