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2.意义:
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 意志。
四、瓜分中国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法 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德国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日 本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清政府
四、瓜分中国狂潮
(一)太平天国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 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2.过程: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 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 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由盛到衰的 转折点。
元元 元
丹南 项夏
夏 真 金 迁古 古 蒙 灭 夺 亡
建下 谋宋
立 反 灭 都建 灭 灭 南 取
国中 异鼎
国 辽 辽 燕国 西 金 宋 漠


宋京

西
二、辽夏金元及两宋政权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916年
上京
北宋 西夏
汉族 党项族
赵匡胤 李元昊
960年 1038年
东京(开封) 兴庆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4.影响: 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概况: 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展开了反
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甲午中日战 争后,瓜分中国的狂潮。
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的必然性。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边疆危机中,爱国官兵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精神 ,台湾义军和黑旗军反割台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太平天国
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2.难点: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求强”“求富”的洋务 新政,《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说明侵略势力深入
中国内地。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侵略加剧
边疆危机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感谢
历 史
观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问题导入
治 1.何为 统 ?
统率,统辖。
建立政权并对其包含的领土人 口、民族等的支配
管理,治理。
运用政治、经济等手段来维持 政权、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一、“统”:辽夏金元四朝政权的建立与变化 二、“治”:辽夏金元四朝的政治制度与治理
1310 元夺取漠西
1310年,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 国,取得漠西领土。至此,元朝疆界基本稳定。
1368 明灭元,元亡
1.2 “统” :小结一、重大历史事件916 936契辽
997 1005
党辽
1038
西
1114 1126 1153 1206 1227 1235
女 前后 金 蒙 蒙 宋
1279 1310 1368
4.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2)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3)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4)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5.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
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 展带来重大影响。
,法军进攻台湾,被击退;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 关大捷,法军败退。
③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 国占领越南。
④影响: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蓄意挑起战争。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经济主张 小农经济 不同点
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未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 缺乏群众基础
相同点
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有鲜明的革命性;都缺乏实行的 社会条件,具有空想性;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1206 蒙古建国
元朝统一中国 1227—1279
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蒙古又联 合南宋彻底灭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远征西南,灭 大理。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1206 年 , 漠 北 蒙 古 部 首 领成吉思汗通过战争统一草原 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蒙古 国。
(二)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 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
件岛屿,威海卫
日本
(三)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长江流域 福建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 索与列强侵略
的加剧
探索出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2.过程: ①丰岛战役: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 ②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英勇奋战最终牺牲,北洋舰队遭到
重大损失,李鸿章的“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本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威海,
金 南宋

女真族 汉族 蒙古族
完颜阿骨打 赵构 忽必烈
1115年 1127年 1271年
会宁;燕京 临安 大都
治 管理,治理。 运用政治、经济等手段来维持 政权、人口等的生存和发展
——辽夏金元四朝的政治制度与治理
2.1 辽治
材料一:
材料二:
民族差异对比图 契丹帐
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一)太平天国
1.原因: (1)根本原因/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 级矛盾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 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一、太平天国
936年,辽太宗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 获得幽云十六州;947年,又发兵灭后晋, 占取中原地区大部,改国号为大辽,后由 于中原人民的反抗,被迫北返。
唐末党项氏人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封立夏州节度 使,后逐渐形成藩镇。五代至宋初,无论中原何人执政, 都“俯首称臣”。但宋太宗时开始削夺藩镇,引发矛盾。 986年,宋两度伐辽失败,西夏趁机谋立,与宋闹翻, 但名义上仍臣于宋。

统率,统辖
建立政权并对其包含的领 土人口、民族等的支配
——辽夏金元四朝政权的建立与变化
1.1 四朝之“统”
契丹建国 916
契丹源于东胡,在辽河 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916 年 , 契 丹 首 领 耶 律 阿 保 机趁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并 征服渤海女真,正式建国。
936—947
辽南下中原
党项谋异 997
①主张: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结果: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③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 均的理想。 (2)《资政新篇》运动后期: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 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一)太平天国
3.重要纲领——区别
一、太平天国
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②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发兵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
了危机。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2.中法战争 ①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②经过: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2.过程: (5)后期防御: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 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 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一、太平天国
(一)太平天国
3.重要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运动前期
女真起源于东北靺鞨,以狩猎农 牧为生。辽晚期朝政混乱,天祚帝昏 庸无能不停索求贡品,鱼肉女真百姓。 1114年,完颜阿骨打与女真各部会师, 开始出兵伐辽,次年称帝,国号大金, 建元收国。
金迁都燕京 1153
李元昊
1125—1127 金灭辽宋
在长达十年的灭辽之战中,金先后联合北宋 (海上之盟)、西夏攻打辽朝,最终于1125年 俘获辽天祚帝,辽亡。同时,金两度以宋毁约为 由,分兵两路南下,于1127年攻破开封,掳走 宋徽宗等皇室北归(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与 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7.评价: (1)积极性: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 (2)局限性:
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军事和生 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
的船坚炮利。 2.目的: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3.目标:“自强”“求富”。 4.洋务派代表人物: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5.主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6.内容:
举措
实施
“自强”军事工业官办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创办近 代工业
“求富”民用企业官督商办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运动)。
辽夏宋鼎立 1005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和好达 120年之久。西夏太宗即位后,采用“依辽和宋策 略”,同时向两方称臣以图生存,形成辽宋夏三朝 鼎立的局势。
1038 西夏立国
西夏借此形势,伺机向西发展,实力逐渐强大。李元 昊即位后,于1038年称帝,建国号大夏,西夏正式立国。
女真起兵反辽 1114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汉—人释义:穹庐州:县即制毡帐;畋,即屋打舍猎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包纳着)长城之境,
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 —随— 水草《就辽畋史渔》,
岁以为常。”
农耕为主
租赋
封建社会中期
1.南部材族北“料材徙、一面料转民契属、官族丹四不国二定:制之反,“政车映契马,了管丹部为南理契族…家北切方面丹制”…式面军治民;官官政汉族“分,事人逐怎南官务居水州样住毡北吏,草县的方帐,一是而式、生居以律辽租活,国用朝赋习往制契最、来生游性治丹高产牧游军和契方渔族权牧马特式猎丹渔人力之点猎,,机事?”以掌关。纳汉契因税贡制丹方纳俗待一式而汉治人,奴…隶社得…会社其形会—北宜态晚—面期矣《治。辽宫”史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