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代表性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困难、尿潴留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健康均产生严重损害。

据相关临床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概率高达0.9%,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则高达4%~6%,且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不断调整,慢性心衰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常用药物类型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醛固醇受体拮抗剂等,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复合型药物,成分包括沙库巴曲及缬沙坦,能够有效阻滞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并且降低脑啡肽酶的活性,扩张血管,促进体液排泄[1]。

本研究以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 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符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相关规定;②患者均同意参与且积极配合本次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结合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舒张内径(LVEDD)、脑钠肽(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 步行实验(6MWT)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佳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8-1557-03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蓓蓓
作者单位:22640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医院心内科
教,强化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具体的用药方式,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8]。

我国药师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对于我国未来的用药管理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在进行患者的带药出院讲解时,通过个性化的资料宣教,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加高效的用药支持,保障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康复质量[5]。

综上所述,药剂科药学服务应用于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中,能够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得到提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4 参考文献
[1] 卢成伟.药学服务法在提高药剂科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应
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78-80.
[2] 童敏.药剂科特殊药品管理中PDCA 与鱼骨图分析法的
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8):124-126.[3] 朱绍云.药学服务法对提高药剂科药学服务质量的效果
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4):186-188.
[4] 骆碧云,王鹏,郑雪琼.运用PDCA 管理降低住院抗菌
药物使用强度[C]//.2020第25届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广东省药学会,2019:578-580.
[5] 王日相,沈毅,吴爱祥.药学服务法对提高药剂科药学
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34-137.
[6] 顾敏.药学服务法在提高药剂科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0):115-116.[7] 陆学工,李洋.浅析药学服务对药剂科抗菌药物合理应
用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14):128-130.
[8] 商移卷,周淼英.药剂科管理中PDCA 循环的应用与实
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02-103.
[2022-03-03收稿]
敏的患者;②抵触配合研究的患者。

采用随机抽签法结合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4.8±1.2岁。

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1~75岁,平均64.9±1.3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进行。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等。

1.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52,40mg)治疗,用量用法为:每次80mg,每日1次,持续用药4周。

1.2.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1,50mg×12s)治疗,用量用法为:每次25~100mg,每日2次,持续用药4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即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等级提升超过2级;有效即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等级提升1级;无效即症状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观察例数。

(2)心功能: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检测,包括左心舒张内径(LVEDD)、脑钠肽(NT-pro 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3)6min步行试验(6MWT):记录患者步行距离。

(4)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率,两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DD、NT-proBNP、 LVEF及6MWT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1514196.67
对照组301012873.33
χ2=4.706,P=0.030。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
组别
LVEDD(mm)NT-proBNP(pg/ml)LVEF(%)6MWT(m)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30)64.35±2.0551.57±1.45930.55±12.19213.31±10.1436.11±2.3144.24±1.57190.98±11.05423.34±10.14对照组(n=30)64.36±2.0455.35±1.46930.56±12.20430.98±10.1536.12±2.3040.03±1.56190.99±11.03375.09±10.15 t值0.01910.0620.00383.0980.01710.4190.00418.420 P值0.9850.0000.9980.0000.9870.0000.997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例数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总发生率(%)观察组30101 6.67
对照组30110 6.67
χ2=0.000,P=1.000。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变,其不仅会造成机体循环系统障碍,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慢性心衰的高发群体集中在中老年阶段,随着当前国内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健康。

慢性心衰病因在于患者因炎症、心肌病、心肌梗死等造成心肌功能损伤,心肌结构改变,进而降低心室泵血、充盈功能。

患者主要症状为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

因此,提高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视至关重要。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有效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因此也将其作为治疗该类患者的最基础药物,通常实际应用时会选择以ACEI为核心的联合用药模式,例如ACEI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多种方式。

虽然此类治疗方法在用药近期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通常远期疗效无法保障。

近几年所提出的心脏再同步化疗法的远期疗效相对较好,但所产生的医疗成本也远高于以往药物治疗,且患者具备明显的适应证才能应用,因而使得该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受到巨大的限制[3]。

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的抑制剂,根据相关研究,该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大幅降低脑啡肽酶的生物活性,使各种利钠因子的代谢功能受到抑制。

当脑啡肽酶活性受到抑制后,血浆中利钠因子的第二信使(即环磷酸鸟苷)浓度会快速上升,降低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同时可有效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当中的血管紧张素活性[4-5]。

同时由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复合型药物,其中包含的缬沙坦具有抑制心室结构重构的作用,大幅提升发病阶段患者心肌的运动耐力[6-7]。

根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在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慢性心衰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幅延长,且心脏功能指标中NT-proBNP明显下降,说明其慢性心衰病情得以抑制,身体对于运动的耐受度进一步提升,有效延长了慢性心衰的发展时间和患者的生存周期[8-9]。

同时,用药后患者的LVEDD 水平下降,LVEF水平提高,说明该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效应,提升心室射血功能。

药理学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使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1级至2级,射血功能可提升15%左右[10]。

另外,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用药后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证实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佳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4参考文献
[1]周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6):894-89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
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
病杂志,2018,46(10):760-789.
[3]程莹,胡彬.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J].健康必
读,2021(8):190,195.
[4]庄世虹,成蓓,贾海波,等.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
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结局
[J].微循环学杂志,2021,31(1):42-47,62.
[5]程希富,刘学谦,李学晋,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
性心衰对患者心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
临床,2021,21(2):13-14.
[6]熊小奇.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
心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35-37.
[7]李海静.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慢
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4):90-93.
[8]刘丽芬,郭婷婷,付悦,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
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
与临床,2021,21(14):2487-2488.
[9]戴雯莉,张京梅,林运,等.伊伐布雷定联合沙库巴曲
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
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5):566-569.
[10]曹洁.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51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6):75-77.
[2022-01-29收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