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故乡》导学案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3.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朗读法、预习法。
【导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走进鲁迅。
一、预习检测
阴晦()瓦楞()胯()下獾()秕()谷鹁鸪()()髀()嗤()笑絮絮()
瑟()索蜷()缩寒噤()折()本惘()然
恣睢()()潺潺()黛()色愕()然五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
得较详细?
4、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
作一评价。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
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
对照?通过对突出了什么?
2.作者有改变现实“故乡”的愿望,于是就有了一个“理想”故乡。
在“我”看来,这个理想到底能否实现呢?
3.怎样认识故乡中的“我”
我的发现: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三要素、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 惘然
( ) 颧骨
( )
嗤笑( ) 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