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第一二三单元选择题强化训练.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921年7月23 I I,中国共产党成立 D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第一轮总复习八下第一、二、三单元选择题强化训练
1、 下列事件均发生于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①七届二中全会结束②北平和平解放③举行开国大典④召开第一届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
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周恩来据理力争是为了
A 、继承传统
B 、艰苦奋斗
C 、居安思危
D 、与时俱进
3、 右图反映了 65年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
这历史时刻是
A 、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D 、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4、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 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 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C 、1949年9月21 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6、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申奥成功 7、 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8、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9、 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 、西藏和平解放
D 、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10、 2014年“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右面的老照片,纷纷推算它的年龄,准确的是
A 、 55
B 、 60
C 、 61
D 、 63 11、 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 、《翻身农奴把歌唱》
B 、《义勇军进行曲》
C 、《志愿军进行曲》
D 、《学习雷锋好榜样》
12、 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②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3、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建成于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期间
C 、“二五”计划期间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 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大陆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⑤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 、①②⑤
B 、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
15、据朝鲜中央通迅社2009年5月27日报道:朝鲜宣布退出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是朝鲜战争时期朝中两国与代表“联合国
军”的美国在板门店签署的,该协定签署于
A、1950 年
B、1951 年
C、1952 年
D、1953
C 、决战平津,瓮中捉整
D 、渡江战役,一往无
B 、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D 、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下列各项属于观点的是
C 、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D 、抗美援D 、土地改D 、长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他们讨论的是
一五计划 D 、 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
16、 纪录片《今I I 西藏》主题歌这样唱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 身当家做主人是在20世纪
A 、50年代初期
B 、50年代中期
C 、60年代初期
D 、60年代中期
17、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 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
其解放方式是
A 、和平解放
B 、武力攻克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18、 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
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 、雅克萨之战
B 、渡江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抗美援朝战争
19、 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唱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才旦卓玛主要赞颂的是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0、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21、 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 、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3、 1950〜1951年发生的与我国西藏有关的重大事件有①人民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沉重打击了西藏上层反动势力②中 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定③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④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 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25、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中心是
A 、大庆
B 、沈阳
C 、鞍山钢铁公司 26、 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
会主义的探索活动。
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7、 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据此判断, A 、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28、 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9、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核潜艇待命出发 30、 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
A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1978年中国共产党^一届三中全会
31、 与1954年《中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的是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
的结论错误 A 、 B 、 C 、 D 、
A.山一届人大会议通过
B.规定以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
C.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33、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 、1949 年
B 、1952 年
C 、1953 年
D 、1956 年
34、 促使1949年至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B 对外开放扩大
C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 大跃进 35、右下表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分析右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
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
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7、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8、 “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摘自《南宁乡土 历史》)请问人民公社的开始建立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大跃进运动中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9、 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施“一五”计划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中共“八大”
40、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 重千斤”等。
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 得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结论。
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 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引用真实的材料、
引用真实的材料、
引用材料不存在、 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
41、 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如右图),
出现图中B 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42、 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 这首歌谣最早出现在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43、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望城孤儿、好战士、为人民服务、22岁的生命献 给了党。
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项目 1957 年 I960 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 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4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
裕禄。
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45、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下列歌词出现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是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学习雷锋好榜样”
D.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46、下列先进人物中,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是A、孔繁森 B、雷锋C、王进喜D、焦裕禄
4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
期(1966〜1976年)的是
A、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8、“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
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49、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
计了右上图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二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召开
50、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A、解放初期
B、二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1、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最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52、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事件发生于1978年的是①粉碎“四人帮”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④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54、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
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
向。
”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立于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55、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6、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②前者开启了
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7、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
志成城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1980年产粮 5. 02亿千克1981年产粮 6. 70亿千克
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60、小东的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是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其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6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6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如右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
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64、今年(2013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
革成效显著,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今天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该影响应该是
A.解决农民温饱问题
B.废除旧体制
C.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D.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6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集体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6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扬了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
D、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7、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
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68、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6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的政策是
A、集体经营责任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公私合营
D、农业合作化
70、“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的改变”,符合这些特点的事件给我们
的启示中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71、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
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 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72、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
生荣死哀,
光耀二十世纪;八• 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
”张复同志写的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谁的讴歌、哀思?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董必武
73、“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年
B、1956 年
C、1966 年
D、1978 年
参考答案IB 2C 3B 4D 5D 6C 7B 8B 9A 10D 11B 12D 13B 14C 15D 16C 17A 18D 19C 20A 21D 22C 23A 24A 25C 26D 27C 28A 29B 30B 31B 32D 33D 34A 35B 36C 37D 38C 39C 40A 41C 42A 43C 44A 45C 46A 47C 48C 49D 50D 51C 52D 53B 54B 55C 56D 57A 58A 59D 60D 61C 62D 63B 64C 65D 66B 67C 68B 69B 70D 71D 72B 73B 7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