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胚胎学-内分泌系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
I-
合成 碘化
分解
T3 T4
释放
20
甲状腺素的作用: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生长发育
儿童期分泌不足: 呆小症 成人期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缺碘 甲状腺肿大
21
22
缺 碘 导 致 的 甲 状 腺 肿
23
2.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
第12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1
本章重点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甲状腺滤泡, 滤泡旁细胞) ◆甲状旁腺主细胞的本功章能重点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皮质三带, 髓质嗜铬细胞) ◆垂体的分部、结构及功能;丘脑下部与垂体
远侧部、神经部的关系。
2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
有无导管 腺体
32
③ 网状带
★最薄, 细胞索吻合成网; ★细胞较小, 嗜酸性, 含较多脂褐素, ★功能: 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33
2.髓质
含髓质细胞、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血窦。
中央静脉
交感神经节细胞 髓质细胞
34
髓质细胞(嗜铬细胞):
★多边形, 排成索、团, 含嗜铬颗粒
肾上腺素细胞 :占80%,分泌肾上腺素
9
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发挥生理作用是与靶部位的受体分子结合 ,受体一般为高分子蛋白。
一般来说,多肽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而小分子类固醇激素能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质中 受体结合,受体与激素高度亲和力保证了存在于 细胞外空间的低浓度激素分子能与受体充分结合 而引起靶细胞的反应。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一 旦受体被激素分子结合激活,一系列生物化学变 化随之而来
外分泌腺(有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
3
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分泌腺: 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内分泌细胞: 散在分布于其他器官中
4
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调节பைடு நூலகம்统;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
调节机体物质代谢;
控制生殖;
影响行为
5
概念: ◆激素(hormone)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殊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 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作用的特定器官(细胞)
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A.生长激素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GH ) 。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 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 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46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47
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
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 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 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10
类 固 醇 激 素 作 用 机 制
11
含 氮 激 素 作 用 机 制
12
13
※内分泌腺的特点: 1、内分泌细胞形成团、索、或滤泡状,2、 无导管,3.毛细血管丰富
14
有无导管
腺体
单细胞腺:如杯状细胞
管状腺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形状 泡状腺
分泌部
管泡状腺
浆液性腺
多细胞腺
性质 粘液性腺
混合性腺
细胞
(增快心率、扩张心脏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收缩血管、增高血压)
35
四、垂体
36
37
38
腺垂体
神经垂体
39
垂体(矢状切面)模式图
四、垂体
远侧部(前叶)
腺 垂 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大体结构
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斗
正中隆起 漏斗柄
重点: 远侧部 、神经部。 40
41
42
29
1.皮质
分三带, 即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被膜
球状带
皮质
束状带
网状带
30
① 球状带: 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细胞较小
细胞团
功能: 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促进肾保Na+排K+和胃吸收Na+ ,维持血容量)
31
② 束状带:
★最厚, 细胞排成索; ★细胞较大, 含大量脂滴
★功能: 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1.促进蛋白和脂肪 转变为糖 2.抑制免疫应答, 对抗炎症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 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 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
滤泡旁细胞
24
二、甲状旁腺
腺细胞排成索团状, 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主细胞(chief cell) ★数量多, 多边形, 色浅, ★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升高血钙
嗜酸性细胞: ★青春期前后出现,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功能不明
67
朱海珍生于1984年, 目前身 高79厘米, 体重10公斤, 看上去 如两岁孩童, 朱海珍被世界吉 尼斯英国总部确认为世界最矮 的成人女子。
48
巨 人 症
49
肢 端 肥 大 症
50
(2)嗜碱性细胞 ( basophil ) 数目:少 光镜: 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含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细胞
51
25
主细胞 嗜酸性细胞
26
脂肪细胞
嗜酸性细胞
主细胞
27
甲状腺
CT被膜 滤泡
滤泡壁: 滤泡上皮细胞: 甲状腺素 滤泡腔: 胶质(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有孔毛细血管
滤泡间CT
维 持
滤泡旁细胞: 降钙素—血钙
机
体
主细胞: 甲状旁腺激素—血钙
血
钙
甲状旁腺
平
衡
嗜酸性细胞
28
三、肾上腺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
皮质占肾上腺体积 的80%~90%, 含大量类固醇激素 分泌细胞和丰富的 血窦。
57
无髓神经纤维 赫令体
赫令体(赫林体): 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 颗粒大量聚集所成的结构 (嗜酸性团块)。含抗利 尿激素或催产素。
58
59
垂体门脉系统
由垂体门微静脉及两端毛细血管网构成
垂体上动脉
分支
初级毛细血管网(神经垂体漏斗)
汇集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垂体门脉系统
再分支
次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是否有分支
导管部
单腺
复腺 腺细胞 激素种类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丰富的毛细血管
15
一、甲状腺
16
一、甲状腺
实质由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
滤泡旁细胞
甲状腺滤泡
17
(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 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 ★ 腔内充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 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54
(二)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 两者共同组成下丘脑 - 神经垂体系。
结构
1.无髓神经纤维 2.神经胶质细胞 (又称垂体细胞) 3.丰富的毛细血管
55
56
无髓神经纤维 是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和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
赫令体: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 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 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 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赫轴令体 突呈串珠状膨大
6
激素分泌方式:
◆远距分泌 激素 血液循环 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
◆旁分泌 激素 直接作用于邻近细胞或组织
7
内分泌细胞分两大类: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RER丰富、Goi发达,有分泌颗粒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滑面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嵴多呈管状, 含较多脂滴,无分泌颗粒
8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类固醇分泌细胞
分泌过少:尿崩症。 2.使小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又称血管加压素)。
催产素的作用
1.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分娩。 2.促进乳汁分泌。
66
思考题
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各有何超微结构特征? 2.内分泌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怎样? 4.肾上腺可分为哪几部分? 各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怎样? 5.垂体远侧部有哪些内分泌细胞? 各分泌哪些激素? 有何作用?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图解
64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个整体
1.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是合成抗利尿激素、 催产素的部位 2.神经垂体是储存和释放激素的场所
65
神经垂体的功能: 储存、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1.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
嗜碱性细胞分三种: A.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TSH )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C.促性腺激素细胞: 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女性:促进卵泡发育。 1.卵泡刺激素(FSH) 男性:促进精子发生。
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 2.黄体生成素(LH) 男性: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滤泡壁: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腔:胶质
18
1.滤泡上皮细胞(follicular epithelial c★e含ll氮):激素分泌细胞
★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T3.T4)
胶质
甲状腺素的形成: 经过合成、贮存、碘 化、重吸收、分解和 释放等过程
19
甲状腺球蛋白 + I- →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重吸收
52
(3)嫌色细胞 数目: 最多 光镜: 体积小,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少,染色浅,细胞轮廓不清。
嫌色细胞 认为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 或是嗜色细胞的初期阶段
53
2.中间部 由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 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
滤泡
嗜碱性 细胞
3.结节部 主要由嫌色细胞构成, 有少量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
(一) 腺垂体
1.远侧部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 少数围成滤泡。
嗜酸性细胞
1.嗜色细胞
腺细胞的分类
嗜碱性细胞
2.嫌色细胞
电镜: 各种腺细胞具有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特征。 43
44
(1)嗜酸性细胞 (acidophil) 数目: 多 光镜: 体积大,圆或多边形, 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细胞
45
小静脉
静脉窦
60
61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经典学说: 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
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 垂体影响腺细胞的活动。
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9种激素: 1.释放激素(6种): 促进腺细胞的分泌
2.释放抑制激素(3种): 抑制腺细胞的分泌
6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图解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