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原文及翻译译
文
1、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原文及翻译嵇曾筠
原文: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
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
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
袁临候继咸①,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
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②张孙振诬诋下狱。
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
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
折不回,继咸冤得白。
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
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
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
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
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
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
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
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
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
精岐黄术③,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家故饶,至
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
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
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
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
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
”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
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
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
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
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解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
明亡后拒降被杀。
临候,官职名。
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
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黄帝。
译文: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
傅山小时候就聪慧过人,读书时十行一下浏览而过,过目就能背诵。
十四岁,督学文太清选拔他到学校(学习)。
袁继咸一见就很器重他,时常用道义和学问激励他,傅山更加勤奋闭门苦读。
崇祯丙子
年,袁继咸被直指使者张孙振诬陷诋毁下到狱中。
傅山徒步奔走千里,赶到京城为他申辩冤屈。
张孙振大怒,到处搜捕傅山,傅山穿着破衣烂衫,四处辗转躲藏,经受了很多挫折但不退缩,最终袁继咸的冤情得以真相大白。
当时,傅山为人仗义的名声传遍天下。
后来,袁继咸到南方做官,多次召傅山前往,但傅山最终也没去。
清朝建立后,朝廷从九江押着袁继咸北上,傅山就潜入到都城,悄悄伺候袁继咸的日常起居。
袁继咸被杀,傅山收藏他的遗骨返归家乡。
傅山为人特别重孝道,他的父亲傅之谟病重,他从早到晚虔诚地在神像前跪拜,愿意以身代替父亲。
十天后,他的父亲病情痊愈,人们都说是傅山的至孝感化了神明。
(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一生没有埋怨的脸色。
弟弟死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胜过对待自己的孩子。
傅山丧妻时刚二十七岁,儿子傅眉刚刚五岁,他发誓终生不再续娶。
自从李自成进攻京城,明庄烈皇帝殉国(指明朝灭亡)以后,傅山就断绝了求取功名的意念,抛弃读书人穿的青衣戴上黄帽子(指出家当道士)。
他穿着草鞋,时常遨游在平定、祁汾之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笔墨的痕迹。
他工于写诗赋文,擅长古文词章,学习书法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精髓,他博览古今典籍,百家诸子的文章没有不深通广晓的。
(他)还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经常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
他家里本来还算富有,此时渐渐贫困,但他安贫乐道,恬然淡泊。
房舍田产宅院,大多被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占
据,他一概置之不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宏词科考试,朝中大臣呈递奏章推荐傅山,傅山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拒绝。
但是当权者强逼着他上道赴京应试,傅山在半道上称腿有病不能走路,于是就让别人用轿子抬着他入京,到了京城,他却躺在旅店里不去赴试。
满族和汉族的王公大臣、贤良之士,下至平明百姓,没有不推崇傅山品行道义的,求见的人列满了他的门庭,儿子子眉送客迎客经常来不及。
傅山只是靠在床榻上说:“(我)身体衰弱不能行礼。
”众多的身份显贵的人因此尊重傅山,不责怪他。
第二年三月,朝廷念他年迈,特授予他内阁中书的官职,着令地方官去慰问他,于是傅山得以放归故里。
回到故里后,他更加清静淡泊,自己甘愿居住在偏僻的山村,不再进入城镇和官府。
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
又过了六年,傅山去世,远近来参加葬礼的多达数千人。
我说:傅山先生大概是那种坚守道义而隐居的人。
至于为节义伸张知己的冤屈,他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就背弃,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贤明太多了。
傅山先生真是无愧于贤明的称号啊!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2、《晋书·嵇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嵇含传》原文及翻译晋书
原文:
嵇含字君道。
祖喜,徐州刺史。
父蕃,太子舍人。
含好学能属文。
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
举秀才,除郎中。
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其序曰:“画真人于刻桷之室,载退士于进趣之堂,可谓托非其所,可吊不可赞也。
”其辞曰:“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粹有愧色。
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爵武昌乡侯。
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
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
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
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
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
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
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
”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
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
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
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
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荆州。
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
时年四十四。
怀帝即位,谥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译文:
嵇含字君道。
祖父嵇喜,是徐州刺史。
父亲嵇蕃,担任太子舍人。
嵇含爱好学习能写文章。
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
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
当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的身份娶公主为妻,馆宇非常华美,室内有庄周画像,广集朝臣,让嵇含为他写赞语。
嵇含提笔写了一篇吊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他的序写道:“在精巧华丽的房屋里绘上得道真人,在立志有所作为的厅堂里悬挂隐士的画像,可以说是庄周的画像挂得不是地方,因此可以写吊文而不能写赞文。
”他的辞文说:“此时正是民间诈伪的风气流行,淳朴的风俗已经丧失,在民间百姓无法申辩冤屈,朝堂上臣子竞相邀宠,这种情形让人叹惜。
君臣相欺,长幼失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借助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援引老子《道德经》的经义来劝勉自己。
”王粹面有愧色。
齐王司马冏征用嵇含为征西参军,承袭武昌乡侯的爵位。
长沙王司马乂召嵇含担任骠骑记室督、尚书郎。
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交战,司马颖的军队占优势,尚书郎早晨出去督战,夜晚回来理事。
嵇含对司马乂说:“过去魏武帝每遇战事,都增设属吏。
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因有军务,也奏请增设郎官。
现在奸臣逆党四面进逼,与皇帝联系之路被堵塞,像倒悬一样极端困难的处境,不过如此。
但位居曹理事,还需增设郎官,况且现在都官中骑三曹白天出去督战,夜里回来理事,一人当两个人驱使,内外废弛乏力。
我建议如今有十万人,都督各自任命主帅,推荐人才授予官职,委任大将,不应再让台官掺杂在中间。
”司马乂接受了建议,于是增设了郎官和令史。
范阳王司马虓为征南将
军,驻扎在许昌,又任嵇含为从事中郎。
不久又授命嵇含为振威将军、襄城太守。
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
嵇含生性通达聪敏,喜好举荐贤才。
属臣陈敏作乱,江州、扬州震荡不安,南越险阻遥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刘弘上表奏请任嵇含担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符节办事。
表奏未发出,恰逢刘弘去世,当时有人想要留嵇含统领荆州。
嵇含性格刚烈暴躁,平时就与刘弘手下司马郭劢有嫌隙,郭劢怀疑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在深夜乘其不备杀死了他。
嵇含当时四十四岁。
怀帝即位,追赠嵇含谥号为宪。
《晋书·嵇含传》
3、《汉书·傅介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傅介子传》原文及翻译汉书
原文: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
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
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
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
”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
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大将军曰:“龟
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
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该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
”即出金币以示译。
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
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其贵人左右皆散走。
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
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
(汉书卷傅介子传)
译文:
傅介子是北地人,因参军当了官。
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记载在《西域传》。
元凤年间,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于是王下诏命令他去指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大军就要到来,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路过龟兹。
”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
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
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
”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
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授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
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
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
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他各国示威。
”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
”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
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
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去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
”随即使出黄
金财物让译官看。
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的使者。
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
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
谈一些事情。
”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
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立刻死去,那些贵人和身边的侍从都逃散了。
介子宣布说:“楼兰王背
弃汉朝,皇帝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太子为王。
汉朝大军将到,不得反动,反动就灭亡楼兰!”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都赞许他的功劳。
皇帝下诏说:“楼兰国王安归曾经被匈奴反间,窥伺(侦察)拦截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出兵杀害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人,以及安息、
大宛派来的使者,抢去汉朝使者带去的节印和安息大宛所献文物,很是违背天理。
平乐监傅介子持节出使诛斩了楼兰王的头,挂在北阙,用正直来报答仇恨,不烦劳军队。
现在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
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补为侍郎。
”
4、《宋史·傅察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傅察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
年十八,登进士第。
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
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接伴金国贺正旦使。
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
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毋遽行。
察曰:“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
”遂至韩城镇。
使人不来,居数日,金数十骑驰入馆,强之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进,曰:“迓使人,故例止此。
”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行百里许,遇所谓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驿道,使拜。
察曰:“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何使之称?凡汝国得失,为我道之,否则死。
”察曰:“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
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
”斡离不曰:“尔尚欲还朝邪!”左右促使拜,白刃如林,或捽之伏地,衣袂颠倒,
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
斡离不曰:“尔今不拜,后日虽欲拜,可得邪!”麾令去。
察知不免,谓官属侯彦等曰:“我死必矣,我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戚。
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
”众皆泣。
金兵至燕,彦等密访存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药师战胜有喜色,太子虑其劫取,且衔往忿,杀之矣。
”将官武汉英识其尸,焚之,裹其骨,命虎翼卒沙立负以归。
立至涿州,金人得而系诸土室,凡两月。
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察自幼嗜学,同辈或邀与娱嬉,不肯就。
平居恂恂然,无喜愠色。
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
及仓卒徇义,荦荦如此,闻者哀而壮之,时年三十七。
乾道中,赐谥曰忠肃。
(选自《宋史》,有删改)
译文: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的堂孙。
十八岁时,考中进士。
蔡京在相位时,听说他的大名,派儿子蔡鯈去见他,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傅察拒绝没有答应。
调任青州司法参军,历任永平、淄川县丞,入朝做太常博士,升迁为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傅察奉命迎接陪伴金国祝贺新年的使者。
这时,金国将领违背盟约,但是朝廷不知道这种情况。
傅察到达燕地,听说金人入侵,有人规劝他不要急忙前往。
傅察说:“我们接受使命来出
使,听说有困难就停止,怎么完成皇上的使命。
”于是到达韩城镇。
金国使者没来,过了几天,几十个金人骑着快马进入馆驿,强迫他上马车,到达边境,傅察觉得有变化,不肯进入金国境内,说:“迎接使者,惯例到此停止。
”金人就换掉给他驾车的人,簇拥着他向东北方向去,走了一百多里路,遇到人们所说的二太子斡离不领兵到驿道上,让傅察拜见。
傅察说:“我们奉命出使大国,见到国主应当致敬,(你们)现在来迎接我却胁迫我到这里!又只见到了太子,太子虽然是尊贵的人,但也是贵国的臣子,(我)应当以宾主之礼见您,怎么能拜呢?”斡离不愤怒地说:“我发兵征讨宋朝,怎么能按照使者的身份来对待你呢?凡是你们国家的得失,都给我说出来,否则就要处死!”傅查说:“皇上仁慈圣明,和你们国家讲和通好,信使往来频繁,没有失德的地方。
太子违背盟约行动,想干什么?我回朝后会详细上奏皇上。
”斡离不说:“你还想要返回朝廷?”左右的侍卫胁迫他跪拜,兵器如同林子里的树枝一样多,有人想拽着他伏在地上,衣服都弄乱了,傅察更加昂首挺立,反复与他们辩论。
斡离不说:“你今天不跪拜,以后即使想拜见也没有机会了。
”下令将傅察带走。
傅察知道免不了一死,就对官署手下侯彦等人说:“我肯定会死了,我父母一向疼爱我,听说我的死讯一定会非常悲伤。
你们如果万一逃脱,希望你们记住我的话,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知道我是为国家而死,稍稍缓解他们无穷无尽的悲伤。
”大家都流下眼泪。
金兵到了燕地,侯彦等人秘密访查傅察的生死。
有人说:“使臣傅察不跪拜太子,昨天郭药师打了胜仗很高兴,太子担心他被劫取,并且心怀
以前的怨恨,已经杀了他了。
”将官武汉英认出了傅察的尸体,焚化了尸体,包裹好他的骨灰。
派遣虎翼卒沙立背着回去。
沙立到了涿州,金人逮住了他并将他关在土屋里,总共两个月,沙立暗中观察守卫的人懈怠了,他破坏墙壁逃出来,回去把尸骨交给他家人。
副史蒋噩和侯彦这批人回去,都能说出傅察与金人斡旋时不屈服的情景,皇上追赠他为徽猷阁待制。
傅察从小爱好学习,同岁的人有的请他玩耍,不总是不肯去。
平时做事谨慎,喜怒不表现在脸色上。
他对权势利益看得很恬淡,在京城时,故人显贵很少到他家,有时见面,也只是寒暄说笑几句罢了。
等到他仓促之间为国而死,这样放得开,听说的人都为他感到哀伤,认为他很豪壮,死时年仅37岁。
乾道年间,赐谥号“忠肃”。
《宋史·傅察传》
5、《阳曲傅先生事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阳曲傅先生事略》原文及翻译全祖望
原文: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
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其子曰眉。
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
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
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
”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
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
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诘朝④,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
”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
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
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
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
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
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
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
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
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
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
”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
及卒,以朱衣黄冠殓。
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解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
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
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
③黄冠:道士的冠。
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
④诘朝:明晨。
⑤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
⑥舁(yú):抬。
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
⑧报罢:没有录取。
译文:
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
最初他字青竹,不久改字为青
主。
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
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其行为不值得称道,为此他非常气愤,就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甲申年,清兵入关,他梦见天帝赏赐他道士黄冠,从此就穿上道士衣服,出家居住在山洞里,并以此来奉养母亲。
天下安定后,才开始带上道士的黄冠并云游四方。
他的儿子叫傅眉,每天在山中打柴时,把书放在担柴的担上,放下担子休息时就把书拿出来阅读。
中州有一个吏部郎的官员,是以前的名士,有一次去拜访傅山先生。
见面后就问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说:请稍等,小孩一会就回来了。
不一会,一个挑着柴担的人回来了,傅先生就叫他过来说:孩子,快来谒见客人。
吏部郎见后感到颇为惊奇。
到了晚上,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觉。
吏部郎利用这个时间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小孩学问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
第二天早晨,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辞说:相比你儿子的才学,我感到羞愧啊。
有时外出游玩,傅眉就与傅山先生共同驾车,到了天黑时就住在旅馆。
这时傅眉仍然点灯阅读经史离骚文选之类的书籍。
第二天早晨,这些书必定要读到能够背诵才能继续出行,否则他父亲就会杖责他。
戊午年,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
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
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
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
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病,有司就命令差役抬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