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辨别绿色食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注食品安全。
2.认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教学重难点】
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由理论到实践,设计营养食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由图片导入出示图片:暴饮暴食、挑食、偏食等图片。
引导学生畅谈饮食习惯,分析讨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进入新课的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二、目标导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
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
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
目标分解:
1.说出什是合理营养。
2.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三、导思点拨
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
四、讲授新知
教师讲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从很久以前开始人们就对吃相当的关注,以前的人们关注的温饱问题。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吃的质量的问题。
不仅要吃饱,还要营养合理而且安全。
(一)合理营养
教师讲述:大家觉得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是营养的呢?
有的同学说……,有的说……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先别急,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中这几幅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幅,图中时间已经是7点15分了,马上就要上课,于是小明就说来不及了,不吃早饭了。
就跑去上课了。
到学校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就开始头晕眼花了,老师都被他看成了3个。
大家说,这样算是合理营养么?(不是)
对!不是。
早餐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不仅要吃还要吃得好。
我们在第一节中学过,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被消化分解成血糖。
不吃早饭的话,就会造成血糖供应不足,引起头晕,心慌,出冷汗,严重的话还会晕厥。
不吃早饭的话,不仅会伤害我们的肠胃,还会容易使人疲劳,上课没有精神,还特别容易使人看起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哦。
我们班的同学们是不是都有吃早餐呢?
学生相互讨论。
再来看下第二幅图,图中这个女生说,我不爱吃这些东西。
不爱吃绿色的蔬菜,结果在晚上刷牙的发现自己的牙龈出血了。
大家有没有不喜欢蔬菜的呢?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前面我们学过维生素C缺乏会得什么病呢?
没错,坏血病。
而且抵抗力下降。
久而久之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幅图,图中小胖同学说,我不爱喝水,就爱喝饮料!我就爱吃巧克力和鸡鸭鱼肉,没够!
不爱喝水,对吗?
不对,大家还记得第一节里,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多少呢?
因此水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爱吃巧克力和鸡鸭鱼肉与上图中不爱吃青菜都是属于偏食、挑食的行为。
人体对于营养素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最合理的做法是,三餐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要合理搭配。
饮食要多样化。
然后我们看一下最后一幅图,小明的爷爷说:饭菜要多加盐,吃起来才有味道。
大家觉得这种做法合理吗?
过量盐分的摄入,有可能导致高血压,为了预防高血压成人每日每人食盐用量不超过10G,儿童、青少年的话应当限制在6G左右。
不合理的饮食除了书上所列出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节食减肥,不正餐用零食代替等等,都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格外重要。
全面(种类齐全)+平衡(量合适)=合理营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营养学家将食物分成哪几类?
2.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比例是多少?
3.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些什么?
4.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饮食?
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设计成图中的“平衡膳食宝塔”。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塔,从塔基到塔尖分别为谷类、果蔬类、肉类、乳类、油脂类。
从塔中可以看出,饮食要以谷类为主,油脂类最少。
建议1.食物要多样化、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所以,怎么才能做到合理营养呢?提倡乡城居民每天均衡的吃这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接着下一行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的能量应
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接下来第三点,书上没有大家要记下来。
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二)食品安全
提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关注食品安全呢?
2.怎样注意食品安全呢?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那什么样的食品才算是安全的呢?
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蔬菜和水果难免喷洒过农药,我们可以在吃之前用清水浸泡、冲洗,也可以削皮后再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需要去皮的果蔬应当要先洗后切,避免维生素的流失。
在买肉时一定要看肉是否检验合格。
我们在煮食物时一定要把食物煮熟煮透,这样的话,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才会被杀死。
我们在买菜时,发芽的马铃薯可以要吗?(不可以)
对,不可以。
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大量的龙葵素。
吃了这样的马铃薯就会引起龙葵素中毒。
我们有的同学会上山上采蘑菇,山上的蘑菇不能随便乱采哦,颜色越是鲜艳越可能是毒蘑菇。
无毒的蘑菇有香菇、口菇等。
而一些有毒的蘑菇如,毒蝇鹅膏,误食后则会引起中毒。
轻则发生呕吐、腹泻等,重则危机生命。
因此同学们不要随意采食山上的蘑菇。
厨房用具要经常保持干净,才不会污染食品。
厨具要定期消毒,最简单的消毒办法就是开水煮沸。
在做菜时,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切,避免相互污染。
四、设问寻疑
通过目标导学和导思点拨环节后,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难免还存在着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时间接受质疑、咨询、解惑,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资料分析。
1.我们在买食物的时候应该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什么内容呢?
(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
2.怎么样判断食品是否过期了呢?
(根据保质期或生产日期推算)
3.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购买蔬菜是要看是否新鲜、购买鱼肉时要看色泽,闻气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人喜欢喝饮料来代替水,饮料中含有防腐剂、香精、人造色素等。
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油炸和烧烤等食品多含致癌物,也应当少吃。
提问:什么叫做绿色食品呢?绿色的么?只要颜色是绿色就可以叫做绿色食品么?
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标志为,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
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保护。
绿色食品分为A级以及AA级。
提问:有虫眼的果蔬含农药少,这种说法正常么?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有虫眼的果蔬可能是在虫子咬过之后才喷洒上农药。
也有可能是有些虫子对农药具有抵抗力。
)
小结:
设问寻疑的重要功能莫过于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空,让学生面对老师和课本敢于提出求异性的问题。
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
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进行个性化学习。
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释疑,教师应遵循“有疑则教,有惑则解”的原则,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五、诊断反馈
诊断反馈环节是一个灵活而流动的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既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还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训练。
【课堂诊断】
1.下列饮食习惯中,不符合合理营养的()
A.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B.不暴饮暴食,荤素合理搭配
C.饮食多样化,不挑食
D.不吃早餐,吃好午餐和晚餐
2.国家为农村中小学学生免费提供的营养午餐中有面包、牛奶、鸡蛋等,除此之外,你建议同学们自己还应该增加的食物类型是()
A.谷类B.果蔬类C.肉类D.奶类
3.2015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健康餐盘3∶2∶1.含义就是一餐当中应包含3份主食,2份蔬菜,1份肉类。
下列关于学生的饮食习惯的说法,你不认同的是()A.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C.多吃高能量的汉堡可以促进身体快速发育
D.多吃绿色食品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摄入
4一女士听说“吃猪脑能补人脑而增加记忆”,于是她天天给将参加考试的女儿做猪脑吃,结果女儿吃得直拉肚子。
如果让你配餐,假设每餐只吃面食和一道菜,那么你认为下列哪道菜接近平衡膳食的要求()
A.皮蛋肉丸汤B.麻辣豆腐汤C.青菜排骨汤D.大骨鱼头汤
5.随着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五谷杂粮养生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新时尚。
常吃五谷杂粮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
A.色香味俱佳B.容易消化和吸收
C.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D.能包治百病
六、拓展延伸
提问:如何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1.设计得到午餐只要要求五类食品并且比例合适,不要要求计算其中能量的多少及各类食物的量
2.应季食品
3.食物最好颜色丰富,包含红、黄、绿、白、黑。
红的有什么呢?(西红柿)
黄的呢?(南瓜、胡萝卜)
绿色?(各类蔬菜)
白色?(米饭,馒头)
黑色?(木耳)
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学科。
通过课外生物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学反思】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应当着重把握其明晰的教学思想,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表现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现在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面其实很广的特点。
在课堂中有些同学提出了一些看法,比如说由人类起源延伸到了地球起源,地球生命的起源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本课的教学范围,但是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是模凌两可的,没能很好的把他们引导到本课的教学中。
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备课,把每一个小问题都弄清楚,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时刻鞭策自己脚踏实地的做好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等本职工作。
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更生动、精彩。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不知道班级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出现某些知识点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和理解,这种情况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时间的拉伸性,使得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慌乱,而打乱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