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随着近年来宫颈癌筛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宫颈病变目前已经可以达到早发现与早治疗,宫颈锥切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具体舒适有CKC、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及激光锥切术等,目前临床实践中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笔者尝试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宫颈锥切术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应用;进展
到现在为止,妇科手术中宫颈锥切术的应用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其具体起源可以追溯到19实际早期,当时这项手术主要用于切除宫颈上大块的肿瘤组织[1]。
随着近年来宫颈锥切术的快速发展与改进,在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患者日趋年轻化,宫颈病变治疗也渐趋保守。
宫颈锥切术是一种可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治疗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同时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上也显示出了特有的临床价值。
1诊断性宫颈锥切术
在阴道镜检查尚未应用于临床时,多数宫颈细胞学涂片患者均通过宫颈锥切术确诊,随着后来阴道镜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诊断性宫颈锥切术的应用开始减少,虽然阴道镜检查非常经济、简单,还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它始终不能完全取代诊断性宫颈锥切[2],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析:
①阴道镜检查不能获得宫颈管内病变;②宫颈原位癌等病变多数为中心性,阴道镜的取材有限,很容易出现漏振现象;③阴道镜准确性尚有待商榷。
据相关报道称,阴道镜诊断的准确性在66%~88.4%之间,很有可能会对宫颈病变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诊断,特别是宫颈浸润癌很容易会由于过低诊断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有人提出联合应用宫颈管诊刮术与阴道镜,取代宫颈锥切术,但是这种方式技能呢提高宫颈管病变诊断率,不能有效提升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证实,经过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I的患者,再次经过病理切片证实为CINI的仅有43%,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有高级别CIN或癌灶存在。
2治疗性宫颈锥切术
宫颈锥切术尚未实施之前,CIN需要利用全子宫期切除作为标准治疗方法,但是后来人们开始发现,对于CIN患者来说,其中大部分都有可逆转的可能,所以后来宫颈病变治疗中开始应用宫颈锥切术。
后来随着CIN患者越来越多以及宫颈癌年龄花,宫颈锥切的治疗作用仅停留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优势上。
治疗性宫颈锥切术的主要指征有:①阴道镜检查CINI不满意;②宫颈原位鳞癌;③有生育要求的CINIA期宫颈浸润癌;④宫颈原位腺癌。
有人对172例患者先行宫颈锥切术,然后行全子宫切除,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随着患者病变程度的增加,治疗性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率明显增加,虽然切缘阳性率患者其复发与病变的几率很大,但是切缘阴性者不能确保其余宫颈内无残留病变。
3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
3.1手术范围
为了避免出现病变残留,应合理选择宫颈锥切尺寸,从总体上来看,切除宽度应在病灶外0.5cm,同时锥高可以延至颈管的2.0~2.5cm。
由于鳞柱交接柱状上皮细胞化成鳞状上皮细胞时,往往需要从未成熟逐渐成熟,这期间很容易会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癌变,因此,实行宫颈锥切术时必须一并切除鳞柱交界。
至于做一些大范围的锥切术,应做到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治疗过程中我们应
该坚持“观察与治疗”的原则。
随着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鳞柱交界会发生移动,
老年妇女的鳞状交界会向管内移动,在宫颈锥切术过程中应注意深一些,而妊娠
妇女的鳞柱交界会向外移动,因此宫颈锥切术时可以适当浅一些。
此外,还要结
合患者病变的实际情况,若病变累及宫颈的表面,锥形切除应注意宽且浅,若病
变累及颈管,则锥形切除时则会形成狭而深的圆锥体。
当前妊娠妇女的宫颈锥切术尚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妊娠妇女行宫颈锥
切术可能会出现低体重儿或出现早产儿,还有人认为妊娠妇女行宫颈锥切术其发
生标本切原病变残留的可能性比较高,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妊娠过程中行宫颈锥
切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Raio等人提出[3],通过调整已知危险因素后,
妊娠妇女宫颈锥切术的深度若超过10mm,很有可能会出现早产。
所以,妊娠妇
女行宫颈锥切术,最好将深度控制在<10mm的范围之内,该要求要求严格选择
锥切适应症。
此外,术后标本处理也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可以在12点位置系线,起到标志性作用。
病理切片数目也非常关键,通过宫颈锥切术后的的标本可
以分为2快,对每块进行3~4个水平检查,同时可疑处可以进行连续切片检查。
注意,在宫颈锥切病理检查过程中,必须将标本切缘是否有病变残留、病变是否
是多中心、宫颈腺体是否受累标明。
3.2宫颈锥切术的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①出血,宫颈锥切术后若立即出血,其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好,手术后继发性出血通常会在术后5~12d出现,同时深部切除病变、合并感染者比较多见。
一旦出现出血问题,应结合出血量的多少进行局部冲洗,利用纱布进行压迫,并重新缝合,必要时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②子宫或子宫颈穿孔,虽然这种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就必须行全子宫切除术;③盆腔感染,如果在宫颈锥切术后发生盆腔感染,通常需要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④子宫颈管狭窄,该并发张大概有1%~5%的发生率,相关研究报道,发生宫颈粘连的几率与患者年龄是否
超过50岁、宫颈锥切深度是否超过2cm直接相关,患者如果存在子宫颈管狭窄
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月经潴留、痛经等现象,进而造成月经期间出现棕色、黑色
引导点滴出血、闭经等问题,这类患者通常可以利用子宫颈扩张器对其宫颈进行
扩张。
宫颈锥切术后可能会对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引起胎膜早破、流产及
低出生体重儿等,Kygiou等人发现[4],CKC术后早产(37周内)、低出生体重儿(2500g内)及剖宫产为限对都非常高。
提示,CKC术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
风险非常大,但是激光锥切术对早产无影响,同时对胎膜早破等结局不存在明显
影响。
此外,宫颈锥切术可能会造成流产、膀胱或直肠损伤等问题,进而引起宫
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未来的引导检查造成不利影响等[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HPV疫苗的广泛应用,CIN发病率必然会下降,宫颈锥切术
的临床应用也会随之下降。
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宫颈锥切术的作用非常大,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无法为诊疗提供确切结果的情况下,宫颈锥切术仍然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式,同时它也是宫颈病变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萍,杨晓霞. 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6,34(03):50-52.
[2]万肖芳. 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5(19):84-86.
[3]向礼兵,蔡祎品,徐晓丽,杨文涛,吴小华,王华英,李子庭,杨慧娟. 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残留或复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J]. 中国癌症杂志,2013,17(05):370-374.
[4]邓勍,古冷梅,段文琴,古紫云,周晓莉,邹冬梅. 应用LEEP锥切术治疗91例宫颈CIN的疗效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2,32(07):1041-1042.
[5]张建红. 宫颈锥切术对阴道镜检查的病理分级及其临床应用的再评价[J]. 安徽医药,2011,19(04):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