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
学生在家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分享在家观察到的蝌蚪或青蛙的照片或 视频。
描述在家观察到的蝌蚪或青蛙的行为和 讨论在家观察到的蝌蚪或青蛙与课堂上
特征。
学习的内容有何异同。
延伸活动建议及资源推荐
活动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寻找蝌蚪和青蛙的踪迹,并记录下来。或者在学校设立小型生态池,养殖蝌蚪并观察其 成长过程。
观察技巧
使用透明容器便于观察孵化过程, 注意记录孵化时间和孵化率。可通 过拍照或录像记录变化过程。
蝌蚪形态变化观察记录
初期形态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呈黑色,身体细小, 尾部较长,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 生。
末期形态
在接近变态为青蛙之前,蝌蚪的四肢 已经很明显,尾部几乎消失,开始在 水面或水边活动。
中期形态
资源推荐
推荐一些关于蝌蚪和青蛙的科普读物和网站,如《小蝌蚪找妈妈》等故事书,以及中国科普博览等网站上的相关 资源。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提高 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 过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 进行观察实验,描述和记 录观察结果。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 情,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 青蛙》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观察小蝌蚪成长过程 • 了解青蛙生活习性及特点 • 实验操作:模拟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 知识拓展:其他两栖动物简介 • 总结回顾与延伸活动建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通过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探 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生长发 育的奇妙过程。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
显微镜、放大镜、投影仪、 实验器材等。
多媒体资源
PPT课件、相关视频、图 片等。
其他
小蝌蚪、青蛙标本或模型 等。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在准备这些教学内容 时,教师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
2. PPT课件应简洁明 了,重点突出,便于 幼儿理解。
1. 确保所选取的实验 器材适合幼儿使用, 安全可靠。
随着生长,蝌蚪身体逐渐变大,颜色 变浅,出现四肢的雏形,尾部逐渐缩 短。
生长环境对蝌蚪成长影响分析
水质影响
优质的水源是蝌蚪生长的关键, 需要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水 中溶解氧含量、pH值、温度等因
素都会影响蝌蚪的生长。
饲养密度
适当的饲养密度有利于蝌蚪的生长 和发育。密度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 食物不足等问题,影响蝌蚪的生长 速度和成活率。
定义
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
分类
主要包括蛙类、蝾螈类、蝮蛇类等。
常见两栖动物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
形态特点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光滑 而湿润,通常具有绿色或棕色的保护 色。
生活习性
以昆虫、小型节肢动物和蠕虫为食,善 于跳跃,多数种类在水中或陆地上产卵。
常见两栖动物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透明塑料盒,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防破裂。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避免小蝌蚪生病。
实验材料准备及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水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使用PH试纸检测水质酸碱度,确保水质适宜。
避免过度喂食,防止水质恶化。
操作步骤详解及示范
1. 将透明塑料盒清洗干净,加入 适量清水。
04
7. 根据需要调整水温和 水质,保持环境适宜。
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环节
1.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 组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 结果和实验心得。
2. 每组学生轮流负责观察、 记录和喂养小蝌蚪。
4.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 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05
知识拓展:其他两栖动物简介
两栖动物定义和分类概述
城市化、农业开发等导 致青蛙栖息地减少或丧
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度捕捉
人类为食用或药用而大 量捕捉青蛙,导致种群
数量减少。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蛙 繁殖和生存条件。
04
实验操作:模拟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实验材料准备及安全注意事项
•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小蝌蚪、水草、饲料、温度计、 PH试纸、手电筒。
实验材料准备及安全注意事项
形态特点
身体细长,四肢短小,尾巴长而扁平,皮肤光滑或具有粘液。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中,以昆虫、蠕虫和小型甲壳动 物为食。
常见两栖动物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
形态特点
身体细长,没有四肢,头部扁平且宽大,具有毒牙。
生活习性
多数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食,具有 毒性。
食物供应
提供充足、适口的食物是保障蝌蚪 生长的重要条件。不同阶段的蝌蚪 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浮游生物、 水生昆虫等。
03
了解青蛙生活习性及特点
青蛙生活环境和习性简介
青蛙生活在水域附近,如池塘、沼泽、 稻田等湿地环境。
青蛙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隐藏在 草丛或水中。
它们是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 能在陆地上生活。
青蛙捕食、繁殖等行为特征剖析
青蛙以昆虫、蜘蛛、蜗牛等小动 物为食,捕食方式多为跳跃式捕
捉。
繁殖季节时,雄蛙会发出响亮的 叫声吸引雌蛙,进行抱对繁殖。
雌蛙产卵后,雄蛙会负责保护受 精卵直至孵化出小蝌蚪。
人类活动对青蛙生存环境影响探讨
环境污染
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污 染物对青蛙生存环境造
成破坏。
栖息地丧失
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06
总结回顾与延伸活动建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蝌蚪与青蛙的生命周期
01
从卵孵化出蝌蚪,到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蝌蚪与青蛙的形态特征
02
蝌蚪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特征,以及青蛙的四肢、眼睛、
皮肤等特征。
蝌蚪与青蛙的生活习性
03
蝌蚪在水中生活,以藻类为食;青蛙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陆地上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01
3. 选取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吸引 幼儿的注意力。
02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 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其提出问题和 发表观点,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探索 的精神。
02
观察小蝌蚪成长过程
孵化阶段特点及观察技巧
孵化阶段特点
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受精 卵经过一定时间孵化成小蝌蚪。此 阶段需要保持水温恒定,提供充足 的氧气。
2. 放入水草,模拟自然环境,为 小蝌蚪提供栖息和遮荫场所。
3. 将小蝌蚪放入塑料盒中,注意 轻拿轻放,避免伤害小蝌蚪。
操作步骤详解及示范
01
02
03
4. 根据小蝌蚪的数量和 大小,适量投放饲料, 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5. 定期观察小蝌蚪的生 长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6. 使用手电筒照射塑料 盒,观察小蝌蚪在水中 的游动情况。
保护两栖动物多样性意义
01
02
03
04
生态平衡
两栖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 位置,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
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
保护两栖动物有助于维护生物 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研究
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生 态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
对象。
人类福祉
一些两栖动物具有药用价值或 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手段,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