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年级试卷语文上册【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九年级试卷语文上册【含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早晨”?
A. 昔
B. 旦
C. 夕
D. 朝
2. 《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是指什么?
A. 鸽子
B. 鹊
C. 鹅
D. 鸡
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庄子》?
A. 画龙点睛
B. 井底之蛙
C. 杯弓蛇影
D. 掩耳盗铃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5. 下列哪个词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A. 《春望》
B. 《出塞》
C. 《登鹳雀楼》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杜甫的名句。

(×)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
4. “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庄子的观点。

(×)
5. 《庐山谣》是王之涣的作品。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 “青青子____,悠悠我心。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出自____的《论语》。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唐代诗人____的名句。

5. 《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____的观点。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请简要解释“赋、比、兴”的含义。

2.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3. 请简述“建安七子”的成员及其文学成就。

4. 请解释“楚辞”的特点。

5. 请简述“唐宋八大家”的概念及其代表人物。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请举例说明古文中“借代”的修辞手法。

2. 请分析《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义。

3. 请解释《诗经》中“国风”和“雅”的区别。

4. 请分析《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含义。

5. 请举例说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 分析《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根据《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设计一个学习计划。

2. 请以《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设计一个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方案。

2. 设计一个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3. 设计一个以“唐诗宋词”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流程。

4. 设计一个以“名著人物分析”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

5. 设计一个以“汉字的魅力”为主题的书法展览活动方案。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释“文言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解释“律诗”的概念及其格律要求。

3. 解释“词牌”的概念及其作用。

4. 解释“文学流派”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5. 解释“文学批评”的概念及其意义。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思考如何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 思考语文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思考如何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5. 思考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十一、社会扩展题(每题3分,共15分)
1. 分析当前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 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分析新媒体对现代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影响。

4. 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分析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本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试卷答案及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
1. B
2. A
3. A
4. A
5. A
二、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三、填空题答案
1. 仲
2. 王维
3. 孔子
4. 李白
5. 孔子
四、简答题答案
1.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类比。

兴: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主要内容是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3. 建安七子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他们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和辞赋。

4. 楚辞的特点是情感真挚、想象奇特、辞藻华丽、结构宏大。

5.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五、应用题答案
1. 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者,淮阴人也。

”这里的“淮阴”就是借代,代指韩信。

2.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前路艰难,也要不断探索。

3. “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反映的是民间风俗和人民生活;“雅”是《诗经》中的另一部分,主要反映的是宫廷生活和礼仪。

4. 这句话是孔子的道德观点,意思是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景象。

六、分析题答案
1.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实行、文化政策的开放等。

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七、实践操作题答案
1. 学习计划示例:每天阅读一篇《论语》中的篇章,并做好笔记;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组织一次讨论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2. 短文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我们今天也要学习屈原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详解及示例:
1.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如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2. 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3. 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名句、名篇的记忆。

4. 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概念、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6. 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7. 实践操作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试卷所涵盖的理论基础部分的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文学史实、文学作品、文学概念、修辞手法、文学分析、文学创作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考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