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5-2019年
第16期(总第164期)
一、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低
中年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阅读非常多的书本或者是素材,而是要求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精华。

所以,对于阅读过程,也应该去粗存精。

正如培根名
言:读书精华之处细读、精读,有的书只需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这也就更加说明了阅读方法的重要性,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基础以及文本的内容、特点、结构等,引导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

阅读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了解文章中的精华与粗浅之处,还需要根据需要,在进行精读的过程
中,有选择地朗读、摘录、品读或者是写作出读书心得等。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文的教学
过程,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应该以读为主。

精读段落可以选择“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一直到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一段。

从中了解蚕的转变过程,读出昆虫世界的神秘与兴趣。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朗读。

一是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顺文章内容;二是画出重点朗读,读出文章中重点的段落;三是带着情感朗读,读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四是升华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从这几点出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
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二、阅读写作整合,促进思维活跃
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把阅读积累素材、写作
方法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能够在学习素材之后更好地应用素材,也就实现了学与用的结合。

学生升到二、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任务,就应该是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掌握更好的写作方法。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为写作奠定素材基础,写作是对阅读效果的强化。

可以通过加强低年段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整合读写方法,才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摘录好的段落、句子、结构等,深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一篇关于《月亮湾》
的文章,这篇文章是采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的好材料。

文章写出了月亮湾房前屋后不一样的景色,表达作者自己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分析家乡的景物有哪些,它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组织的,有哪些美词美句。

同时通过全篇阅读,引导学生写出阅读心得。

基于阅读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写作,可以对身边景物进行描写等。

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活跃了学生思维,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
高效学习 实效提升
庞茜
摘 要:小学低年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本阅读基础,识字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也有所提升,在二、三年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对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建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二、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基于这些要求,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文章从提升阅读能力、整合阅读与写作、加强个性阅读、鼓励提出疑问、借助网络信息、加强课外阅读这几个方面讲述了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广东 广州 510310)
中图分类号:G623.2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高效学习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35-02
——谈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036-2019年第16期(
总第164期)力的提升。

三、加强个性阅读,深化阅读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
差异,因材施教,把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教
学活动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良好
个性的塑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
差异,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指导标准,基于学生认知水
平,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
学生阅读能力。

仍以《月亮湾》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
试自主阅读,并说出初次阅读后的感受,对内容有哪些
初步的理解。

再组织小组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不同段落
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引导学生个性阅读,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出发:第一,文中有哪些美词美句?文章写出了
怎样的画面?文章由哪些景物组成?它们之间是按什么
顺序组合在一起的?第二,文章的哪些描写非常精彩,写
出了月亮湾的哪些景物?第三,自主交流与谈论,文章
中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
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的个体思想
和阅读心得予以支持,并帮助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塑
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鼓励提出疑问,激励求实创新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背景下,以及受传统的思想观
念的束缚,我国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质疑能力,尤其是小
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
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
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小学
阶段是学生个性塑造阶段,也是学生的性格养成阶段,在
该阶段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还
要帮助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需
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自我分析与思考能力、创
新能力等。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这篇文
章讲述了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如何克服自身缺陷成为
一名京剧大师的事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自
己的疑问:梅兰芳遇到了什么苦难?梅兰芳有没有放弃
过学艺?结合图片,通过梅兰芳的眼睛看出了什么?生
活中,你们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你是如何解决它们
的?请举例说明,并与其他同学讨论。

阅读教学过程
中,教师一步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提升
学生综合能力。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学习心得,并对
生活中遇见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法进行叙述。

五、借助网络信息,促进质量飞跃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
便,也使信息交流与沟通更加快捷。

小学语文书本的阅
读量是有限的,学生能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基于课
文,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这就需要学生有找寻答案、
探究结果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多阅读课文的基
础上,多从网络上搜集相关有价值的资料。

利用互联网,使
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年级下册《蚂蚁与蝈蝈》一文,教师如
果单纯从文章入手讲解蚂蚁与蝈蝈在食物储存上的区
别,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先预习,对
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再结合学生自主思考时产生的疑
问,做好初始阅读记录,并对记录的话题展开信息的搜
集。

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与蝈蝈入手,激发学生对
蚂蚁与蝈蝈生活习性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获
得自身的情感体验,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信息,提升学
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强化阅读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

六、加强课外阅读,实现积累提升
阅读的延伸与扩展,是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
生知识的关键。

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二、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
不断丰富阅读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为以后的学
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由于很大一部分小学二、三年级学
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
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校应提供更多
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和讨论心得活
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这篇文章时,教
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对
相类似文章进行阅读,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让
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
进取。

阅读《狼与小羊》,让学生懂得跟像狼这种蛮不
讲理的坏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这样有
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从而总结每篇文章的主
要情感和思想,以此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积累的基础阶段,在该过程的
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
施教,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
创新能力的提升。

小学阅读教学,还应该借助现在的科
技手段,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的资料,扩大学生
知识面,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应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整
合,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写作
能力。

低、中段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分
析学生的心理变化,打造属于现阶段学生需要的阅读教
学新模式,使学生写作水平能够稳步提升,不断培养学
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余佳.巧抓语言训练点——浅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
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7).
[2]刘媛.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课外作业设计策
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8).
[3]李蕴.论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D].长
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华微微.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J].新课程(小学版),2017(4).
作者简介:庞茜(1976—),女,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