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n)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2.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2N2O(g)△H=163 kJ•mol﹣1
B.Ag(s)+Cl2(g)═AgCl(s)△H=﹣127 kJ•mol﹣1
C.HgO(s)═Hg(l)+O2(g)△H=91 kJ•mol﹣1
D.H2O2(l)═O2(g)+H2O(l)△H=﹣98 kJ•mol﹣1
3.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4.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
A 锌铜稀硫酸溶液
B 铜铁稀盐酸
C 银锌硝酸银溶液
D 锌铁硝酸铁溶液
A.A B.B C.C D.D
5.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在35℃时,纯水中c(H+)>c(OH﹣)
C.水的电离度α>α(35℃)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6.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7.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
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8.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加入反应物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D.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9.一定量的稀硫酸跟过量铁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产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A.Ca(OH)2固体B.NH4Cl(固体)C.CuSO4(溶液)D.CH3COONa(固体)
10.H2O2(l)在有MnO2催化下和无MnO2催化下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a曲线
B.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C.a曲线变为b曲线,平衡时H2O2的转化率增大
D.b曲线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2(l)=H2O(l)+O2(g)△H=﹣( E1﹣E2)kJ•mol﹣1
11.下列关于电离度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α与浓度无关;②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条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离子浓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离子物质的量增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
1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1
B.碳的燃烧热是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与石墨都能导电,但都属于非电解质
B.AgCl与BaSO4都是难溶性盐,但都属于强电解质
C.SO2与CaO都是氧化物,因此SO2、CaO都是非电解质
D.NaCl与HCl都是电解质,因此熔融NaCl、液态HCl都能导电
14.已知反应Al2O3(s)+3C(s)+N2(g)⇌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其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的瞬时速率
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3v(N2)=v(CO)
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曲线甲将转变为曲线乙
15.已知25℃、101kPa条件下:①4Al(s)+3O2(g)═2Al2O3(s)△H=﹣2834.9kJ/mol;
②4Al(s)+2O3(g)═2Al2O3(s)△H=﹣3119.1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16.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s)⇌2Z(g),确实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X的生成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数值相等
B.X、Y、Z的浓度之比为2:1:2
C.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17.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B.镀银的铁制品,镀层部分受损后,露出的铁表面易被腐蚀
C.埋在潮湿疏松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里的铁管更易被腐蚀
D.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电化学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常用的反应速率理论,其中过渡态理论可解释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人们通常用标准燃烧热或热值来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其中标准燃烧热是指
101kPa下,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D.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9.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根据硫酸密度的大小来判断铅蓄电池是否需要充电
B.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C.普通锌锰干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被消耗后,就不能再使用了
D.由Ag2O和Zn形成的碱性银锌纽扣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时,Zn作为负极
2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2015~2016学年度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21.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d为负极、c为正
B.c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C.电解过程中,Cu2+在溶液中向c棒迁移
D.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不变,氯离子浓度不变
22.如图所示,a、b是两根石墨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
D.往滤纸上滴加酚酞试液,a极附近颜色变红
23.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NO(g)+O2(g)⇌2NO2(g)△H>0达平衡时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标有A、B、C、D、E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或E B.B点C.C点D.D点
24.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初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浓度有关,而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25.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二、填空题(共6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26.在温度为373K时,将0.100mol无色的N2O4气体放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立刻出现红棕色,直至建立N2O4⇌2NO2的平衡.如图是隔一定时间测定到的N2O4的浓度(纵坐标为N2O4的浓度,横坐标为时间)
(1)该反应的△S0 (填“>、=或<”)
20~4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mol•L﹣1•S﹣1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373k时,求该反应N2O4⇌2NO2的化学平衡常数
(4)已知323k时,该反应N2O4⇌2NO2的化学平衡常数K=0.022,据此可推测该反应的△H
0(填“>、=或<”)
27.已知Zn+CuSO4=Cu+ZnSO4,设计成原电池,构造如图1所示,试问CuSO4溶液放在
(填“甲”或“乙”)烧杯,盐桥中的Cl﹣移向(填“甲”或“乙”)烧杯;
28.已知C(s)+O2(g )=CO2(g )△H=﹣393.5kJ/molCO(g)+O2(g)=CO2(g)△H=﹣283.0kJ/mol请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29.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0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1)完整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测定次温度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3)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4)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用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与57.3kJ•mol﹣1相比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0.电解饱和食盐水是重要的化工产业,它被称为“氯碱工业”.在教材《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中均有提及,请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如图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工业中所采用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部分图标文字已被除去,请根据图中残留的信息(通电以后Na+的移动方向)判断电极2的名称是,并写出电极1的电极反应式.
31.某实验小组用以下几个实验装置探究电化学过程对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烧杯中都盛有稀H2SO4.
试回答:
(1)B装置中Cu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D装置中F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有,若用电流表测量反应时通过导线的电子流量为0.2mol,则Fe电极的质量变化为;
(3)比较四个装置中Fe片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用A、B、C、D表示).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32.可逆反应:aA(g)+bB(g)═cC(g)+dD(g)根据图回答:
①压强 P1比P2(填大或小);
②(a+b)比(c+d)(填大或小);
③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
④正反应热(填吸或放).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n)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压缩体积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压缩体积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于B为固体,所以m<p,故选A.
【点评】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基础,注意压强改变的本质是改变体积影响浓度,
2.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2N2O(g)△H=163 kJ•mol﹣1
B.Ag(s)+Cl2(g)═AgCl(s)△H=﹣127 kJ•mol﹣1
C.HgO(s)═Hg(l)+O2(g)△H=91 kJ•mol﹣1
D.H2O2(l)═O2(g)+H2O(l)△H=﹣98 kJ•mol﹣1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据此分析.
【解答】解:A、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注意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
3.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反应热与能量关系判断;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是体积,故A错误;
B、液态氟化氢的能量比气态氟化氢的能量低,根据能量守恒,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反应热与能量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4.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
A 锌铜稀硫酸溶液
B 铜铁稀盐酸
C 银锌硝酸银溶液
D 锌铁硝酸铁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N极失电子作负极,M 极得电子作正极;M棒变粗,所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析出生成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且活泼性小于N,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
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
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
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
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
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
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
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解答】解: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意知,N极是负极,M是正极,且N极材料比M极活泼.
A、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A错误;
B、M极上质量不增加,故B错误;
C、N极材料比M极活泼,且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故C正确;
D、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难度不大,能根据电极材料的变化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
5.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在35℃时,纯水中c(H+)>c(OH﹣)
C.水的电离度α>α(35℃)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始终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水是中性;
【解答】解:A、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在35℃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比25°C大,但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是相同的,水仍是中性,故B错误;
C、升温促进水的电离程度,水的电离度α<α(35℃),故C错误;
D、分析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0×l0﹣14,K(35℃)=2.1×l0﹣14.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分析判断,主要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题目较简单.
6.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
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及方程式系数的含义来分析;
C、根据甲醇燃烧时的用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答;
D、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A错误;
B、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故B正确;
C、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成正比,故C错误;
D、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系数的含义,注意焓变的正负和单位问题,该题型是考试的热点.
7.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
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C、△H<0,△s>0的反应更易自发进行;
D、原子比分子更不稳定.
【解答】解:A、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不存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反应,故B正确;
C、△H<0,△s>0的反应更易自发进行,△H>0,△s<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即反应有方向性,故C正确;
D、原子比分子更不稳定,能量更高,故化学键断开变为原子,能量升高,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能量降低,会放出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情况、化学键的断裂形成对能量的要求,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题目.
8.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加入反应物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D.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因素有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和压强只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百分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升高温度,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增大压强,使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加,化学反应素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只有发生化学反应时,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才为有效碰撞,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对活化分子的影响,但影响原因不同.
9.一定量的稀硫酸跟过量铁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产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A.Ca(OH)2固体B.NH4Cl(固体)C.CuSO4(溶液)D.CH3COONa(固体)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Fe过量,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加入Ca(OH)2固体,与硫酸反应,氢气总量减少,故A错误;
B.加NH4Cl(s),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离子,则生成氢气增多,故B错误;
C.加入硫酸铜,铁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加CH3COONa(s),与硫酸反应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考常考考点,注意Fe过量,生成氢气由硫酸决定,把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0.H2O2(l)在有MnO2催化下和无MnO2催化下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a曲线
B.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C.a曲线变为b曲线,平衡时H2O2的转化率增大
D.b曲线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2(l)=H2O(l)+O2(g)△H=﹣( E1﹣E2)kJ•mol﹣1
【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
【分析】A.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则焓变不变;B.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正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
D.该反应的焓变为△H=(E1﹣E2)KJ•mol﹣1或△H=﹣(E2﹣E1)KJ•mol.
【解答】解:A.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则焓变不变,所以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b曲线,故A错误;
B.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故E1表示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b曲线表示有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则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故B正确;
C.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正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双氧水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焓变为△H=(E1﹣E2)KJ•mol﹣1或)△H=﹣(E2﹣E1)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为高频考点,明确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为易错点.
11.下列关于电离度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α与浓度无关;②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条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离子浓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离子物质的量增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①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③在相同条件下,电离度越大,说明电离程度越强;
④α值越大,只能说明电离程度越强,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
⑤α值增大,电离程度越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必须指明相应离子.【解答】解:①电离度α与电解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程度则越大,故①错误;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则电离度增大,故②正确;
③在相同条件下,电离度大小说明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强弱,则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故③正确;
④α值越大,只能说明电离程度越强,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大,由于离子浓度与溶质总浓度有关,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越大,故④错误;
⑤电离度α值增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一定增大,但是溶液中其它离子浓度不一定增大,如:亚硫酸氢钠溶液,高温度后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大,但是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故⑤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及其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1
B.碳的燃烧热是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