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技术标准
学习要求:
1、掌握制订标准的原则;
2、了解制订标准的形式;
3、掌握技术标准的实施要求;
4、掌握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相关资料:
GB/T1.1~3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20000.1~5 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20001.1~4 标准编写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一节技术标准的制订对象
一、技术标准的对象
技术标准的对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1)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1)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3)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4)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5)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6)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7)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根据上述不同对象制定的技术标准还可以细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体育的技术要求,可以制订为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订为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订地方标准。

二、制订技术标准的目的
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保证技术事项符合预期目的;
2、便于理解和协作;
3、保证安全、卫生,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
4、保证产品接口和互换性;
5、实现品种控制。

三、制定技术标准的原则
在制定技术标准时,必须严格遵循下述各项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令法规;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化法》第4条)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第9条)
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第9条)
5、正确实行产品的简化、选优和通用互换;(第9条)
6、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9条)
7、有关标准协调配套;(第10条)
8、内容编排合理;(GB/T1)
9、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12条)
10、适时制定,适时复审。

(第13条)
第二节技术标准的制订形式
一、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形式
制定技术标准有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形式,把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和提高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制定技术标准的速度。

我国目前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形式包括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包括归口组织)等。

(一)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主要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宣讲、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录
SAC: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2003年2月19日,国家标准委发出通知,撤销和暂停了一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这次撤销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有13个,分别是:
全国公差与配合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形位公差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医用器械及材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压力容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锅炉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录制设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地质矿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陶瓷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户外严酷条件下电气装置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乳品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制酒饮料机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水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电子陶瓷编号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暂停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4个,分别是农业分析、渔船、防尘防毒工程、弹簧。

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部分并入到其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中,有的因挂靠单位的问题需重新组合。

国家标准委要求,上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通知之日起,不得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名义进行活动。

(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是根据全面规划、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专业在有关的科研、设计、生产等单位指定的负责本专业全国性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的组织。

(三)制定技术标准的联合工作组
在制定某些比较复杂或涉及面较宽的技术标准时,通常采取联合工作组的形式。

联合工作组由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某一具体范围内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二、制订技术标准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技术标准的实施
一、技术标准实施的意义
1、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和标准的作用都要靠标准的实施来实现,否则再好的标准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项技术标准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圆满地实现其预定目的,只有在实施中才能得到验证。

通过在技术标准实施的基础上,废止旧的技术标准,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就促使技术标准的水平不断从低级向发展。

因此,技术标准的实施也是推动标准不断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

二、技术标准实施的主要任务
一般来说,技术标准实施的任务大致包括组织宣贯,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等几项主要任务。

1、技术标准的宣贯。

1)介绍技术标准。

通过提供技术标准文本和有关的宣贯,使有关各方知道技术标准,了解技术标准,并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规定的内容和各项要求。

2)宣传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通过对技术标准中各项重要内容及其实施意义的说明,使有关各方提高对实施技术标准意义的认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3)说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编写新旧技术标准内容对照表,旧技术标准更替注意事项及参考资料等,使有关各方做好各方面的实施准备,保证技术标准的顺利实施。

2、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根据技术标准的性质,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分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种形式。

1)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

《标准化法》第14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故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强制性标准件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要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2)推荐性标准的贯彻执行。

推荐性标准是由有关各方自愿采用的标准,国家一般不强制要求执行,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有关方面贯彻执行。

我国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贯彻执行推荐性标准:
a)由有关主部门制定指令性,在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
b)国家采取某些优惠措施,鼓励采用;
c)通过合同贯彻执行推荐标准。

3)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技术标准实施后,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强制性标准得到认真贯彻执行,促进推荐性标准更广泛地被采用。

三、技术标准的复审
复审:为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在标准实施一段时间后,须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技术标准的内容及其中规定的要求是否适应要求进行审查。

国家标准来说的复审周期为3~5年,一般地基础标准的复审周期比产品标准长。

复审结果,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确认有效;
2)修订;
3)废止。

第四节标准的构成和编排本节主要讲述GB/T1.1及与其相关的几个标准,其内容和规定适用于所有标准。

本节内容包括了教材第四节和第五节。

一、概述
1、GB/T1的沿革
1)1958年,《编写国家标准草案管理办法》
受条件限制,只做了一些粗略的规定。

2)1981年,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
主要考虑了产品标准的制订,未能全面考虑各类标准的要求。

3)1987年,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1.1-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1.2-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
GB1.3-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GB1.4-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1.5-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符号、代号标准编写规定
GB1.6-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标准编写规定
GB1.7-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包装标准编写规定
GB1.8-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7026-1986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编写规定
GB/T13494-1992 食品标准编写规定
这些标准的发布,使除产品标准之外的其他标准的编写有了可遵循的依据。

4)1993年GB/T1.1-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除此标准外,还先后发布了以下标准:
GB/T1.2-1996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2部分: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T1.3-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GB/T1.6-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6部分:术语标准编写规定
GB/T1.22-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第22部分:引用标准的规定虽力求全面采用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内容,但某些方面仍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或解释标准,导则的精神没有得到全面的采用。

5)、2000年,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1997年,ISO/IEC颁布了新的《ISO/IEC导则-第3部分:国际标准的结构与起草规则》(第3版)
2、ISO/IEC导则的发展变化情况
分三部分出版。

1)技术工作程序
IEC工作的一般导则,1984
ISO技术工作导则-第1部分:程序和工作方法,1985
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1989(第一版)
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1992(第二版)
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1995(第三版)
2)方法
ISO技术工作导则-第2部分:方法,1985
ISO适用于术语、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工作的导则-第1篇和第2篇,1986
ISO/IEC导则-第2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方法,1989(第1版)
ISO/IEC导则-第2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方法,1992(第2版)
3)起草
ISO/R 编写指南
ISO第1号指南:国际标准与技术报告编写方法,1972
IEC文件的起草指南,1977
ISO技术工作导则-第3部分:国际标准的表述,1985
ISO/IEC国际标准的起草和表述规则,1986(第1版)
ISO/IEC导则-第3部分:国际标准的起草和表述,1989(第2版)、1997(第3版)3、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
1)建立新体系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各级标准的编写;
❖需要进一步合理安排和简化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国家标准体系;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导则和指南体系相协调。

2)新体系的构成
A、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代替GB/T1.1-1993、 GB/T1.2-1997
GB/T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制订方法:
代替GB/T1.3-1993、 GB/T1.7-1997
GB/T1 ..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3部分:技术工作程序
代替GB/T16733-1996
B、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a)GB/T 200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ISO/IEC指南21:1996,代替GB/T 3935.1—1996);
b) GB/T 200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ISO/IEC指南21: 1999);
c)GB/T 20000.3 第3部分:引用文件的规则(ISO/IEC指南15:1997,代替GB/T1.22—1993);
d)GB/T 20000.4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ISO/IEC指南51:1999);
e)GB/T 20000.5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方面内容的编写 ISO/ IEC指南64:1997)。

C、GB/T 20001 标准编写规则
a)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ISO 10241:1992,代替GB/T
1.6—1997
c)GB/T 20001.2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代替GB/T 1.5—1988);
cGB/T 20001.3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代替GB/T 7026—1986);
d)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ISO78—2:1999,代替GB/T1.4-1988)。

3)新体系的特点
a)《标准化工作导则》是标准化工作的最基础的标准
b)增加《标准化工作指南》,以便对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给予指导;
c)将一些指导具体领域的标准从GB/T1中移出,形成《标准编写系列》
d)结构变动较大
二、基本概念
1、规范性要素normative elements
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分为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

标准的名称、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为规范性一般要素;标准中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为规范性技术要素。

2、资料性要素 informative elements
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分为概述要素和补充要素。

1)概述要素 preliminary elements
标识标准,介绍其内容、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等。

2)补充要素supplementary elements 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

3、必备要素required elements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标准的封面、前言、名称、范围为标准的必备要素。

4、可选要素Optional elements
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除封面、前言、名称、范围外,标准中其余要素都为可选要素。

5、条款provision
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等形式。

在标准中提到条款时,凡是没有特指是哪一种条款,则是泛指陈述、指示、推荐、要求等四种条款,条款的不同形式以其所用的措辞加以区分,例如:指示用祈使句表达,推荐用助动词“宜”,要求用助动词“应”。

1)陈述statement
表达信息的条款。

2)指示instruction
表达应执行的行动的条款。

3)推荐recommendation
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4)要求requirement
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

❖必达要求e×clusive requirement
为了符合规范性文件,必须执行的该文件的要求。

❖任选要求optional requirement
为了符合规范性文件,在该文件所允许范围内选择的,应执行的该文件的要求。

注:任选要求可以是:a) 两个或多个供选用要求中的一个,或b) 只在适用时应执行,而不适用时则可不予考虑的附加要求。

三、标准的结构
(一)标准内容的划分
1、内容划分的总原则
由于不同标准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任何一个标准内容划分的规则都不可能适合各种标准。

要想确立一个能适合各种标准的,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内容划分的规则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仍然有一些标准内容划分的通常使用的规则。

1)标准的表现形式
作为三个整体出版的单独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标准化的对象应编制成一个单独的标准,并作为一个整体出版。

分为几个部分出版的标准
在特殊情况下,可在相同的标准顺序号下将一项标准分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部分。

例如:——标准篇幅过长;
——后续部分的内容相互关联;
——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被法规、规章所引用;
——标准的某些部分拟用于认证。

2)内容的划分
如果标准所涉及的产品的不同方面可能会引起各方(例如生产者、认证机构、立法机关等)分别关注时,那么,对于这些方面最好编制成一项标准的若干部分或者编制成若干项单独的标准。

例如,产品的这些不同方面可能有:
——健康和安全要求;
——性能要求;
——维修和服务要求;
——安装规定;
——质量评定。

2、部分的划分
通常针对下述两种情况,可将一项标准划分成部分:
1)划分出的各部分能单独使用
标准化对象具有独立的几个特定方面,这种情况下,可针对这些方面分别制定成一项标准的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涉及对象的一个特定方面,并且能够独立使用。

例1:
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2部分:要求
第3部分:试验方法
第4部分: (2)
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2部分:谐波
第3部分:静电放电
第4部分:……
2)划分出的各部分不能单独使用
标准化对象具有通用和特殊两个方面,通用方面应作为第1部分;特殊方面应作为其他各部分。

由于这些特殊方面可能修改或补充通用方面,因此这种情况下它们都不能单独使用。

因为涉及到具体产品时,仅有通用要求,没有特殊要求不完全;反之,仅有特殊要求,没有通用要求也不完整。

例3: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热要求
第3部分:空气纯度要求
第4部分:听觉要求
例4: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1部分:电熨斗特殊要求
第22部分:旋转脱水机特殊要求
第23部分:洗碗机特殊要求
在对部分进行编号时,可采取事先分组的形式。

如GB ××××.1、GB ××××.2等。

这种方式所形成的标准中,从其中一个部分引用另一个部分的内容,应引用最新版本。

为此,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如果引用部分中特定的要素,则引用文件应注日期。

如果引用整个部分,是将这种按“通用——特殊”原则划分的部分之间的相互引用看成一个标准的内部引用,还是将每个部分作为单独标准对待呢?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在保证所有部分中相应的改变能同步进行时,引用文件允许不注日期。

一般情况下,只有某项标准的所有部分由同一个工作组负责起草,或者由同一个技术委员会(TC)或归口单位管理时,才能使各部分中相应改变同步进行。

如果做不到相应改变同步进行,即使是引用整个部分,引用文件也不允许不注日期,只有从标准本身的角度考虑,可接受所引用条文将来所有的变化时,规范性引用文件才可不注日期。

3、单独标准的内容划分
一项标准,无论其涉及什么标准化对象、范围如何,叙述内容的多少,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

可从两个方面对标准的要素进行分类:
1)由要素的规范性或资料性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标准中的位置来划分
a)根据要素的性质划分
可将标准的要素划分为“规范性要素”和“资料性要素”。

b)根据要素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
按规范性或资料性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可进一步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informative preliminary elements)
资料性补充要素(informative supplementary elements)
规范性一般要素(normative general elements)
规范性技术要素(normative technical elements)
2)由要素的必备的或可选的状态来划分
由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状态来划分,可将标准中的所有要素划分为必备要素(required elements) 和可选要素(optional elements)。

3)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对标准要素的划分
资料性附录中不可以有规范性要素,也就是说,不应有“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

但是如果规范性要素构成了可选的条款,例如,规范性要素中的一个可选的试验方法可以写进资料性附录中,在一般情况下,要声明符合标准不必遵守该试验方法,所以它是资料性附录。

但在特定情况下,需要使用该可选的试验方法时,则按照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试验。

所以,该可选的试验方法放在“资料性附录中”,却又由“条款”组成。

在起草一项标准时,标准中不一定包括了表6-1中所有的规范性技术要素。

例如,一项标准可能没有术语与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也可能这些要素都没有。

一项技术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的内容及其顺序要由所制订的标准而定。

(二)、标准的层次
由于标准文本不同于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教科书等,更不同于文学作品,因此,在层次的划分和设置上具有不同于任何其他文件的特点。

表6-2中的层次只是一种可能具有的层次,具体标准所具有的层次及其设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GB/T1.1-2000中删除了1993版中“篇”这一层次,这是采用ISO/IEC导则第3部分(1997版)之后进行的修改。

1、部分
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起草、批准发布的系列文件之一。

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共同构成了一项标准。

在我国,过去部分被当作独立的标准对待,被认为是系列标准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为分标准、子标准。

而按新标准,部分不是独立的标准,也不是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它只是
一项标准的组成“部分”。

系列标准:标准顺序号不同的族标准,这些标准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GB/T16900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
GB/T16901.1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一部分:基本规则
GB/T16901.2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形符号的规定以及数据交换要求
GB/T16902.1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一部分:图形符号的生成
GB/T16902.2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箭头的使用
GB/T16902.3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屏幕和显示器上图形符号(图标)的形成
GB/T16902.4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图形符号的应用导则
GB/T16903.1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标志的形成
GB/T16903.2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GB/T16903.3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图形符号的制订和测试程序GB/T16903.4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图形标志应用导则GB/T16900、16901、16902、16903术语系列标准,而该系列标准的各项标准又分为若干部分。

“部分”概念的澄清,使得标准体系更加合理,也更容易将同一标准化对象的各种标准化内容放在同一个标准顺序号下。

部分不应再划分为部分。

在具有多个部分的标准文本中,凡提及到自身时,应使用“GB/T ××××的本部分”或“本标准的本部分”这类表述。

1)部分的编号
部分的编号应位于标准顺序号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

部分的编号和标准的顺序号间用下脚点相隔。

2)部分的名称
同一个标准的各个部分名称的引导要素和主体要素应是相同的,以便用名称表明这是属于同一个标准。

在名称中区分一项标准不同部分由两个方面来体现:
❖各部分的补充要素不同;
❖在每个部分的名称中,补充要素前应表明“第×部分:”,×为阿拉伯数字。

以前由于没有强调部分名称编写的规范化,故在部分名称中出现了一些混乱,主要有; ❖同一标准中的各个部分名称的引导要素和主体要素不相同。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通用名称,给引用整个部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补充要素前没有标明“第×部分:”,这造成了部分的标识不十分明显。

例:没有表明部分的例子,GB 3102—1993是一项分成13个部分的标准,但该项标准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