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xx
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项目经理部
2009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述 (1)
1.1 编制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1.2.1工程建设意义 (1)
1.2.2 工程名称 (2)
1.2.3 施工范围和内容 (2)
1.2.4 航道工程总平面布置 ..................................................................................................... 2 1.2.5 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设计尺度和工程量 .....................................................................
4
1.2.6 疏浚土处理 (5)
1.2.7 计划工期要求 (7)
1.2.8 质量要求 ......................................................................................................................... 7 第二章 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 .. (8)
2.1 自然条件 (8)
2.1.1 工程位置 (8)
2.1.2 气象 (8)
2.1.3 水文 (11)
2.1.4 泥沙 (14)
2.1.5 工程地质 (15)
2.1.6 地震 (15)
2.2 施工条件分析 (16)
2.2.1 有效施工天分析 (16)
2.2.2 施工工况 (16)
2.2.3 避风条件 (17)
2.2.4 交通条件 (17)
2.2.5 施工组织条件 (17)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管理 (18)
3.1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18)
3.1.1 施工组织机构 (18)
3.1.2 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 (19)
3.2 主要管理人员资质 (21)
3.3施工管理 (21)
3.3.1 项目管理 (21)
3.3.2 工程报告 (22)
3.3.3 施工组织计划 (22)
3.3.4 施工现场管理 (23)
第四章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5)
4.1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5)
4.1.1 主要施工设备配备 (25)
4.1.2 主要施工船舶适应性分析 (26)
4.1.3 施工设备配备 (27)
4.1.4 绞吸挖泥船施工扬程测算 (28)
4.2施工工效和能力测算 (29)
4.2.1 施工工效测算 (29)
4.2.2 施工能力测算 (32)
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 (33)
5.1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33)
5.1.1 工程难点 (33)
5.1.2 应对措施 (33)
5.2施工总平面布置 (35)
5.2.1 施工船舶布置 (35)
5.2.2 临时设施布置 (35)
5.2.3 施工用电 (36)
5.2.4 施工用水 (37)
5.3施工总体安排 (37)
5.4施工准备 (37)
5.4.1 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的准备 (38)
5.4.2 技术准备 (38)
5.4.3 设备准备 (38)
5.4.4 临时设施准备 (38)
5.4.5 测量准备 (38)
5.5施工工艺 (38)
5.6疏浚施工方法 (39)
5.6.1 -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39)
5.6.2 -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40)
5.6.3 工艺流程 (41)
5.7疏浚质量控制方法 (41)
5.7.1 平面控制方法 (41)
5.7.2 深度控制方法 (42)
5.7.3 边坡开挖控制方法 (42)
5.7.4 施工工效控制 (42)
5.8吹填施工方法 (42)
5.8.1 排泥管线铺设和水门布置方法 (42)
5.8.2 吹填施工方法和标高控制 (43)
5.9施工测量 (44)
5.9.1 测量控制 (44)
5.9.2 扫海测量 (45)
5.9.3 航道疏浚测量 (46)
5.9.4 吹填区标高控制 (47)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8)
6.1施工进度计划 (48)
6.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8)
6.2.1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48)
6.2.2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49)
6.2.3 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49)
6.2.4 设备保证措施 (50)
6.2.5 施工船舶和吹填管线调遣组织措施 (50)
6.2.6 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措施 (51)
第七章劳动力、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2)
7.1劳动力使用计划及保证措施 (52)
7.1.1 劳动力使用计划 (52)
7.1.2 劳动力保证措施 (52)
7.2主要施工船舶进场计划和保证措施 (52)
7.2.1 施工船舶进场计划 (52)
7.2.2 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3)
7.2.3 主要施工船舶使用保证措施 (53)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55)
8.1质量控制依据 (55)
8.2质量目标 (55)
8.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5)
8.4质量管理体系 (55)
8.5质量控制要点 (56)
8.5.1 疏浚工程 (56)
8.5.2 吹填工程 (56)
8.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7)
8.6.1 疏浚工程 (57)
8.6.2 吹填工程 (59)
8.7质量控制流程 (60)
第九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62)
9.1安全管理依据 (62)
9.2安全管理目标 (62)
9.3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62)
9.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62)
9.5安全管理责任 (63)
9.6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 (64)
9.7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技术要求 (64)
9.8专项安全管理预案及措施 (69)
9.8.1防寒潮大风预案及措施 (69)
9.8.2 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71)
9.8.3 冬季施工防滑防冻措施 (72)
9.8.4 夏季施工防暑降温措施 (73)
9.9环境保护措施 (74)
第十章文明施工 (77)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 编制依据
1、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1.1、H1.2)《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和《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图》,xx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6月;
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134-2001);
6、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业主指定的各项标准;
1.2 工程概况
1.2.1工程建设意义
xx港地处xx北部xx湾西南岸,是xx、xx铁路沿线广大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沿海中部能源外运和对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港口时,强调指出:“xx南连xx,北接xx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xx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8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委、同年9月国务院先后明确指出要加快xx港建设步伐。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xx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xx沿海地区
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以xx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推进xx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

为实现xx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该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xx开发沿海,振兴苏北,实现xx“两个率先”目标,必须加快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建设。

1.2.2 工程名称
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2.1标段(以下简称本标段工程)。

1.2.3 施工范围和内容
H2.1标段施工范围和内容为:xx港区航道桩号S0+000~S5+000段(不包含港内航道)疏浚。

1.2.4 航道工程总平面布置
xx区30万吨级航道呈“人”字形布置,由外航道、xx航道和推荐航线组成,其中外航道内段连接xx区,xx航道连接xx港区,外航道外段及推荐航线为两港区共用航道。

根据《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方案设计》,本阶段xx区航道按2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进行设计,xx港区航道按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进行设计。

1、xx区25万吨级航道+xx港区5万吨级航道
xx区25万吨级航道包括外航道内段和外航道外段,外航道在现进港航道基础上进行增深、拓宽,并向外海延伸,轴线走向维持现状
不变。

xx区25万吨级航道总长53.4km,航道设计有效宽度290/270m,设计通航水深22.9m,设计水深23.4m,设计底标高-20.1/-20.5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下同)。

xx港区5万吨级航道包括xx航道和xx港内航道,总长24.7km,航道设计有效宽度166m,设计通航水深14.6m,设计水深15.1m,设计底标高-11.5m。

推荐航线自进港外航道终点为起点向外至30m等深线处。

推荐航线长64.2km,扫海宽度1km。

航道平面参数见表1-1。

航道轴线布置相关参数一览表表1-1
航道段
长度
(km)
轴线走向有效宽度
(m)
底标高
(m)
备注
外航道内段(A—W) 1.4 292°—112°270 -20.1
其中人工
开挖段长
65.5km (W—Y)15.9 243°—63°290/270 -20.1
xx航道(S—Y)20.1 196°—16°166 -11.5
xx港内航道 4.6 196°—16°
280°—100°
166 -11.5
外航道外段(Y—E)36.1 243°——63°270 -20.5
推荐航线(E- F-G-H)64.2 188°—8°/214°—34°/
253°—73°
自然
水深段
合计142.3
2、先导试挖工程
先导试挖工程航道轴线与表1-1一致。

航道尺度见表1-2。

先导试挖工程航道尺度一览表 表1-2 港区
分段 规模 设计底标高(m ) 航道宽度(m ) xx 区 A-W 段 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 -17.5 250 W-Y 段
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 -17.5 265/250 Y-E 段
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 -17.5 250 xx 港区 xx 航道
相当于2万吨级航道 -8.0 170 港内航道 相当于2万吨级航道 -8.0 170
1.2.5
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设计尺度和工程量
1
、设计断面
依据施工图,xx 港区航道疏浚设计断面见图1-1。

图1-1 xx 港区航道疏浚设计断面示意图
2、疏浚尺度
根据设计说明,本标段xx 航道疏浚尺度见表1-3。

xx 航道H2.1标段设计疏浚尺度表 表1-3
航道名称
桩号 长度 (m ) 先导试挖 设计尺度 边坡 底宽(m ) 底标高 (m ) 底宽(m ) 底标高 (m ) 先导试挖 设计边坡 xx 航道 S0+000~S5+000 5000 170 -8.0 156 -11.5 1:7 1:10
注:S0+000位置往陆侧方向纵边坡按1:8设计。

3、工程量
根据设计说明和我公司多年来xx施工经验,本标段xx航道计算疏浚工程量见表1-4。

xx航道H2.1标段计算疏浚工程量表表1-4
航道名称桩号
分层
(万m3)
断面
(万m3)
超挖
(万m3)
小计
(万m3)
回淤
(万m3)
合计
(万m3)
xx航道S0+000~S5+000 -8.0m以上335.9 46.2 382.1 14.4 396.4 -8.0m以下475.4 7.4 482.8 53.9 536.7
合计811.3 53.6 864.9 68.3 933.1
4、疏浚土质
根据设计说明,xx港区航道(含港内航道)疏浚范围内全部为淤泥,为2级土,回淤土为1级土,本标段各类疏浚土质工程量见表1-5。

xx航道H2.1标段各类疏浚土工程量表表1-5
航道名称桩号分层
1级土
(万m3)
百分比
(%)
2级土
(万m3)
百分比
(%)
合计
(万m3)
xx航道S0+000~S5+000 -8.0m以上14.4 1.6 382.0 40.9 396.4 -8.0m以下53.9 5.8 482.8 51.7 536.7
合计68.3 7.4 864.8 96.2 933.1
1.2.6 疏浚土处理
根据设计说明,H2.1标段xx航道疏浚范围,-8.0m标高以上疏浚土抛卸至2#临时倾倒区,平均运距13.0km;-8.0m标高以下疏浚土长距离吹填或抛吹至xx围堤吹填区已具备吹填条件的吹填1区,吹填最长排距9.0km,平均吹填排距6.5km。

1、xx港区围堤吹填区
依据设计说明,xx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吹填区(1区和2区)容量总计约2530万m3。

xx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见表1-6。

xx港区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一览表表1-6
分块吹填标高
(m)
吹填面积
(万m2)
吹填容量
(万m3)
本次施工吹填方量
(万m3)
1区
7.5 165.24 959.94
536.7
2区227.02 1572.65
合计392.26 2532.59
2、临时倾倒区
依据设计说明,2#临时倾倒区位于Y弯段东南侧4km,面积8km2,平均水深约13m,年可抛泥量约2000万m3。

控制点见表1-7。

2#临时倾倒区控制点一览表 表1-7
临时倾倒区
控制点 经 纬 度
经度 纬度 2#临时倾倒

2a 34°43′48.1″N 119°40′47.6″E 2b
34°46′24.2″N 119°41′41.2″E 2c 34°47′15.8″N 119°43′43.8″E 2d 34°46′46.8″N 119°44′01.7″E 2e 34°46′01.7″N 119°42′14.3″E 2f
34°43′39.3″N
119°41′25.4″E
1.2.7 计划工期要求
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本标段工程总工期19.5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2月15日。

重要节点工期及交工日期:在2010年4月底达到-8.0m (xx 当地零点,下同)水深,观测4个月,2011年7月底完工。

1.2.8 质量要求
根据合同文件要求,工程质量符合合格标准。

第二章 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
2.1 自然条件 2.1.1 工程位置
xx 港位于我国xx 湾西南岸、xx 山北麓、东西连岛南侧,处于我国沿海岸线的中部,以xx 市为依托;北距xx 港107海里、xx 港342海里,南至xx 港383海里、xx 港702海里、香港1106海里,东与
xx 隔海相望,距xx522海里、日本
xx587海里。

地理坐标xx ,xx 。

2.1.2 气象
根据xx 西连岛海洋站1970~2003年实测资料统计,xx 地区气象要素如下: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5.0℃ 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 29.9℃(8月) 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 -1.4℃(1月)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8℃(2002.7.15)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1.4℃(1970.1.5) 2、降水
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年平均降水量 895.1mm
日最大降水量 432.2mm (1985.9.2)
≥10.0mm降水日24.1天
≥50.0mm降水日 3.4天
3、相对湿度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

4、风
本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度、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根据xx海洋站1974~2003年定时实测风资料统计,常风向为偏E向,ESE向出现频率为11.4%,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0.3%。

强风向为偏N向,6级以上(含6级)大风NNE向出现频率为1.9%,N 向出现频率次之为 1.5%。

累年各向风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统计见表2-1,风玫瑰图见图2-1。

xx海洋站累年风速、风频率统计表表2-1
风向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平均风速(m/s) 7.4 7.6 6.1 5.5 5.1 5.5 4.7 5.3 最大风速(m/s) 29.7 27.0 25.0 26.3 30.0 26.0 25.0 22.0 频率(%) 7.0 8.1 6.7 6.1 10.3 11.4 6.8 6.5 风向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平均风速(m/s) 4.7 4.7 4.4 5.3 4.6 4.7 5.1 6.5 最大风速(m/s) 24.0 21.3 18.0 24.0 20.0 25.0 27.0 29.0 频率(%) 4.3 3.1 4.2 7.8 7.5 3.3 3.0 4.0
1951~1981年期间,影响xx的台风(6级以上大风)共39次(大于或等于8级风力的有20余次),其中多数年份中一年仅有1次,个别年份3~4次。

台风影响xx的时间,最早为7月6日,最晚在10
月5日。

从7月中旬到9月上旬,影响xx
的台风次数最多,约占总数的85%。

对xx 影响最大的7123号台风,xx 西连岛海洋站最大风速26m/s ,极大风速30m/s 。

2007年9月20日凌晨,超强台风“韦帕”裹挟着强风暴雨袭击xx ,海上风力达到8~9级,阵风10~11级,极大风速达28.8m/s 。

根据1966~2001年中央气象局编印的历史天气图和xx 海洋站实测气温资料普查,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的寒潮约有32次。

xx 受寒潮影响的时间在每年的2~3月和11~12月,其中2~3月24小时降温幅度较之于11~12月要大,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风向为NNW -NE 占93.7%,影响xx 的寒潮路径主要为西北路,其次为西路。

最大风速(m/s)
0 5.010.015.0
频率(%)0 2.0 4.0 6.0
平均风速(m/s)0 2.0 4.0 6.0
N
图2-1 xx风玫瑰图(xx海洋站1974-2003
年)
5、雾
年平均雾日为18.4天。

一年中雾日主要出现在3~6月,共有10.9天,占年雾日的59%,其中4月最多,为3.1天。

2.1.3 水文
1、潮汐
(1)基面关系见图2-1。

2.90m
2.70m
2.87m
国家85高程基面
56基面
废黄河基面
理论最低潮面
图2-2 xx站高程与各基面关系图
(2)潮汐特征
xx地区潮汐运动受南黄海驻波系统控制,无潮点位于本海区东南部外海约34°N、122°E附近。

处在xx北部的海州湾湾顶为潮波波腹所在,xx地区距海州湾湾顶较近,潮差较大,潮流流速相应偏小。

潮型属于非正规浅海半日潮性质。

根据xx庙岭1996年1月~2000年1月实测潮位资料计算所得调和常数以及西大堤合拢后1995~2003年资料确定的平均海面计算潮位特征值如下(基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平均海平面 2.95m
平均潮差 3.64m
平均大潮高潮位 5.31m
平均高潮位 4.76m
平均小潮高潮位 4.34m
平均大潮低潮位0.84m
平均低潮位 1.13m
平均小潮低潮位 1.68m
平均涨潮历时5h:38min
平均落潮历时6h:48min
(3)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 5.45m
设计低水位0.54m
(4)乘潮水位
根据报潮所长期实测潮位资料统计乘潮水位见表2-2。

xx乘潮水位表2-2
乘潮历时70% 80% 90% 2h 4.24 4.15 3.82
3h 3.97 3.83 3.63
4h 3.67 3.55 3.35
2、潮流
xx地区潮流运动受到南黄海驻波系统的控制,同时还受到岸线的强烈影响。

在外海,潮流椭圆率大于0.5,属于旋转流。

在近岸区,潮流过渡为往复流,流向与岸线方向基本一致。

2005年9月夏季水文测验,xx港区附近的各测点外侧为旋转流,近岸流场长短轴呈顺岸方向。

大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在0.49~
0.67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7~0.73m/s;中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
0.42~0.64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4~0.71m/s。

2006年1月冬季水文测验,xx港区附近的各测点外侧为旋转流,近岸流场长短轴呈顺岸方向。

大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在0.36~
0.87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8~0.79m/s;中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
0.3~0.59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0.57m/s。

3、波浪
xx海洋监测站位于西连岛北侧,距港区约4km,视角开阔度为202°(NW-ESE),测波浮筒处水深为5.6m,距岸370m左右。

采用1962-2003年实测波浪资料进行统计,xx地区波型主要为风浪,占63%;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次之,占28%。

常浪向为偏NE向,NE向出现频率为26.41%,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8.40%。

强浪向为偏N向,1.5m以上的波高NNE向出现频
率为2.13%,N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79%。

累年平均波高为0.5m。

其中秋、冬季波高略大于春、夏季。

各向波高特征值列于表2-2。

波浪玫瑰图如图2-3所示。

xx累年各向波高统计表(1962-2003年)表2-3 方位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平均波高H1/100.9 0.9 0.7 0.6 0.5 0.5 0.4 0.5 0.4 0.0 0.4 0.3 0.3 0.5 0.7 0.9 H1/10最大波高 4.2 5.0 4.2 3.7 3.0 2.2 1.5 0.8 0.8 0.6 1.5 0.8 1.7 2.2 3.5 2.6 H1%最大波高 4.7 6 4.5 4.5 3.2 2.5 1.7 1 0.9 - - 0.8 2 2.5 4 3
图2-3 xx波浪玫瑰图
累年平均周期为3.1s,累年最大周期为8.5s。

各向周期特征值见表2-4。

xx累年各向周期统计表表2-4 方位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周期
平均周期 3.8 4.3 4.1 3.8 2.9 2.8 2.2 2.4 1.7 0.9 2.3 2.3 2.4 2.8 3.0 3.6
最大周期7.8 8.2 8.5 7.6 6.9 5.7 5 3.5 3 2.6 5.1 3.9 5.7 5.8 6.8 7.4
2.1.4 泥沙
1、悬沙
(1)含沙量
该地区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1kg/m3。

含沙量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冬半年高于夏半年,12月~翌年2月风浪频繁且
多向岸风,含沙量相对较高;6~8月风浪较小,含沙量较低。

(2)悬沙粒径
2005年9月的夏季测验所得各点悬沙中值粒径最小值基本一致,为0.005mm ~0.008mm ,最大值为0.008mm ~0.013mm 。

2006年1月的冬季测验各点悬沙中值粒径最小值为0.005mm
~0.010mm ,最大值为0.006mm ~0.019mm 。

冬夏季各测点悬沙最大粒径最大值均为0.125mm 。

2、底质
xx 附近海域的沉积物是历史时期废黄河入海泥沙在潮流作用下向北扩散运移形成的,沉积物粒径较细,d 50约0.004mm (1965年),2006~2009年资料反映,xx 区航道沉积物d 50均小于0.01mm ,d 50基本在0.005mm 左右,粘粒含量普遍大于40%;xx 港区航道附近沉积物d 50均小于0.015mm ,d 50基本在0.009mm 左右,粘粒含量普遍大于30%。

2.1.5 工程地质
根据2009年4月xxxx 地质工程勘察院《xx 港30万吨级航道(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 航道5万吨级航道(底标高-11.5m )范围疏浚泥土基本全部为淤泥,可挖性很好。

其特性如下:
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局部间夹粉砂薄层。

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W=72.2%,γ=15.4kN/m 3,e 0=2.024,IL=1.50,Cq=11KPa ,Φq=7.4度,a 1-2=1.99MPa-1,Es= 1.5MPa 。

该层压缩性高,工程地质性质差。

2.1.6 地震
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2.2 施工条件分析
2.2.1 有效施工天分析
施工区水域宽阔,东北临海外侧无掩护遮挡,容易受NNW-NE 方向的风浪影响。

影响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施工的主要因素是台风、寒潮、6级以上大风、雾等,尤其是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寒潮,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风向为NNW-NE占93.7%,对施工影响最大。

根据自然条件和我公司长期在xx施工的经验测算,各类型水上施工船舶全年可作业天数约60~70%,其中每年11月~翌年3月为寒潮频发季节,施工条件较差,而每年4月~10月风、浪影响较小,施工条件良好。

根据风浪条件和将投入的施工船舶,各月份测算施工可作业天数见表2-5。

施工期有效施工天测算表表2-5
月份日历天数
绞吸挖泥船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
有效天数有效天数比% 有效天数有效天数比%
1月份31 12 38.7 18 58.1 2月份28 11 38.7 16 57.1 3月份31 16 51.6 21 67.7 4月份30 24 80.0 25 83.3 5月份31 25 80.6 26 83.9 6月份30 24 80.0 25 83.3 7月份31 24 77.4 26 83.8 8月份31 23 74.2 24 77.4 9月份30 22 73.7 24 80.0 10月份31 22 70.9 25 68.8 11月份30 15 50.0 22 73.3 12月份31 12 38.7 20 64.5 合计365 230 63.0 272 71.5
2.2.2 施工工况
根据设计说明,本标段工程采用绞吸挖泥船施工,施工工况为六级工况;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为四级工况。

2.2.3 避风条件
施工区无港区码头和施工船舶专用避风锚地,避风条件较差,大风时施工船舶可进入附近西北部的xx港区避风。

2.2.4 交通条件
1、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可通过施工区堤顶道路、施工道路与当地的公路网连接,通过xx山隧道可到达xx区。

吹填岸管可通过水路调遣至xx,通过水陆转运,陆路运输到施工现场。

2、水路交通
可通过施工区北侧的xx外航道进入xx港区。

施工船舶可通过水路调遣至施工现场。

2.2.5 施工组织条件
我公司长期在xx施工,与当地港口、水务、海事、海洋等政府部门有着长期良好的工作关系。

另外,我公司在xx有办公楼和施工基地。

这些都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管理
3.1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3.1.1 施工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按期、高质量地完成,我公司成立了“xx 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项目部”,全面负责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各1名、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1名、安全工程师1名、港航工程师1名、质检工程师1名、测量工程师1名及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

为加强施工管理,针对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内容和投入施工的设备及人员等因素,围绕各节点目标和最终目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部下设5个职能部门。

施工组织机构见图3-1。

图3-1 施工组织机构图
3.1.2 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
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检查督促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及协调处理内外关系等各项工作。

对负责工程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评审)等有关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及明确相互的关系,各职能岗位选派与要求相适应的人员

目 经 理
项目总工程师
工 程 技术 部
安 全 监
督部 综 合 办公室
质 检 部 测 量 组
耙吸挖泥船组
管 线 组
绞吸挖泥船组
设 备 部
项目副经理
并持证上岗,确保优质、按期、高效、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

1、项目经理
接受业主及监理的指令,并贯彻落实到有关人员,对本标段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和环保等工作全面负责,是本标段工程具体实施的第一负责人。

2、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分管日常施工、安全、设备等工作。

3、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本标段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审定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复查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的操作可行性,及时同业主、设计、监理联系工程情况,核定工作量。

组织有关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施工顺序、施工规范、质量指标要求等,负责审定施工项目形象进度,施工项目操作程序及规程图表等。

4、工程技术部
工程部负责办理施工手续,组织施工生产,对施工船舶、各施工组下达施工进度计划,上报进度款及月报表,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施工进度和质量监督,管理技术资料,并负责工艺的改进及施工技术的提高、收集汇编施工及竣工资料。

5、设备部
设备部负责施工船舶的调迁、维修、配件的采购、燃油的供给等,确保施工船舶的正常工作。

并及时做好施工船舶设备的检验、养护和
维修工作,使之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施工的需要。

6、质检部
质检部负责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进行疏浚范围水深检测和吹填范围标高检测,检查疏浚和吹填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安全监督部
安全监督部负责施工船舶及施工中有关安全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负责安全管理、消防保卫、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船舶、船员及特殊工种证书与持证上岗工作。

8、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负责工地的财务管理及项目部日常生活管理及后勤管理。

3.2 主要管理人员资质
在本工程实施期间,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工程师、港航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等项目部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均是根据招标文件及业主的要求选派: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长期从事大型疏浚和吹填工程施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3 施工管理
3.3.1 项目管理
项目经理部将严格按照“验评标准”有关规定、施工图和设计说明及合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标段工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从严要
求,自觉接受业主管理、指挥;服从监理、质监等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认真处理、协调好内外合作关系。

本标段工程将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工程实施中采用竞争、激励机制,配备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方法有方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工程工期、安全、质量。

3.3.2 工程报告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将按照要求编制开工报告,并将编制好的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开始施工。

工程施工中,及时编制准确、详实、签字齐全的有关报告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主要包括:开工报告、测量定位设备检定报告、工程测量检验报告、工程月度完成情况报告、工程事故报告、整改报告、竣工报告以及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其它报告。

临时设施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临时设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开工。

3.3.3 施工组织计划
1、我项目部将依据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在施工中实施,其内容包括详细的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施工方案、临时工程时间计算书、工程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施工船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资金流量计划、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等。

2、工程进度计划编制采用关键线路法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其他方法,所提交的进度计划横道图中的一切主要活动与工程量清单一
致。

关键线路的相关联系标明年度、月度的任务、资源的需求及累计进度。

3、工程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总体计划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与要求,及时提交年度、月度及阶段施工计划,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如计划需要必要的调整和变动时,应保证合同规定的总工期不变。

3.3.4 施工现场管理
1、施工测量管理
建立测量工程联系单及测量资料成果报审制度,工程施工中所有的测量任务实施前应填写测量工程联系单,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

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管理。

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保养,并按规定送往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进行年检、率定,使用之前应取得监理工程师许可;配备相应资格的施工测量人员,如有测量人员变动应报监理工程师许可。

2、施工船机管理
我公司已经将准备投入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船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修,确保施工船舶以良好状态投入施工。

制定项目部船舶管理办法,并针对调遣、避风制定出必要、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

3、项目管理中的关系协调
与业主单位之间的协调:在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对本标段工程的统一领导、动态管理,经常与业主保持联络,加强沟通,及时向业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