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起源
❖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因其 颜色大多呈黄色或褐色,故称为黄酒,迄今已有 3000多年历史。
❖ 据考证,现大多数人认为我国酿酒起源于龙山文化 时期(公元前2800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古书记 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事物纪原》中有 “少康作秫酒”等记载。仪狄是龙山文化之后夏禹 时代的人,少康(又名杜康)是殷商时代的人。历 史记载传说中仪狄、杜康所酿的酒就是黄酒的原始 类型。
❖ 加香黄酒:
❖ 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 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 植 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黄酒的分类
摊饮酒
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使米饭在空气中 冷却,然后再加入 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 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
深厚文化积淀
❖ 1、先秦时期:自我国先秦古籍中,最初记 有酿造黄酒工艺和酿酒理论始见于《书经》、 《周礼》、《淮南子》等古籍。如:《尚书, 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 《诗、豳风、本月》:“八月剥枣,十月获 稻,以此为酒,以介眉寿”。
❖ 《淮南子·时则训》:乃命大酋,秫稻必齐, 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 火齐必得、无有差忒。
❖ 糯米为原料→浸米蒸饭——拌曲落缸→开耙发酵→榨酒→煎 酒→黄酒装坛。
❖ 2、秦汉时期:班固《汉书·食货志》卷下,记载酿 酒原料配比。汉魏曹操撰《上九酝法奏》,介绍一 种九酝春酒法。湖南长沙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养生方》记载稻米酿成药酒。
❖ 3、魏晋南北朝:
❖ 晋人崔浩《食经》中,作白醪酒法
❖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一种用干姜、胡椒、安石榴 汁配黄酒酿造“胡椒酒法”
黄酒的分类
❖ 甜黄酒:
❖ 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 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 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 制微生物的糖化发 酵作用,酒中 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 g/100ml之间。
黄酒的分类
❖ 浓甜黄酒:
❖ 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 先秦时期由大酋监察的酿酒工艺流程:
❖ 酿造用糯米颗粒饱满均匀整齐→秫稻必齐。 ❖ 酿酒用水要求香甜优质无异味→水泉必香。 ❖ 酿酒陶器要求完好无损洁净 →陶器必良。 ❖ 浸米蒸饭操作时要求适时洁净无污染→湛炽必洁。 ❖ 拌饭用的曲蘖要求质量优良,发酵时间足,新鲜无霉变→曲
蘖必时。
❖ 酒醪发酵恰到好处时要求及时榨酒、煎酒陈酿→火齐必得。 ❖ 以上类似于现代酿造黄酒基本工艺流程:
黄酒的分类
❖ 半甜黄酒:
❖ 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 黄 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 度就达到 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 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 酵醪中的产生 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 的糖份较高。
2、(1) 制剂中药
❖ 以酒糊丸 以酒为粘合剂,制成丸剂。酒穿 透性强,有活血通络、引药上行作用,舒筋 活血之类的处方,常以酒为赋形剂泛丸;同 时酒中的乙醇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等成分而 增加药物细粉的粘性,是一种润湿剂;当以 水为润湿剂致粘性太强而泛丸困难时常用酒 代之;酒也有助于药粉中生物碱、苷类等溶 出,也可使药物在泛制过程中不霉变。
9黄酒生产技术
9.1黄酒生产概述
概述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世界 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酿酒技 术独特。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 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黄酒不同 于白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 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 棕色。
❖ 5、宋朝:著名酒经、酒志有以下多种(制曲酿酒 专著出现)。
❖ 朱翼中 北山酒经
苏 轼 东坡酒经
❖ 李 保 续北山酒经
范成大 桂海酒志
❖ 林 洪 新丰酒经
张能臣 酒名记
❖ 窦 革 《酒谱》
何 剡 《酒尔雅》
❖ 6、元朝:元鲁明善撰《农桑衣食撮要》,有红曲 记载。佚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酒曲类,记载 天台红酒方及造红曲法。
❖ 南北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记载我国北 方的酿酒方法。
❖ 4、唐朝: ❖ 初唐诗人王绩《酒经》,唐朝韩鄂撰《四时纂要》
造法曲及造腊酒工艺。唐朝饮酒风盛,全唐诗中有 关黄酒记载更多了。 ❖ 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杜甫:“人生几何春与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 韩愈:“一尊美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 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
半甜黄酒(含糖量3.0010.00g/100mL)
甜黄酒 (10.00-20.00g/100mL)
浓甜淋黄饭酒酒(≥20.00g/100mL)
酒的酿造方法 摊饭酒 喂饭酒
酿造米黄酒 小麦黄酒
酿酒种曲
麦曲黄酒 米曲黄酒 小曲黄酒
黄酒色泽
黑糯米酒 绍兴元红酒 红酒
三、黄酒的特点
3.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 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 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 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 菜类。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分类
黄酒的分类
❖ 最为常见的是按酒的产地来命名。如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 封缸酒、山东兰陵酒等。这种分法在古代较为普遍。还有一种是按某种 类型酒的代 表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加饭酒”,往往是半干型黄酒; “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 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 表示半甜酒。还有的按酒的外观 (如颜色,浊度等),如清酒,浊酒,白酒,黄酒, 红酒(红曲酿造的 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 酒、 青稞酒等;古代还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区别,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 的。
黄酒的分类
❖ 干黄酒:
❖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 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 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 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 萄糖计) 。
黄酒的分类
❖ 半干黄酒:
❖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 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 糖份。 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 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 称为 “加饭酒”。
3、配合服用中药
❖ 黄酒能行药势。《医宗金鉴》神授卫生汤,治外疡 兼里热,如疡证在上部,应先饮黄酒一杯后服药, 以助药上行;疡证在下部,则先服药后饮黄酒一杯, 以助药下行。《证治准绳》中的石斛夜光丸,治疗 阴虚血少肝风上乘,剧烈头痛后引起的目内障。应 用温黄酒送服,可引药势于头目。黄酒也能增强药 物作用。同时,黄酒也常代水煎药。如王清任《医 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用黄酒250g代水煎药, 并注“方中黄酒宁可多二两,不可少”。
1、(3)矫臭去腥
❖ 一些具有腥味的药物如乌梢蛇、蕲蛇、地龙 等,经酒制后,其所含三甲胺和乙醇结合后, 三甲胺随乙醇挥发,降低药物腥臭昧,便于 服用。同时也便于保存,有防腐作用。
❖ 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药物的有效成分脂类、 挥发油、甙类及部分生物碱,在酒中易于溶 解。如酒炒白芍,白芍所含主要成分白芍甙, 在水煎剂中大量增加,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生地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酒炙后则性温 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 通血脉作用,更有利于补血。黄酒还可缓和 药性。如大黄,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 黄泻下作用稍缓,能减轻腹痛等作用。
2、(1)引药上行
❖临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其性沉降, 常用于清中、下焦湿热。如黄芩、 黄柏、黄连、大黄等,经酒制后, 缓和苦寒之性,借酒上行之力,引 药上行,酒炒后清上焦邪热。故有 “酒制升提”之说。
1、(2)增强疗效
❖酒性“大热”,能“通脉”、“升 腾行窜”,用于制药能起协同作用, 增强疗效。如当归、川芎、白芍、 白花蛇等活血化瘀药物,一般多用 酒制,酒炙后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酒炙后的当归还能增强活血补血调 经的作用。
二、黄酒的使用方法
❖ 黄酒使用方法主要是代水煎药浸药酒和药服。 浸药酒,适用于药味少、剂量小的补养药。 黄酒浸药后,密封,每日摇动数次,7d后 可服用。以冬季浸为妥,夏日易于变质。和 药服,在汤剂中加适量黄酒,或冲服粉剂, 或黄酒用开水冲淡送服丸剂适用于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瘀血疼用及引药势。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 7、明朝: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丹曲制造法。
❖ 明高濂《饮馔服食笺·酿造类》酿造香雪酒。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关于酒类或酒名俗 称。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者曰醇,薄者曰 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酒曰醑,未榨日醅, 红曰醍,绿曰醹,白曰醝。
❖ 8、清朝:
❖ 顾仲撰《养小录·论酒》品评黄酒。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饮用方法
黄酒饮用方法
1.温饮黄酒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 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 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 盛行温饮。
一般在20--35度左右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
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一、黄酒的概念
➢ 黄酒是以大米和黍米为原料,经过蒸煮、 冷却、接种、发酵以及压榨而酿成的酒, 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 一。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数千 年以前。
二、黄酒的分类
干黄酒 (含糖量<1.00g/100mL)
酒的含糖量
半干黄酒(含糖量1.00-3.00g/100mL )
2、(2)药酒
❖ 制造药酒 在我国,药酒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五十二病方》中有治疗毒蛇咬伤的药酒;《千金 方》收载药酒80多个,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 科等方面。药酒是传统中药剂型中的主要剂型之一, 系选用适宜的中药材,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为溶媒, 浸出中药里的有效成分而制成。在我国传统的药酒 制作技术里还有在酿酒过程中加入适宜的中药材或 在制曲中加入中药材酿制而成的酒。酒中加入补益 调养药后制成的保健酒,可用于体虚补养,药物可 借酒之力,达到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
2.冰镇黄酒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 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 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在杯内。
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 感更好。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 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 佚名氏《调鼎集·酒谱》论述酿制黄酒过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的药用价值
一、 黄酒的药用
❖ 黄酒,性温,味甘苦辛, 有毒,大热,气味芳香, 入心肝肺胃经;能中能 散,宣行药势,具有活 血通络、散寒、祛风的 作用,可治疗风寒祛痛、 筋脉挛急、胸痹、心腹 冷痛等
1 、 炮制中药
❖ 黄酒是中药炮制中常用 的液体辅料之一,用酒 为辅料炮制药的方法很 多,如酒洗、酒炙、酒 煮、酒淬、酒蒸、酒煨 等。黄酒炮制中药可改 变这些药物的药性,提 高功效及减轻副作用、 矫臭矫味等作用。
(1)黄酒是以大米或黍米、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 糖化、发酵以及压榨而酿成的酒。
(2)酿造黄酒时配用的不同种类的麦曲、小曲和米曲给黄酒带来 鲜味、苦昧及曲香味。它是由多菌种混合培养的霉菌、酵母菌 和细菌等共同作用酿成的,形成了丰富和复杂的黄酒香味成分 。
(3)绍兴洒和仿绍兴酒在酿造过程中,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 进行,发酵醪的浓度较高,经直接酿造后,酒精含量可达15 %~20%(体积分数)。
(4)甜黄酒在酿造过程中,多采用先培菌糖化后发酵的生产工艺 ,这样可积累较高浓度的糖分,再加入糟烧或清香型的小曲白 酒以提高酒精含量。
(5)为了防止发酵醪在高温下酸败,并保持其特有的色、香、味 ,酿造黄酒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发酵。
(6)将生酒灭菌后,用坛装或瓶装并密封,再经适当时期的贮藏 ,即变为香气芬芳的醇厚名酒。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起源
❖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因其 颜色大多呈黄色或褐色,故称为黄酒,迄今已有 3000多年历史。
❖ 据考证,现大多数人认为我国酿酒起源于龙山文化 时期(公元前2800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古书记 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事物纪原》中有 “少康作秫酒”等记载。仪狄是龙山文化之后夏禹 时代的人,少康(又名杜康)是殷商时代的人。历 史记载传说中仪狄、杜康所酿的酒就是黄酒的原始 类型。
❖ 加香黄酒:
❖ 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 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 植 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黄酒的分类
摊饮酒
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使米饭在空气中 冷却,然后再加入 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 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
深厚文化积淀
❖ 1、先秦时期:自我国先秦古籍中,最初记 有酿造黄酒工艺和酿酒理论始见于《书经》、 《周礼》、《淮南子》等古籍。如:《尚书, 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 《诗、豳风、本月》:“八月剥枣,十月获 稻,以此为酒,以介眉寿”。
❖ 《淮南子·时则训》:乃命大酋,秫稻必齐, 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 火齐必得、无有差忒。
❖ 糯米为原料→浸米蒸饭——拌曲落缸→开耙发酵→榨酒→煎 酒→黄酒装坛。
❖ 2、秦汉时期:班固《汉书·食货志》卷下,记载酿 酒原料配比。汉魏曹操撰《上九酝法奏》,介绍一 种九酝春酒法。湖南长沙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养生方》记载稻米酿成药酒。
❖ 3、魏晋南北朝:
❖ 晋人崔浩《食经》中,作白醪酒法
❖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一种用干姜、胡椒、安石榴 汁配黄酒酿造“胡椒酒法”
黄酒的分类
❖ 甜黄酒:
❖ 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 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 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 制微生物的糖化发 酵作用,酒中 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 g/100ml之间。
黄酒的分类
❖ 浓甜黄酒:
❖ 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 先秦时期由大酋监察的酿酒工艺流程:
❖ 酿造用糯米颗粒饱满均匀整齐→秫稻必齐。 ❖ 酿酒用水要求香甜优质无异味→水泉必香。 ❖ 酿酒陶器要求完好无损洁净 →陶器必良。 ❖ 浸米蒸饭操作时要求适时洁净无污染→湛炽必洁。 ❖ 拌饭用的曲蘖要求质量优良,发酵时间足,新鲜无霉变→曲
蘖必时。
❖ 酒醪发酵恰到好处时要求及时榨酒、煎酒陈酿→火齐必得。 ❖ 以上类似于现代酿造黄酒基本工艺流程:
黄酒的分类
❖ 半甜黄酒:
❖ 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 黄 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 度就达到 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 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 酵醪中的产生 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 的糖份较高。
2、(1) 制剂中药
❖ 以酒糊丸 以酒为粘合剂,制成丸剂。酒穿 透性强,有活血通络、引药上行作用,舒筋 活血之类的处方,常以酒为赋形剂泛丸;同 时酒中的乙醇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等成分而 增加药物细粉的粘性,是一种润湿剂;当以 水为润湿剂致粘性太强而泛丸困难时常用酒 代之;酒也有助于药粉中生物碱、苷类等溶 出,也可使药物在泛制过程中不霉变。
9黄酒生产技术
9.1黄酒生产概述
概述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世界 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酿酒技 术独特。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 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黄酒不同 于白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 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 棕色。
❖ 5、宋朝:著名酒经、酒志有以下多种(制曲酿酒 专著出现)。
❖ 朱翼中 北山酒经
苏 轼 东坡酒经
❖ 李 保 续北山酒经
范成大 桂海酒志
❖ 林 洪 新丰酒经
张能臣 酒名记
❖ 窦 革 《酒谱》
何 剡 《酒尔雅》
❖ 6、元朝:元鲁明善撰《农桑衣食撮要》,有红曲 记载。佚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酒曲类,记载 天台红酒方及造红曲法。
❖ 南北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主要记载我国北 方的酿酒方法。
❖ 4、唐朝: ❖ 初唐诗人王绩《酒经》,唐朝韩鄂撰《四时纂要》
造法曲及造腊酒工艺。唐朝饮酒风盛,全唐诗中有 关黄酒记载更多了。 ❖ 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杜甫:“人生几何春与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 韩愈:“一尊美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 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
半甜黄酒(含糖量3.0010.00g/100mL)
甜黄酒 (10.00-20.00g/100mL)
浓甜淋黄饭酒酒(≥20.00g/100mL)
酒的酿造方法 摊饭酒 喂饭酒
酿造米黄酒 小麦黄酒
酿酒种曲
麦曲黄酒 米曲黄酒 小曲黄酒
黄酒色泽
黑糯米酒 绍兴元红酒 红酒
三、黄酒的特点
3.佐餐黄酒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则更可 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干型的元红酒,宜配 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 蟹;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 菜类。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分类
黄酒的分类
❖ 最为常见的是按酒的产地来命名。如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 封缸酒、山东兰陵酒等。这种分法在古代较为普遍。还有一种是按某种 类型酒的代 表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加饭酒”,往往是半干型黄酒; “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 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 表示半甜酒。还有的按酒的外观 (如颜色,浊度等),如清酒,浊酒,白酒,黄酒, 红酒(红曲酿造的 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黄酒、粟米 酒、 青稞酒等;古代还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区别,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 的。
黄酒的分类
❖ 干黄酒:
❖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 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 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 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 萄糖计) 。
黄酒的分类
❖ 半干黄酒:
❖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 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 糖份。 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 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 称为 “加饭酒”。
3、配合服用中药
❖ 黄酒能行药势。《医宗金鉴》神授卫生汤,治外疡 兼里热,如疡证在上部,应先饮黄酒一杯后服药, 以助药上行;疡证在下部,则先服药后饮黄酒一杯, 以助药下行。《证治准绳》中的石斛夜光丸,治疗 阴虚血少肝风上乘,剧烈头痛后引起的目内障。应 用温黄酒送服,可引药势于头目。黄酒也能增强药 物作用。同时,黄酒也常代水煎药。如王清任《医 林改错》中的通窍活血汤,用黄酒250g代水煎药, 并注“方中黄酒宁可多二两,不可少”。
1、(3)矫臭去腥
❖ 一些具有腥味的药物如乌梢蛇、蕲蛇、地龙 等,经酒制后,其所含三甲胺和乙醇结合后, 三甲胺随乙醇挥发,降低药物腥臭昧,便于 服用。同时也便于保存,有防腐作用。
❖ 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药物的有效成分脂类、 挥发油、甙类及部分生物碱,在酒中易于溶 解。如酒炒白芍,白芍所含主要成分白芍甙, 在水煎剂中大量增加,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生地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酒炙后则性温 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 通血脉作用,更有利于补血。黄酒还可缓和 药性。如大黄,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 黄泻下作用稍缓,能减轻腹痛等作用。
2、(1)引药上行
❖临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其性沉降, 常用于清中、下焦湿热。如黄芩、 黄柏、黄连、大黄等,经酒制后, 缓和苦寒之性,借酒上行之力,引 药上行,酒炒后清上焦邪热。故有 “酒制升提”之说。
1、(2)增强疗效
❖酒性“大热”,能“通脉”、“升 腾行窜”,用于制药能起协同作用, 增强疗效。如当归、川芎、白芍、 白花蛇等活血化瘀药物,一般多用 酒制,酒炙后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酒炙后的当归还能增强活血补血调 经的作用。
二、黄酒的使用方法
❖ 黄酒使用方法主要是代水煎药浸药酒和药服。 浸药酒,适用于药味少、剂量小的补养药。 黄酒浸药后,密封,每日摇动数次,7d后 可服用。以冬季浸为妥,夏日易于变质。和 药服,在汤剂中加适量黄酒,或冲服粉剂, 或黄酒用开水冲淡送服丸剂适用于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瘀血疼用及引药势。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 7、明朝: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丹曲制造法。
❖ 明高濂《饮馔服食笺·酿造类》酿造香雪酒。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关于酒类或酒名俗 称。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者曰醇,薄者曰 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酒曰醑,未榨日醅, 红曰醍,绿曰醹,白曰醝。
❖ 8、清朝:
❖ 顾仲撰《养小录·论酒》品评黄酒。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饮用方法
黄酒饮用方法
1.温饮黄酒
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 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 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 盛行温饮。
一般在20--35度左右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左右。
黄酒烫热喝是有利于健康的。
一、黄酒的概念
➢ 黄酒是以大米和黍米为原料,经过蒸煮、 冷却、接种、发酵以及压榨而酿成的酒, 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 一。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数千 年以前。
二、黄酒的分类
干黄酒 (含糖量<1.00g/100mL)
酒的含糖量
半干黄酒(含糖量1.00-3.00g/100mL )
2、(2)药酒
❖ 制造药酒 在我国,药酒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五十二病方》中有治疗毒蛇咬伤的药酒;《千金 方》收载药酒80多个,涉及补益强身,内、外、妇 科等方面。药酒是传统中药剂型中的主要剂型之一, 系选用适宜的中药材,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为溶媒, 浸出中药里的有效成分而制成。在我国传统的药酒 制作技术里还有在酿酒过程中加入适宜的中药材或 在制曲中加入中药材酿制而成的酒。酒中加入补益 调养药后制成的保健酒,可用于体虚补养,药物可 借酒之力,达到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
2.冰镇黄酒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 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 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在杯内。
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 感更好。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 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 佚名氏《调鼎集·酒谱》论述酿制黄酒过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的药用价值
一、 黄酒的药用
❖ 黄酒,性温,味甘苦辛, 有毒,大热,气味芳香, 入心肝肺胃经;能中能 散,宣行药势,具有活 血通络、散寒、祛风的 作用,可治疗风寒祛痛、 筋脉挛急、胸痹、心腹 冷痛等
1 、 炮制中药
❖ 黄酒是中药炮制中常用 的液体辅料之一,用酒 为辅料炮制药的方法很 多,如酒洗、酒炙、酒 煮、酒淬、酒蒸、酒煨 等。黄酒炮制中药可改 变这些药物的药性,提 高功效及减轻副作用、 矫臭矫味等作用。
(1)黄酒是以大米或黍米、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 糖化、发酵以及压榨而酿成的酒。
(2)酿造黄酒时配用的不同种类的麦曲、小曲和米曲给黄酒带来 鲜味、苦昧及曲香味。它是由多菌种混合培养的霉菌、酵母菌 和细菌等共同作用酿成的,形成了丰富和复杂的黄酒香味成分 。
(3)绍兴洒和仿绍兴酒在酿造过程中,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 进行,发酵醪的浓度较高,经直接酿造后,酒精含量可达15 %~20%(体积分数)。
(4)甜黄酒在酿造过程中,多采用先培菌糖化后发酵的生产工艺 ,这样可积累较高浓度的糖分,再加入糟烧或清香型的小曲白 酒以提高酒精含量。
(5)为了防止发酵醪在高温下酸败,并保持其特有的色、香、味 ,酿造黄酒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发酵。
(6)将生酒灭菌后,用坛装或瓶装并密封,再经适当时期的贮藏 ,即变为香气芬芳的醇厚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