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第1章 关注营养平衡(5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1课时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课标要求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课标解读
1.从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等方面认识葡萄糖。

2.了解葡萄糖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生理过程。

3.掌握葡萄糖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学地位
本课时知识与必修2中“基本营养物质”紧密相联。

本课时侧重讲授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转化及供能原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同时也为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以及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奠定知识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
甘甜的西瓜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丝丝清凉,冲一杯葡萄糖水为疲劳的身体补充能量。

糖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葡萄糖吗?你了解糖类在人体内发生哪些变化吗?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为什么血糖低了会头晕?一定有许多与糖类有关的问题困扰你吧?让我们认真学习本节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吧!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①今天你吃糖了吗?
②自然界中哪些物质富含葡萄糖?怎样证明?
③葡萄糖在人体内怎样提供能量?⇒步骤2:自主预习。

结合【课前自主导学】内容预习教材P4、P5、P6内容,能够完成填空并回答思考交流问题。

⇒步骤3:问题探索。

学生回忆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提出实验方案。

⇒步骤4:实验引导,难点突破。

(1)实施实验1-1,做银镜实验。

(2)结合【课堂互动探究】突破本节重点难点。


步骤5:课堂小结,达标测评。

(1)结合【课堂小节】准确提炼本节要点。

(2)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作出评价和点拨,检测掌握程度。

(3)安排课下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
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

3.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给能量的
物质。

1.根据葡萄糖的结构掌握葡萄糖的性质,能
够正确书写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重点)
2.掌握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能够用
化学方程式描述葡萄糖的供能原理。

(重难
点)
糖类概述
1.组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化学组成大多符合通式C n(H2O)m,因此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

2.分类
糖类――→
分类标准:能否水解
及水解产物多少⎩⎪

⎪⎧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能发生水解生成多分子单糖的糖。

3.典型代表物质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代表物名称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分子式C6H12O6C12H22O11(C6H10O5)n(C6H10O5)n
1.糖类都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吗?符合通式C n(H2O)m的物质都是糖类吗?
【提示】有些糖的组成并不符合通式C n(H2O)m,如鼠李糖(C6H12O5);有些组成符合通式C n(H2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
实验步骤
现象试管内壁有银镜产生
化学方程式2Ag(NH3)2OH+CH2OH(CHOH)4CHO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
结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银镜,这说
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3.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葡萄糖+O2(氧化)CO2+H2O提供能量转变脂肪构成机体
合成
水解
糖原储备能量
2.做银镜反应实验时,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加快银镜现象的出现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

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使反应受热均匀,温度相对较低,从而使银缓缓析出,规则排列形成银镜;直接加热时形成的银镜不均匀,附着不牢固,甚至不能形成银镜。

3.人生病时一般不能正常饮食,医生会给病人注射葡萄糖溶液,这是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有利于恢复体能。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①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哪些? 【提示】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CH 2OH —CHOHCHOHCHOHCHOH —CHO ,官能团为羟基(—OH)和醛基(—CHO),具有醇类与醛类物质的性质。

②回顾必修2中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葡萄糖是否具有类似性质? 【提示】 羟基(—OH)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 2,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由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因此也具有类似性质。

③醛类物质具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
【提示】 醛基(—CHO)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如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的反应,同时醛基也具有弱氧化性,能够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葡萄糖醛基(—CHO)
氧化反应: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H 2OH(CHOH)4CHO +
2Ag(NH 3)2OH ――→△
CH 2OH(CHOH)4COONH 4+H 2O +2Ag ↓+3NH 3(此原理可用于工业制镜、制瓶胆)
加成反应:与H 2加成生成己六醇。

CH 2OH(CHOH)4CHO +H 2――→催化剂

CH 2OH(CHOH)4CH 2OH 羟基(—OH)
可与活泼金属钠反应生成H 2。

酯化反应:1 mol 葡萄糖最多可与5 mol CH 3COOH 反应生成酯和水。

――→被O 2完全氧化
C 6H 12O 6(s)
+6O 2(g)―→6CO 2(g)+6H 2O(l)+能量(人体供能原理)
银镜反应的“四注意”
(1)实验中所用试管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久置,否则可能发生爆炸。

(3)加热必须用热水浴,加热过程中不可摇动试管,否则难以形成银镜。

(4)实验完毕,试管上的银镜可用稀硝酸洗涤,其反应为:3Ag +4HNO 3(稀)===3AgNO 3+NO ↑+2H 2O
(2013·广州高二检测)根据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作答:
(1)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时,被氧化的官能团是______,该官能团被氧化成________。

(2)银镜反应中,1 mol 葡萄糖转移________mol 电子,还原得到________mol Ag 。

(3)1 mol 葡萄糖与乙酸反应成酯,理论上可得______g 葡萄糖五乙酸酯。

(4)1 mol 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CO 2与H 2O ,需标准状况下O 2的体积为________L 。

【解析】 银镜反应是醛基的性质,醛基被氧化得氧,氧化成羧基;一个醛基得一个氧
原子,C 的化合价升高2价,转移2个电子,可还原2个Ag +
;1 mol 葡萄糖可与5 mol 乙酸反应,生成1 mol 葡萄糖五乙酸酯和5 mol 水,故1 mol 葡萄糖五乙酸酯的质量为(180
+5×60-5×18)g=390 g;根据葡萄糖被氧化的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H2O(l),或根据C6H12O6与氧化产物CO2与H2O的原子守恒,可知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与H2O时需6 mol O2。

【答案】(1)醛基(—CHO) 羧基(—COOH) (2)2 2 (3)390 (4)134.4
酯化反应勿忘水
羟基(—OH)与羧基(—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即R—OH+R′—COOH→R′—COOR+H2O,在书写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或进行相关计算时切勿漏掉水。

已知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B.1 mol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能生成1 mol Ag
C.0.1 mol葡萄糖与足量钠反应,得到0.25 mol 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解析】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燃烧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A正确。

1 mol 葡萄糖能生成2 mol Ag,B不正确。

1 mol葡萄糖含5 mol羟基与足量的钠反应可生成2.5 mol H2,C正确。

葡萄糖与甲醛的最简式都是CH2O,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各元素含量相同,充分燃烧耗氧量也相同,D正确。

【答案】 B
【教师备课资源】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说明:(1)此反应可用于检验醛基(—CHO)。

(2)定量关系:R—CHO~2Cu(OH)2。

(3)实验时,Cu(OH)2须新制,可直接加热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Cu(OH)2会分解。

(4)此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测。

糖尿病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常见病,常表现为尿糖含量高。

控制尿糖,可有效控制病情。

有一种尿糖检测试纸,将试纸浸入鲜尿中,取出后,以试纸颜色变红的程度,与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较,以确定尿糖的浓度。

简要回答:
(1)这种检测尿糖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尿糖试纸是将滤纸剪成小条,在一种浊液中浸润,在一定条件下干燥而成。

指出该浊液中的最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该浊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

检测尿糖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答案】(1)葡萄糖将Cu(OH)2还原成红色的Cu2O沉淀
(2)Cu(OH)2
(3)碱性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指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
B.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 m(H2O)n
C.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糖
D.分子中含一个官能团的糖称为单糖
【解析】A项,比如乙醇不是糖类;B项,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通式一般是C m(H2O)n,但也有不符合该通式的糖,例如鼠李糖C6H12O5;D项,不能再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答案】 C
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①②
【解析】玉米和大米中富含淀粉;豆油中富含油脂;鱼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D
3.葡萄糖不具有的性质是( )
A.葡萄糖和H2发生加成反应
B.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葡萄糖和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D.葡萄糖和NaOH溶液反应
【解析】葡萄糖为多羟基醛,结构中有—OH和—CHO两种官能团。

—CHO既可被H2加成还原,又可被Ag(NH3)2OH或Cu(OH)2氧化;—OH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D
4.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 ) A.直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合成糖原
C.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
D.随尿液排出体外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为:分解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会含有葡萄糖,如果有,说明身体有病了。

【答案】 D
5.工业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时,常用________作还原剂,反应时该糖中的________基被氧化成________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葡萄糖是多羟基醛,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

【答案】葡萄糖醛羧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1.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俗称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分解成碳与水
B.食品越甜,含有的糖分越高
C.病号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溶液,这是利用葡萄糖在体内水解释放能量的原因
D.糖类一般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解析】糖类不一定有甜味,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葡萄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单糖,它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答案】 D
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糖可溶于水,多糖不易溶于水
B.单糖比多糖要甜
C.多糖可水解,单糖则不能
D.多糖和单糖的实验式相同
【解析】多糖是单糖脱水而生成的,实验式不同。

【答案】 D
3.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
A.加成反应B.聚合反应
C.水解反应D.氧化反应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是缓慢氧化反应释放热量。

【答案】 D
4.(2013·佛山高二检测)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桂圆、红豆、糯米的主要成分本身就是糖
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慎重
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解析】由于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多余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引起糖尿病。

如果食品中有糖类,其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则该食品对糖尿病患者不适宜。

在该八宝粥中,桂圆、红豆、糯米中含淀粉,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故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答案】 B
5.下列关于银镜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将AgNO3溶液加入到过量的稀氨水中
B.为加快反应的进行,应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C.为使试管内壁上均匀地镀银,应一边加热一边轻轻摇动试管
D.做完实验的试管应用稀硝酸进行及时清洗
【解析】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将稀氨水逐滴滴入稀AgNO3溶液中,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为加快反应进行且得到均匀的银镜,应用水浴加热且加热过程中不能摇动试管;因为Ag能溶于稀硝酸,故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用稀硝酸及时进行清洗,否则长久放置易产生爆炸性物质。

【答案】 D
6.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 )
A.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
D.每克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多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直接参加新陈代谢。

【答案】 C
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有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糖尿
B.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切除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凡是有甜味的食物都含有葡萄糖
D.医疗上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测定患者尿中葡萄糖的含量
【解析】有甜味的食物不一定都含有糖类,更不一定都含有葡萄糖,还有可能是其他糖类,例如:果糖、蔗糖等。

【答案】 C
8.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会使胃肠缺乏锻炼,造成体内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B.人体内的葡萄糖可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C.一部分葡萄糖被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糖原不能再转化为葡萄糖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变为脂肪,过多食用糖类易使人发胖
【解析】葡萄糖被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糖原在人体需要时又可以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稳定或提供能量。

【答案】 C
9.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
(1)银镜反应时,需氢氧化二氨合银_______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_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与醋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________g醋酸。

(3)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葡萄糖属于双官能团物质,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羟基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一分子葡萄糖有5个羟基,因此最多可以与5分子的乙酸反应。

【答案】(1)2 葡萄糖酸铵
CH2OH(CHOH)4COONH4
(2)300
(3)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
10.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氧气、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的5倍,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该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求:
(1)实验式。

(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不稳定,推导出它的结构简式。

【解析】据“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氧气、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可得出实验式为CH2O,再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实验式的5倍”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然后确定它的分子结构:“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该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首先说明该糖分子中同时有羟基和醛基,根据“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计算出羟基数目为4个。

【答案】(1)CH2O (2)150 C5H10O5
(3)CH2OHCHOHCHOHCHOHCHO
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
●课标要求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课标解读
1. 从来源、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认识淀粉和纤维素。

2.了解淀粉、纤维素在人体中的转化方式及相关化学反应。

3.了解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地位
本课时知识在葡萄糖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多糖与单糖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多糖通式的含义。

本节知识与必修2中“基本营养物质”紧密相连,同时也为本册第二章中“合理选择饮食”一节打下基础,做好知识储备。

●新课导入建议
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上南北有异,主食上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

你了解大米和面粉的主要成分吗?你知道他们在人体内如何消化提供能量吗?这一节我们来揭开它们的奥秘。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1)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物质,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淀粉和纤维素能否转化为葡萄糖,怎样用实验证明?
(3)纤维素有哪些生理功能?⇒步骤2:阅读理解,发现问题。

(1)阅读教材,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内容,理解并记忆相关基础知识。

(2)找出自学过程中的疑点、难点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

⇒步骤3:重点讲解,实验探究。

(1)结合【课堂互动探究】内容和例题重点讲解本节重点和难点知识。

(2)设计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方案,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做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实验。

⇒步骤4:课堂小结,达标测评。

(1)结合【课堂小结】准确提炼本节要点精华。

(2)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内容,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点拨。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2.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

(难点)
2.掌握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重点)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
(1)组成
分子式:,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
溶解性:冷水中不溶,在热水中淀粉颗粒膨胀,部分溶解。

甜味:无。

2.淀粉的水解
(1)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为:
2(C 6H10O 5,淀粉)n +n H 2O n C 12H 22O 11麦芽糖 , C 12H 22O 11麦芽糖+H 2O2C 6H12O 6葡萄糖。

(2)淀粉也可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为: (C 6H10O 5n ,淀粉)+n H 2O n C 6H12O 6葡萄糖 。

试管1 试管2 试管 3
实验步骤
加入0.5 g 淀粉
和4 mL 水,再向
其中加入几滴碘
溶液 在试管2中加入0.5 g 淀粉和4 mL 的硫酸溶液,加热3~4分钟,然后把得到的溶液分成两部分分装在试管2和试管3

滴加几滴碘水
用NaOH 溶液中和试管中的硫酸溶
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实验 现象 溶液变蓝
溶液不变蓝
有光亮的银镜形成
结论 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
(C 6H10O 5n ,淀粉
)+n H 2O n C 6H12O 6葡萄糖
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2Ag ↓+3NH 3+H 2O
1.馒头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提示】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2.淀粉水解液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加入NaOH 溶液中和硫酸?
【提示】 因为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加NaOH 溶液中和起催化剂作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1.(1)组成
分子式:(C 6H 10O 5)n ,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
颜色:白色;气味和味道:无;结构:纤维状。

2.纤维素的水解
(1)在浓H 2SO 4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C 6H10O 5n ,纤维素)+n H 2O ――→催化剂

n C 6H12O 6葡萄糖。

(2)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不能作为营养食物。

3.纤维素的应用与生理功能
淀粉和纤维素的比较
①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二者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二者是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不是。

因为淀粉和纤维素均为混合物,故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
【提示】取少量待测液置于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碘水,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淀粉,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无淀粉存在。

③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条件相同吗?哪种物质更难水解?
【提示】不同。

淀粉在稀酸或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纤维素在浓酸或稀酸并加压下水
名称淀粉纤维素分子通式(C6H10O5)n(C6H10O5)n n值几百到几千约几千
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到几十万几十万到几百万
分子结构关系
都是由C6H10O5结构单元构成的高分子,但分子内C6H10O5结构单元数目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物质属类多糖: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
自然存在植物的块根或种子中一切植物中均含有
物理性质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不溶
于冷水,部分溶于热水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具有纤维状结
构的物质。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
般的有机溶剂




水解
在稀酸或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

水解
逐步进行,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
的化合物,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浓酸或稀酸并加压或有关酶(不是淀
粉酶)的催化下,逐渐水解,最终水
解生成葡萄糖
加碘水淀粉与碘作用呈现蓝色与碘不反应
名称淀粉纤维素
主要用途
作为人和动物的食物,作工业原料(制
造葡萄糖和酒精等)
用于纺织工业、造纸、制造硝酸纤维、
醋酸纤维、黏胶纤维等,作动物的食

下列对淀粉、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组成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淀粉、纤维素互为同系物
B.它们都不溶于水,在热水中颗粒会膨胀破裂,发生糊化作用
C.它们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淀粉是还原性糖,纤维素是非还原性糖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都用(C6H10O5)n表示,但由于n值不同,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具有糊化作用的是淀粉,而淀粉和纤维素本身均无还原性,均属于非还原性糖。

【答案】 C
(1)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

(2)淀粉溶液遇到I2溶液变蓝色,但遇到I-不变色。

(3)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可产生还原性糖,但它们本身均为非还原性糖。

1.淀粉与纤维素是重要的多糖,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①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但咀嚼后能感到有甜味
②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人吃棉花与吃面粉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③淀粉与纤维素都是由多个单糖单元构成的,它们都可与某些酸发生酯化反应
④米、面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棉花与羊毛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A.仅①②③B.仅①②
C.仅①③D.①②③④
【解析】淀粉与纤维素都是由多个单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可水解成葡萄糖,故它们结构中都应有羟基,都可发生酯化反应;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人体中由于没有纤维素水解酶,故纤维素不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

怎样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
①淀粉完全水解的方程式怎样书写?
【提示】(C6H10O5)n+n H2O n C6H12O6
②淀粉和葡萄糖在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如何利用实验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提示】淀粉没有还原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可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检验淀粉的存在,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1.淀粉水解程度检验的操作流程
稀H2SO4
水解液中和液(呈碱性)
淀粉溶液――→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现象A 现象B
2
序号现象A 现象B 结论
1 溶液变蓝色未出现银镜淀粉尚未水解
2 溶液变蓝色出现银镜淀粉部分水解
3 溶液不变蓝色出现银镜淀粉完全水解
(1)醛基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在酸性条件水解得到的水解液必须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后,再进行银镜反应。

(2)检验淀粉的存在应在加入NaOH溶液之前进行。

因为如果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若碱过量I2与NaOH会发生反应,这样即使有淀粉存在也不变蓝。

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稀硫酸
水解液中和液
方案甲:淀粉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