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其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规范书写在米字格内(不用标点)。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欢聚.(jù)喧闹.(nào)羞愧.(kuì)
B.牲畜.(xù)飘逸.(yì)点缀.(zhuì)
C.藏袍.(páo)呼啸.(xiào)沸腾.(tén)
D.纠缠.(cán)垮塌.(tā)屋檐.(yán)
下面四组词语,只有一组是完全正确的()
A.舜间搁板惊慌虎视眈眈
B.抱怨暄闹抵御自作自受
C.萧静家景礼貌不假思索
D.轨道清幽疙瘩指手画脚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B.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C.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D.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傻孩子!"奶奶说:“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呢?
B.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花?
C.“哪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D.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诗中的“妃子”指杨贵妃。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是李白和杜牧。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将正确的排序答案选出来( )。
①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下起雨来了。
⑤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④②③⑤①B.③②④⑤①C.⑤①②④③D.⑤①②③④
按照要求写句子。
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根据括号里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啊。
(安静):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1)春雨是历代诗人吟颂的对象。
伴着细密的春雨,远处的草色若隐若现,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悄无声息,在万物萌发、急需雨水的时节降临,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诗句:“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2)我们学过很多带有数字的诗句,如杜牧的“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
(3)“咏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写作主题,如孟浩然的“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
(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辞劳苦、倾其一生辅佐刘备父子,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综合实践。
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
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的苍翠。
生活中,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
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列题目。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
仿照例子另举一例。
例:阳光工程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
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
”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昔:________(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
(3)汝.莫愁汝:________(4)即用其.语其: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色“端午”
16、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
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17、在晋代,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
在端午,英国的
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色。
18、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的节日。
我们是从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9、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_节、中秋节。
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公交车上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女儿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这时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而且只有几站地,站一会儿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脸上流露出了笑意。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想问清他在哪个病室。
就这样,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20、这篇短文的题目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请你给短文换上一个更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
2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痛楚——( )避免——( )
2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隐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短文,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让座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画出来
2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
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
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习作天地。
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常常萦绕在心头。
我们曾感受过,《窃读记》里,林海音的那段让她既惧怕又快乐的阅读时光;《落花生》里,许地山和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童年时光……请以“那一段时光”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真实有条理;③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书写时要注意“斯、陋、德、馨”容易写错。
2.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B项,“牲畜(xù)”应为“牲畜(chù)”。
C项,“沸腾(tén)”应为“沸腾(téng)”。
D项,“纠缠(cán)”应为“纠缠(chán)”。
故选A。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舜间”应为“瞬间”,指转眼之间。
B项,“暄闹”应为“喧闹”,指喧哗热闹。
C项,“萧静”应为“肃静”,指严肃寂静。
D项正确。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子“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里的“黑”比喻成“地洞”。
B 句子“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闪电”比喻成“带子”。
C 句子“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彩”比喻成“山”“马”“巨人”。
D 句子“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中的“也许……也许……也许……”是三个并列的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
A句的病因是搭配不当,与“水平”搭配的是“提高”;
B句的病因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只有……才……”或“只要……就……”;
D句的病因是用词不当,应改为“增进友谊”。
6.C
解析:C
【详解】略
7.B
解析:B
【解析】略
8.B
解析:B
【详解】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片段的熟记程度,也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
语段描写的是大风过后,天上飘起了乌云,打起了闪电,渐渐地,雨小了,太阳出来了,出现了彩虹的场景。
9.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写句子。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加点部分“眨眼就到了”是夸张的手法,写句子时要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例如:1.台风过后,大地安静得连蝴蝶扑扇翅膀的声音都听得见。
2.教室里安静得像深夜的森林一样。
3.森林里安静得昆虫扇动翅膀的“嗡嗡”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10.天街小雨润如酥随风潜入夜南朝四百八十寺两山排闼送青来野旷天低树清风半夜鸣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韩愈,全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杜甫,全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杜牧,全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全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全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本题考查名言识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11.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辞职下海下海:指经商
【详解】(1)本小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从健康环保的角度直接解答即可,“绿色”在这里已经延伸为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代名词。
(2)本题考查语言实例的列举。
举出生活中新出现的,运用词语比喻义的新说法即可。
如:将经商说成“下海”,离开职位说成是“下课”等。
12.12、以前,从前。
告诉。
你。
代词,代老人。
13、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14、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
把瓮敲碎就可以了。
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15、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分析】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题(2)的“语”在这里作动词,读“yù”,读“yǔ”时作名词,翻译为语言、话语。
13、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
题(1)“既”翻译成“因为”,“以为忧”翻译为“为此事而忧虑”,所以整合后整句翻译为“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题(2)中的“以”翻译成“用”,需要特别注意。
14、这道题共有三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审题清楚。
首先问杀骆驼的原因,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回答即可;再次,问让骆驼出来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在骆驼不用杀死、粮食不会损失条件下的可以做到的最快的办法,陶罐易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敲破陶罐;最后,第二好的办法比较多,只要言之有理并且有用即可。
15、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
这类题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3.16、2000 屈原
17、粽子宋“剑桥端午龙舟节”江陵
18、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19、清明贴春联、拜年、守岁、放鞭炮
14.20、成全善良
21、探望痛苦杜绝
22、文中指公交车上的人特别多。
有别的原因或苦衷,不便于说出来。
23、尊老爱幼与
解析:20、成全善良
21、探望痛苦杜绝
22、文中指公交车上的人特别多。
有别的原因或苦衷,不便于说出来。
23、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24、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25、姑娘给老人让座老人接受让座,以鼓励善举点明中心
【解析】
20、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此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件事,老人明明臀部有伤口,却为了成全一个姑娘善良的让座行为强忍疼痛。
要表达的主题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有体现“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所以可以拟题为:成全善良。
2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看望:到长辈或亲友等处问候。
痛楚:悲痛;苦楚。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22、考查解释词语,可以先解释词语中的关键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人满为患中“患”的意思是:灾祸。
另有隐情中“隐”的意思是:隐藏,不出现的。
2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
故事中让座的小姑娘看到老人,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体现了她尊老爱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的传统美德。
而故事中的老人宁可自己忍耐疼痛,也要成全小姑娘的善良,是一个与人为善(意思是指赞成人学好。
现指善意帮助人。
)的老人。
24、考查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辨析,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
25、考查理解句子。
第一个“善良”指姑娘给老人让座,而第二个“善良”则指老人为了成全她善良的行为,强忍着疼痛。
这也是一种善良。
善良的本意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老人和姑娘都具有这样的品质。
而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点名中心就是说指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的作用。
15.例文:
那一段时光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对这段时光的回访只能在深夜看书时的冥想中,只能在甜美的梦境里。
如果有时光隧道存在,很想穿梭回到童年。
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那
解析:例文:
那一段时光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对这段时光的回访只能在深夜看书时的冥想中,只能在甜美的梦境里。
如果有时光隧道存在,很想穿梭回到童年。
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那些日子,充满了玩的快乐。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门前的院子里,我的小朋友总是一呼百应。
我们玩普通的游戏,比如跳皮筋。
是这样的玩法:若有八个人,分两组,各出一人撑着皮筋,从脚踝开始,一点一点向上升,看哪组跳得最高。
那种情形有点象两队PK升级,最后,我总是能跳到最高。
这时,两组基本上就只有两个人了,大家睁大眼睛看谁能跳得过了“小举”,一般过“小举”就得有高水平了,还得助跑。
若都过了“小举”,我们最后就比拼“大举”这个级别了。
我先快速助跑,然后双脚背身跳起,用脚尖去勾皮筋,成功时大家高兴得欢呼,失败时只能一声长叹,常常玩得不知天黑。
有时,我的姐姐也加入我们玩的队伍,她来主要是为我们排练节目,当大院里的人无聊得发慌时,我们这个小小演出队会出场为他们演出。
记得有一次快过年了,大院里的人真的集合在礼堂里,等待我们的表演时,我非常兴奋,也很紧张。
我独唱《映山红》,记得是上台了,小小的我唱出的歌声是颤动着的,但唱完了,听到了“如雷鸣般”的掌声,幸福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温暖了我的童年。
那些日子里,充满了吃的快乐。
我生长在南方,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到了成人后,好多已成为记忆。
那时常常窜到同学家的甘蔗地里去吃甘蔗,吃得嘴角裂开;吃那些红红的水水的甜甜的樱桃,但吃不多,因为妈妈买得不多,可能有些贵吧;不过,没水果吃的时候,我还会和小朋友们吃生地瓜,吃生红薯,在放学的路上跑到水田里去挖荸荠吃,有时在水里里涮涮擦擦啃了皮儿就吃了,不管卫生不卫生,真甜到心里。
秋天来临的时候,还和同学上拐枣树,勾拐枣吃,是一种软软的清甜记忆。
那时,奶奶还会在夏天给我们烙槐花饼吃,上树摘槐花的活儿我包了,我从没摔过。
槐花饼很香,但现在我怎么做却也做不出童年那种味道了。
童年的时光是一首小诗,似水流年中,很多事情很多人已渐渐淡出我的记记,但童年那段时光的美好如一幅美丽图画,如一首动听的歌谣,让我温暖,让我宽厚,让我乐观地面对人生。
【详解】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要写出那一段时光带给你的感受,快乐、美好、难忘等。
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通过具体事件交代那一段时光的给你的感觉,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