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厦门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_________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_________。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_________。
A . 不堪忍受日趋笃厚意兴阑珊
B . 不堪忍受日臻完善意兴盎然
C . 情何以堪日臻完善意兴阑珊
D . 情何以堪日趋笃厚意兴盎然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2. (15分) (2017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钱无钱
钱百万姓钱名百万。
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
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钱,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
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
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的。
近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
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
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
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
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异品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阮囊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
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理,三天两日有人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的古钱珍藏。
头几次来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摆设像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它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些钱币是能吃是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清福,怨不怨?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提心吊胆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
一个人安享天年,强似现今这般千倍百倍呢……”
钱百万颔首不语,心海涟漪微漾。
钱百万经不住车轮大战式的劝说,再说对集珍稀古币已不敢奢望,终于狠狠心:出手。
说句笑话,钱百万多年来一直在做“钱奴”——为“钱”奔忙,为“钱”辛苦。
如今算是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试试驱使、奴役金钱,不知啥滋味?
钱百万真正有了钱后,搬进了古庙镇新建的公寓。
家像个家了,也告别了青菜萝卜家常菜,酱瓜酱茄就泡饭的清苦日子。
安逸得比死还难过的日子钱百万不久就厌了腻了。
想想,整天无所事事,那日子如何打发。
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恍恍惚惚,怅然若失,这种日子无聊透顶。
钱百万终于受不住古钱的诱惑,又悄悄地开始收集古钱币。
只是比之以前集钱币要难上十倍百倍。
钱百万又忙碌了起来,他一枚一枚地觅,一枚一枚地集,生活似乎又有了盼头。
他固执地搬回了原来的老屋,又吃起了酱瓜酱茄……
(1)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2)联系上下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3. (13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
按照测算,卫星将于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
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
2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
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
其父束曰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
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
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
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
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
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
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
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
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
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
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929年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
士学位。
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
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 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
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
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
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
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
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
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
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
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
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
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
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
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
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戴史册。
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
C . 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
D . 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E . 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简要分析。
(3)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 (8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关于文中划线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朝济而夕设版焉”中划线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 . “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中划线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划线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中划线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 .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C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 .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3)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
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4)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 . 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 . 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5. (9分) (2018高二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
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
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
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
此指偶然相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是芋视乃友也无乃尔是过与
B . 以污贿不饬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 . 时、位之移人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 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弃甲曳兵而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童子试”是指明清两代取得进士资格的入学考试,凡应考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又称“童子”。
B . 本文通过记叙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一事的交往,告诫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
C .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由皇帝亲对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D . 塾本是西周设立于地方的初级学校。
书塾就是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称为塾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教材、学习年限不定,私塾在清代比较盛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②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③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 . 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 . 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 . 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2017·玉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2)
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受了以官爵高下来区分门第的观念的影响。
(3)
《逍遥游》中,庄子用水、风做类比后推出大鹏要展翅高飞也需要有力凭借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公司:
感谢贵公司多年来坚持招聘我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位,使他们可以用尽浑身的本事干一场。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与贵公司的合作,促进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勾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我校定于2019年1月12日开一个应届毕业生校园供需洽谈会,诚邀贵公司领导抽空参加。
最后,祝贵公司事业青云直上!
××大学外联办
2018年12月20日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高一上·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世。
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放下,为了更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请以“勇于放下”为题,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2-1、
2-2、
2-3、
3-1、
3-2、
3-3、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1、
4-2、
4-3、
4-4、
5-1、
5-2、
5-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1、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