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编织活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编织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编织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并认识简单的编织工具和材料。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感受编织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编织工具(如编织针、编织线)、编织材料(如毛线、棉线)、辅助材料(如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手工活动区。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编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编织品,引发幼儿对编织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简单的编织方法,如平针、挑针等,讲解编织的步骤和要领。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织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编织作品。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四、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废弃的编织品,进行创意改造。
2. 环境创设:邀请幼儿将编织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美化班级环境。
五、活动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美观性和实用性。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了解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喜爱程度。
六、活动内容:
1. 学习编织花样: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编织花样,如平针、挑针、松紧针等,并通过示范让幼儿了解各种花样的编织方法。
2. 编织实践: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种编织花样进行实践,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编织作品。
七、活动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编织作品,引发幼儿对编织花样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编织花样的方法,讲解编织步骤和要领。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织实践,创作出自己的编织作品。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八、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的编织花样,并尝
试运用到家庭生活中。
2. 环境创设:邀请幼儿将编织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美化班级环境。
九、活动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美观性和实用性。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了解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喜爱程度。
十、教学建议:
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选择简单易懂的编织花样,降低学习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个体指导,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3.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师应积极肯定幼儿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5. 定期组织编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6. 结合家庭作业,让幼儿将所学编织花样应用到家庭生活中,提高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7.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让编织
活动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尖锐物品,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受伤。
2. 检查编织工具和材料是否完好,避免使用破损的工具和材料。
3. 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编织工具,不要用针刺伤自己和他人。
4. 保持活动室内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堆放,确保幼儿活动空间宽敞。
十二、教学资源:
1. 编织工具和材料:编织针、编织线、剪刀、胶水等。
2. 教学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编织花样和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3. 教学指导书:提供编织方法和步骤的指导书。
4. 作品展示板:用于展示幼儿的编织作品。
十三、教学策略:
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编织方法。
2. 采用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完成编织作品。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4. 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十四、活动反思:
1. 教师应反思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3. 反思活动过程是否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4. 反思活动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十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中班编织活动,幼儿学习了编织的基本方法和花样,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作品展示,幼儿感受到了编织活动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也培养了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提高了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幼儿提供更丰富、更有趣的编织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
1. 编织的基本方法和花样。
2. 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4. 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欣赏。
难点:
1. 编织技巧的掌握,如平针、挑针、松紧针等。
2. 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编织作品。
3. 在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个体指导和支持。
4. 如何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