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 职 期 间
不羁的格瓦拉
雪茄与南美 英雄切· 格瓦拉总是 要联系在一起的: 一顶黑色贝蕾帽, 一支永远叼着的雪 茄,一头卷曲飘逸 的长发,一对深邃 忧郁的眼睛,作为 20世纪象征着蓬勃、 进取、力量、战斗、 叛逆的符号,他使 雪茄成为了经久不 息的世界时尚;而 雪茄让他成为了一 个介于神话和童话 之间的英雄偶像。
切•格瓦拉(1928.6.14—1967.10.9) 昵称“切”,在危地马拉得到的绰号“切” (Che),“Che”是一个西班牙语的感叹 词,在阿根廷和南美的一些地区被广泛使 用,是人打招呼和表示惊讶的常用语,类 似于汉语中的“喂”、“喔”等。本名埃 内斯托· 格瓦拉(Ernesto Guevara), 全名埃内斯托· 拉斐尔· 格瓦拉· 德· 拉· 塞尔 纳,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生、 作家、游击队领导人、军事理论家、政治 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经与卡斯特 罗并肩作战。自切死后,他成为了反主流 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 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 人士的象征。切· 格瓦拉出生于富裕的中 产阶级家庭,自小患有哮喘病。他年轻时 游历了整个拉丁美洲,并因亲眼目睹了贫 穷的无处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这些旅行 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断定各国根深蒂固的 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 方法便是进行世界革命。
格瓦拉在玻利维亚,摄于 1967年
1955年,格瓦拉同卡斯特罗兄弟在墨西哥城相 遇,当时卡斯特罗兄弟正在为重返古巴进行武装斗争 并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作准备。格瓦拉迅速加入了 卡斯特罗组织的名为“七· 二六运动”(以一次失败的 革命:蒙卡达事件的日期命名)的军事组织。1956年 11月25日,“七二六运动”的82名战士挤在“格拉玛 号”(Granma)小游艇上,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 (Veracruz)的图斯潘(Tuxpan)出发,驶向古巴。 1956年12月2日,比计划推迟了两天,他们在古巴南 部的奥连特省的一片沼泽地登陆,遭到巴蒂斯塔的军 队的袭击,只有12人在这次袭击中幸存。格瓦拉,作 为军队的医生,在一次战斗中,当面前一个是药箱, 另一个是子弹箱时,他扛起了子弹箱。从这一刻开始, 格瓦拉彻底从医生转变为了一名战士。剩余的游击队 战士,在马埃斯特腊山中安顿下来,并使革命队伍逐 渐壮大,得到了一些农民及工人的支持。在战斗中, 格瓦拉的超人的勇气及毅力、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对敌 人的冷酷无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包括卡斯特 罗的赏识。他很快成为了卡斯特罗最得力和信赖的助 手。到1958年初游击队员约有280人,在经历了一系 列战斗之后,到12月27日,革命军拥有了8000平方公 里土地和50万人民。1959年1月2日,革命军成功占领 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出逃。
切· 格瓦拉
切· 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 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极富传奇色彩的拉 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他参加了菲 德尔· 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 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革命 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之后,格瓦拉于 1965年离开古巴,到刚果(金)、玻利 维亚等国试图发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 1967年10月8日,因内奸泄密,格瓦拉 及游击队小分队在丛林中遭玻利维亚政 府军伏击,格瓦拉受伤被捕。次日,格 瓦拉被杀害。死后,他一直被视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有大量关于他的文艺作品。
童年格瓦拉
青年时代的格瓦拉
当他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格瓦拉时常 利用假期在拉丁美洲周游。1950年1、2月暑 假时,他游历了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走过了 约4000多公里的路程。1951年,他在自己的 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 格拉纳多(Alberto Granado)的建议下,决定休学1年环游整个 南美洲。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辆1939年产的诺 顿摩托车。他们于1951年12月29日出发,决 定的线路为: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洲, 经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到达委内 瑞拉。在路途的中间他们的摩托车坏掉了。格 瓦拉还在秘鲁的一个麻风病人村作了几个月的 义工。 在这次旅行中,格瓦拉开始真正了 解拉丁美洲的贫穷与苦难,他的国际主义思想 也在这次旅行中渐渐定型,他开始认为拉美各 个独立的国家其实是一个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经 济利益的整体,倘若革命则需要国际合作。离 家8个月后,1952年9月,格瓦拉乘飞机回到 了阿根廷,全家人都去机场迎接他。在他此时 的一篇日记中他写到: “写下这些日记的 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 我,已经不再是我。”
格瓦拉在这次旅行中所写 的日记后来被成册出版, 依此好莱坞于2004年拍 摄了电影《摩托日记》。 旅行结束后,格瓦拉开始 拼命复习,在1953年6月 1日,他正式毕业于医学 院。他本可成为一位受人 尊敬的医生,可是,这次 旅行彻底改变了格瓦拉。
切· 格瓦拉为这段旅行写下了《摩托车日 记》,其中前言写道:“写这本日记的人, 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 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 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再是过去 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 远远超过我所能预见的。”
早年
切· 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是一个 西班牙和爱尔兰裔家庭的长子。他出生证明上 的日 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一些资料认为他实际 上出生于1928年5月14日。他的出生证明被故 意修改,以掩饰他母亲在结婚时已怀孕的事实。 格瓦拉的父亲埃内斯托· 格瓦拉· 林奇的家族已 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是一个声誉卓著的家族。 他的祖先帕特里克· 林奇1715年出生于爱尔兰, 后经西班牙转辗来到阿根廷,在18世纪末,他 已成为了巴拉那河地区的总督。而他母亲塞莉 亚· 德· 拉· 塞尔纳· 略萨的家族也已在阿根廷生 活了7代,同样也是贵族家庭,祖先约 瑟· 德· 拉· 塞尔纳曾是西班牙最后一任驻秘鲁总 督。格瓦拉的父母于1927年结婚。
格瓦拉参加义务劳动
战争结束后,古巴新政府成立,格瓦拉被授予“古巴 公民”的身份。格瓦拉被任命为卡瓦尼亚堡军事监狱的检察 长,负责清除巴蒂斯塔时代的战犯(主要是政客和警察), 一些资料认为格瓦拉处死了156人,但一般认为,人数可能 高达600。1959年10月,并不懂经济学的格瓦拉被任命为国 家银行行长,开始对古巴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企 业收归国有,并实行了土地改革。1961年,格瓦拉又被任 命为工业部长。格瓦拉帮助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在古巴遭到美国经济封锁后,格瓦拉与苏联签定了贸 易协定。在这段时间内,他也因为其对美国的强硬态度而逐 渐闻名于西方。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是1962年赴莫斯科 谈判的古巴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并最终签署了苏联在古巴部 署核武器的计划。格瓦拉认为,安置苏联的导弹将捍卫古巴 独立,使古巴免于遭受美国的侵略。 1964年12月,格 瓦拉代表古巴出席联合国第19次大会,之后相继访问了阿尔 及利亚、刚果(金)等8个非洲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当 1965年3月14日回到古巴后,他与卡斯特罗在诸如对苏关系、 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等问题 、上的分歧日趋严重。不久他辞 去了自己的职务,4月1日他乘飞机离开了古巴,前往刚果 (金)。 在古巴担任高官期间,格瓦拉抵制官僚主义, 生活节俭,并且拒绝给自己增加薪水。他从没上过夜总会, 没有看过电影,也没去过海滩。一次在苏联一位官员家里做 客时,当那位官员拿出极昂贵的瓷器餐具来招待格瓦拉时, 格瓦拉对主人说:“真是讽刺,我这个土包子怎么配使用这 么高级的餐具?”同时格瓦拉周末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比 如在甘蔗地或工厂里劳动。
丛林战斗
格 瓦 拉 之 死
1967年10月在玻利维亚拉伊格 拉,格瓦拉游击队中的一个逃兵向 玻利维亚特种部队透露了格瓦拉游 击队的营地。1967年10月8日,当 格瓦拉在拉伊格拉附近带领巡逻, 特种部队包围了营地并且捉住了他。 他在他的腿受伤后投降。处死他的 是玻利维亚士兵马里奥· 特兰 (这个 中士后来2007年在古巴通过医疗福 利系统治疗了白内障)。他喝了一 点酒壮胆后进入房间,坐在椅子上 的格瓦拉站了起来。中士命令他坐 下,格瓦拉却说:“我知道你要在 这里杀死我。开枪吧,懦夫,你只 是杀死一个人而已,但你杀不死我 的信仰。”
格瓦拉曾以宣扬古巴革命的外交家之名横 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训练的民兵部队也在吉隆 滩战役击溃了美国雇佣军,并为古巴带来了苏 联的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其随后在1962年 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另外,他也是文笔锋利、 创作丰富的作家与日记作者,著有影响深远的 游击战指南,及关于他横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 车旅行的畅销自传。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 先后前往刚果(金)及玻利维亚试图点燃革命 火种。在刚果(金)的军事行动受挫后,格瓦 拉到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活动,最后因为当地 农民出卖,被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的玻利维 亚政府军逮捕,惨遭枪决。 格瓦拉是名极 富传奇英雄色彩的历史人物,被誉为“人间的 耶稣”、“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 诃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 人”、“浪漫冒险家”。格瓦拉常现身于传记、 回忆录、文章、纪录片、歌曲、电影,甚至电 子游戏中也有他的身影,对其的褒扬远多于批 判。《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 影响力人物。阿尔贝托· 科尔达为他拍摄、命名 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被人们美誉为 “世上最知名、最有魄力的照片”。出现在T恤 上次数最多的照片
访问中国
1965年4月23日,格瓦拉从坦桑尼亚穿越坦噶尼喀湖,前往刚果。格瓦拉 向刚果起义军队传授游击战术,他的计划是利用刚果坦噶尼喀湖西岸的解放区 作为基地,训练刚果及周边国家的革命武装。此时格瓦拉已经37岁,而且并没 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经验(他的哮喘使他免于在阿根廷服兵役),他的战斗 经验大都来自古巴革命。 与刚果政府军一道的美国中情局人员,此时正全 程监控格瓦拉部队的对外通信,以便于在格瓦拉的游击队来袭前能先发制人、 截断其补给线。格瓦拉在此役所期许的是能够向当地的辛巴人灌输古巴共产主 义革命思想及游击战术,将他们训练成一批骁勇善战的游击队。事后格瓦拉在 他的《刚果日记》里回忆,当地人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愚笨、漫无纪律、内部 纷争不休是导致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同年,在非洲丛林吃足了7个月的苦 头之 后,病弱的格瓦拉沮丧地与他剩存的古巴战友离开刚果(有6个伙伴没能 活着离开)。格瓦拉一度考虑将受伤士兵送回古巴,自己留在刚果丛林里战到 最后一刻,用生命为革命竖立典范。不过,在几次徘徊后,格瓦拉经不住同志 们的苦苦哀求,同他们一起离开了刚果。离开刚果的格瓦拉并没有因此回到他 熟悉的古巴。在卡斯特罗公布的格瓦拉道别信里,格瓦拉宣称他将切断与古巴 的一切联系,投身于世界其他角落的革命运动。为此,格瓦拉深觉在道义上他 不应回古巴。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格瓦拉极其低调地游走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 斯萨拉姆、布拉格以及东德。这段时期,格瓦拉除了记载他在刚果的经过外, 还开始起草两本书,准备对经济学及哲学加以论述。在卡斯特罗获悉格瓦拉的 下落后,极力要求他的老同志回到古巴。格瓦拉则明确地声明,除非是为了在 拉丁美洲国家进行革命活动,因地利之便,他会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回到古巴 进行筹备工作外瓦拉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 后结识了劳尔· 卡斯特罗与菲德尔· 卡 斯特罗,加入他们的七· 二六运动, 怀抱着推翻亲美的独裁者富尔亨西 奥· 巴蒂斯塔的理想、乘着格拉玛号 返回古巴。不久,格瓦拉便在起义者 中崭露头角,晋升为纵队司令,军衔 为少校。他亲自指挥并参与了很多著 名的战役,如:“以少胜多的圣克拉 拉战役,决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后胜 利。”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加入 古巴[1],并在革命政府中担任了数 个要职,包括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 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政 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