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试题-莆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文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于答题卡中。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秦燕两国可以通婚②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④晋国是姬姓封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15.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6.下图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7.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8.据明代《海澄县志》记载:(漳州月港)“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泛指交际应酬)皆夷产”,成为“闽南一大都会”。

这反映了当时月港
A.对外贸易频繁 B.民营手工业发达
C.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社会习俗西化
19.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20.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欧洲复兴计划”中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B.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C.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1.右图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
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C.“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22.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
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
自然科学(“格致”课)。

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
式普通中学教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B.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C.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
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2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24.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

从创作风格看,
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第11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第40 ~
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
38.(37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三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

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

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

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利的分配呈现怎样的变化?(6分)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9分)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认识。

(8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
人”?(8分)
选考部分
41.历史(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

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彼)。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经济和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8分)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

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7分)
42.(政治)(11分)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做答时请填涂题号。

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挖掘就业潜力的产业。

目前,安徽省作为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加快打造中部创意市场的战略,把创意产业作为今后发展重点,大批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被纳入安徽的行动计划中,全省在建和拟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达65个,发展的集群态势日益显现。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11分)
12——1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二.主观题
38.答:(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

(2分)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4分)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

(6分)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使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9分)
(3)认识: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分)但它是清王朝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分)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政体,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历史性的进步。

(3分)
(4)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3分)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照搬美国共和政体,它在中国缺乏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基础,最终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实践失败。

(5分)
41.答:(1)政策不同:①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

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

(4分)
影响:梭伦改革使雅典成为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经济政策;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