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lock街区规划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BLOCK街区规划理念
摘要:BLOCK街区是商业地产的一种新理念,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社区规划理论,BLOCK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中心发展的新模式。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BLOCK街区的起源、规划理念和发展态势。
关键词:BLOCK街区;商业中心;楼盘开发;
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
将街区与国际化、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
体现了居住与环境新的结合关系,把人们从传统的封闭围合式居家中引导出来,极大丰富了人们对新型居住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更适宜居住的标准与模式,而非现在通常意义的“小区”、“社区”概念。
国际BLOCK街区体现的是新型居住模式,它本身向城市空间开放,具备一定的规模,能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又有亲切和谐的邻里关系。
它既是具备商业特征的商居城,又是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的生活城,最大限度地使住宅居住功能便捷化。
1. 城市社区新模式——BLOCK街区
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商业中心改造和规模扩大化趋势,许多城市商业中心原来主要是由一条街构成,现在改造成“丁”字型、“工”字型、“田”字型,占地规模、商铺数量、经营规模等等都成扩大化趋势;二是打造新型商业购物中心,特别是大城市的造摩尔运动;三是商业中心功能的扩展和转变,即扩展“综合服务体”功能,向商务中心(CBD)转变;四是商业与地产结合,以地产商为主导已成为城市商业中心改造和开发的主流模式。
BLOCK 街区商业模式是城市商业中心发展的新模式,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是商业和居住的集中融合。
BLOCK 街区,即 B-Business(商业)、L-Life 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它不同于区域性购物中心,更有别于郊区的大型商业集散地,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为前提,是无法与生活区别开的商业形态。
简单的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
2. BLOCK街区的定位与分类
我国对BLOCK街区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房地产开发角度,认为BLOCK是住房地产开发的新理念,强调把商业、娱乐、休闲等融合在住房地产之中,如万科在武汉开发的城市花园等,由此而形成的BLOCK实际上是BLOCK生活街区,提供生活居住是其主要功能,但是它以便捷、休闲、开放和亲和为特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是具备商业特征的生活城。
二是从商业开发的角度,认为BLOCK是地产和商业结合建设商业中心的一种新模式,是强调城市商业中心区功能变化和拓展的一种新理念,是把生活中所要求的休闲、亲和性融入于商业之中的一种新形式,但是商业、商务活动仍然是其主要功能,实际上许多城市的商业街或中心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
从规模和辐射范围来看,BLOCK商业中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社区或区域性的小型BLOCK商业中心,往往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小区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内居民购物、休闲等为主要功能,如广东南海雅居乐推出的“圣达利街区”;二是城市大型BLOCK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主、副商业中心区,主要以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为对象,具有购物、休闲、娱乐、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建有餐饮、游乐场所和设施、广场等,周围往往具有较多的中高级酒店和写字楼,一定数量的中高档生活小区和高级公寓。
目前,我国一些有远见、有实力的地产商已经开始关注和实施这种新型的商业开发模式,并注重了与商业巨头的联合,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新型BLOCBLOCKK商业中心的发展。
3.山地BLOCK复合型街区
宝齐·鑫城国际位于山城十堰中心城区,用地现状交通不畅、地形复杂、街巷拥挤、低矮破旧民房密集、与所在区域城市风貌格格不入,是个典型的山地旧城改造项目。
在宝齐·鑫城国际项目中,将这一理念引入山城十堰市,尝试在繁华的中心城区营造一个山地BLOCK 复合型街区。
3.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十堰市中心城区,西临步行商业街——香港街,南临坡沟巷,东临市政路、紫金花园,北邻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东山苑小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15317.27㎡,总建筑面积104087㎡,其中商品房及还建住宅69150㎡,配套设施及商业24300㎡,地下车库10710㎡。
3.2 概念形成
通过现场踏勘、与甲方沟通,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本项目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所在区域商业繁华、公共配套设施齐全,但广场绿地稀缺、停车位缺乏。
(2)地处城市黄金地段,紧临步行街,但临街面不足19米,商业展示面小。
(3)基地东南两面可接车行道路,但道路等级低且为尽端路,可达性差。
(4)基地内地形复杂,地势东低西高,落差高达20多米,设计及施工难度大。
(5)用地现状建筑密集、建筑质量差,拆迁还建量大。
在对上述问题的仔细研究与分析中,逐步明确项目的设计目标为:提高可达性、复合多功能、依山就势建立一个集商业、还建住宅及商品房开发于一体的标志性综合社区。
而营造“BLOCK”复合型街区作为一个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被引入到本次设计中,山地“BLOCK 复合型街区”概念由此产生。
3.3 设计要点
山地“BLOCK复合型街区”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突破传统的平面布局,通过BLOCK街区与复杂地形的巧妙结合,将项目积极融入城市肌理,弥补城市功能缺陷,提升自身价值。
(1)立足区域交通网络,开放街区道路。
将小区乃至周边整个区域纳入城市整体构架,在基地内部新建一条7m的街区主干路连通地块西南坡沟巷(H=258-263m)与东北尽端路(H=273-275m),积极争取将坡沟巷拓宽,以满足双向行车要求,改善区域交通,提高项目可达性。
(2)构建舒适、亲切的步行网络,积极引导人流的疏散与集聚,营造充满活力的街区氛围。
在基地内部建立3条开放式步行主通道,并在各主要交通节点处设置开放式广场或中庭,加强对人流的引导,通过立体广场、坡道、台阶、踏步、自动扶梯、楼梯及观光电梯的设立逐渐抬升地面标高,将香港街(步行,H=253)上的人气向东南、东北及东部延伸,与街区主干路紧密相连,拉近地块与城市间的心理距离。
(3)突破传统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复杂的现状地形,合理划分各功能区。
以香港街为基准,水平方向上,自西向东,从商业为主向停车、居住为主过渡;垂直方向上,由低到高,从商业及地下车库为主,向纯居住功能过渡。
不同功能区处于不同标高,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4)丰富多样的竖向交通,保障便捷的街区生活
立体广场、坡道、台阶、踏步、楼梯、自动扶梯及观光电梯将24小时对外开放的香港街、街区道路及商业街巷紧密相连,方便人们快速到达各层商业、地下车库及居住区主入口。
高层住宅设有直达底层商业街的电梯,在商业街上设置第二入户大厅,实现居住、购物零距离。
(5)依山就势,结合具体功能要求,打造独特的街区景观
从十堰市整体的建筑面貌和城市特色着手,力图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塑造出一个品质优良、富有强烈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建筑群体:充分尊重地形,采用台地式布置。
主体建筑采用折板型,造型简洁大气,富有视觉冲击力。
建筑裙房沿地形由西至东层层跌落,整体有序。
与基地相契合建筑群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干净利落的建筑体块,增强了建筑的识别性和视觉的冲击力。
利用硬质铺地与建筑屋面构成的各类商业广场形成的自西向东层层抬升的立体广场,将作为开放型的城市广场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市民提供一个宝贵的开放空间,尺度夸张的雨棚与造型柱作为主入口景观,将这一特殊区域加以界定,增加项目标识性。
中庭、大厅及相互交叉的商业廊道,把进深较大的中西部区域分割为一系列收放有致而又独具特色的室内外空间,采光井和玻璃顶将阳光与空气引入商业各层,改善室内环境。
结合主要交通节点设置的不同规模及主题的休闲交往空间,将自动扶梯、踏步、连廊、坡道及楼梯作为景观要素纳入设计范围,结合主题布置绿化景观小品,使得整个区域活泼生动、更富吸引力。
4.BLOCK街区的特点
1、建筑高度——相对较矮,没有压抑感;
2、居住单元——以BLOCK为主要居住单元;
3、道路——尺度科学宜人,生活氛围浓厚;
4、配套设施——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以及富有情调的景观,构筑一站式城市生活。
5.BLOCK街区的愿景
我们都见过美国生活片中一幅常见场景:人们三三两散坐在街边的咖啡馆走廊上,迎面跑过的青年微笑着与你打招呼,耍酷的孩子在不远处玩滑轮。
街道的转角处,有步行可达的百货超市、书店、面包房……没有围墙的隔离,没有保卫的森严,平和舒缓的气氛在街面上流淌,每个人都在自得其乐地享受生活。
这就是典型的街区生活,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居住方式。
街区,与其说是具备商业特征的商居城,不如说是应有尽有的生活城,以悠闲、诗意、活力和友善为特征,融合在人们的商居行为中。
街区式住宅在国外已成熟发展,如美国的第五大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柏林、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都有享誉世界的BLOCK街区,都为所在城市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街区,作为一种最新的住宅形式,引领了欧美先进国家及中国大都市的城市进程,以其更科学、更舒适的特性及傲人的建筑形态而备受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