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港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默写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临沂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以“________”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

(2)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________”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内心的孤寂悲愁。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一句写出了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2.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荚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课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
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1)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介:耿直
B . 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讳:忌讳
C .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D . 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岸:高傲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颇以远大相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句读之不知
C . 欲归为弟畅言公为我献之
D . 谏而不从,遂薄其人则或咎其欲出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④。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一个中心思想贯穿所有的知识。

③率:行走。

④宰:家臣,总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B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C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D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 . 比干,殷商王室的重臣,被称为“亘古忠臣”。

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终年63岁。

民间都把比干尊为文财神。

C . 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季叔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季次之,叔最小。

D . 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 .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

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 .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三、古诗阅读 (共2题;共25分)
4. (10分)(2020·泰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①
唐庚
(其一)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其二)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释】①这两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惠州期间,“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

(1)第二首诗句句绘色,请具体说明。

(2)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5. (1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

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6. (6分) (2016高二上·景县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
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
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

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

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 . 《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 . 《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的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 . 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 . 《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 . 《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 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 . 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因。

C . 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 . 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7. (10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低语
朱以撒
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

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
内。

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

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

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

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

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

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

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⑥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

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

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

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

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

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

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

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

⑦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

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

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

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

⑧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

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

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

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

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

所以,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

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
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

因此,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

⑨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

(有删改)
(1)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8.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别样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一株株枣树,郁达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静、悲凉;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陆蠡发现的,是生的欢喜,是向往光明的自由的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注意规范书写,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参考答案
一、默写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三、古诗阅读 (共2题;共25分)
4-1、
4-2、
5-1、
5-2、
5-3、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6-1、
6-2、
6-3、
7-1、
7-2、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