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分

陕西地建滨江新城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中723200
摘要:近年来,全国都在积极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其转型与重组强调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


为一项专项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对国土空间总规划的深化与补充,亟需改变过去整治中忽略了总体空间格局的现状,以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构建为切
入点,强化与规划之间的协同配合,构建新时代整治中的修复模式,以新时代的
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为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
引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土地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农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科学化、长效化推进。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重点放在提升
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上,并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丰富内容。

为了及时适
应新形势下关于乡村土地治理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
积极探究适合新时期的新农村发展、建设道路。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状
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对象在农村,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不断细化、要求不断
提高,借由占补平衡项目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补充
了耕地数量,为全国范围内城镇化发展土地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合目前实际
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如江苏等地区,由于试点工作起步较早取得了初步
成效,全国大部分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仍处于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在具体
工作开展中也不能全面把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真正内涵,在财政资金拖入不足
的背景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则成为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的有效
补充,但由于目前尚未有健全的政策和相关机制,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的收益回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但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试点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

2021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年培育建设创建10个示范县,100个左右乡
村振兴示范镇,1000个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未来,全域土地整治
工作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
2.1建立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对土地综合整治等不同领域进行科学的规划,
是对各领域的一种统筹,是对区域发展的一种协调,是一种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整治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广泛,也关系到各部门的职责,关系到广大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协调的组织,规划所涉各
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避免出现问题,无法极地参加规划的编制,从
而造成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乃至停止。

这就需要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和群众在区域
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厘清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其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取得实效。

2.2达成资源整合目标
首先,对于土地分散的问题,应做好整体性规划,建立专业化土地资源流通
市场,制订相关政策指导农业用地的规范化使用。

通过拓宽投资渠道,打破当前
的土地承包权流通政策限制,利用土地流转方式促进乡村经济收益的增长。

其次,结合魅力乡村建设需要,优化乡村土地结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利用保留、撤
并等方式推动乡村的整体改造,避免出现脏乱差的情况,积极引导乡村实现科学
的规模化建设,扩大乡村的发展空间,深挖乡村的发展潜力。

还可以采用以点带
面的方式,从中心城镇的建设为起点,不断带动周边村镇的产业发展,达到城乡
共荣的目的。

再次,确立生命共同体的观念,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推进,使
土地资源逐渐恢复其原本的自净等属性,深入落实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专项治理
工作。

最后,建立清洁田园生存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促进生态修复工
作助力于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2.3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整合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采煤沉陷区治理以
及生态修复等相关涉农、涉地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反映,潜在资金投入量较大,且回收期较长,仅仅依靠当地政府财政资金尚难以负担,因此,要进一步活
用占补平衡项目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项目实施相关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来源。

通过对项目区现有条田合并、插花地整治以及周边未利用地整治形成集中连
片的耕地,创造一定数量的新增耕地指标,再由占补平衡指标转让获取经济收益。

废弃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统筹规划整理
也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此产生的增减挂钩指标和工矿废弃
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可有效缓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巨大的资金压力。

全域土
地综合整治是整合和优化了农业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以及生态用地保护修复为
一体的综合性土地管理模式,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有力举措。

因此,要充分应用政策支撑,深入开展补充耕地指标、建设用地结余指标交
易渠道和收益管理办法研究,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也要用好相关土地政策。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的重点主要围绕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在
项目规划时,要结合拟开发区域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以及生态
保护修复潜力进行充分分析,同时统筹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乡村风貌以及历史
文化保护,形成规划区域统一、建设内容整合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2.4识别综合整治重点区域
对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的“山水林田路草”状况了如指掌,这是制定土地综合
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基于实地勘测确证的土地综合整治潜在性评估结果,结合
国家、省级和区域三个层面的土地保护政策和措施,选取综合整治类型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区域,作为综合整治的初步重点区域。

其次,将所划定的土地综合整
治重点区域,分别与村庄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中规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
点区域、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适宜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重点区域、矿山修复重
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重点区域等相结合,保证综合整治中所规定的重点区域与
规划中所规定的重点区域相吻合。

此外,在综合整治的重点地区,也要充分征求
公众的意见。

在对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有重大影响,且居民对整治有强烈需求的
地区,要将其作为综合整治的重点地区,使规划更加符合居民的意愿,促进地区
乡村发展,实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新时期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选择,乡村振兴发展战
略为其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逐渐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
主要“抓手”。

相关部门及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探求工作转型升级新思路,保障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
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吴绍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点分析[J].城市开
发,2022(12):84-85.
[2]杨绪红,金晓斌,盛修深,等.综合适宜性与迫切性的非粮化耕地整治分区
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287-296.
[3]曹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J].房地产导
刊,2022(18):80-82.
[4]陈慧玲.新一轮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几点思考[J].农村科学实
验,2020(32):122-123.
[5]罗思华,邓婷,苏少青,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康养产业发展
路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2,42(21):156-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