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微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形成过程。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类型。
三、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原理的形成过程。
2.运用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类型。
四、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原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抬头看教室上方思考空调为什么在那安装,冬天的暖气片在哪安装?【新授】师:回顾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生: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师:地表冷热不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篇章认识热力环流,师生一起解读热力环流过程。
师:A处热空气上升运动,B和C处冷空气下沉运动,这样构成空气的垂直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高空冷的地方形成低压,热的地方形成高压,在同一水平高度出现高低气压差,使得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一)活动:热力环流知识竞赛
1.空气先有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
2.甲、乙、丙、丁四地气压大小?
3.甲乙天气晴朗还是阴雨?
生:空气先有垂直运动再有水平运动
乙、甲、丁、丙
甲地多阴雨天气,乙地多晴朗天气
师:我们认识了热力环流,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寻找热力环流。
(二)案例分析:城市风
师:引导学生认识热岛效应,让学生分析出热岛效应的原因。
师:引导学生画出城市风的环流图。
师生总结城市规划布局绿化带和工厂的选址,体现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课下探究: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边我们何时可以吹到海风?
2.巴山夜雨涨秋池,跟热力环流有关吗?
师:课堂总结
七、板书设计
①先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风)
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比较的
②气压:乙>甲>丁>丙
③上升气流多阴雨,下沉气流多晴朗
八、课后反思:当堂反思从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反馈、核心素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