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课时提升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高操练 (四十三 )中国地理简况(2014 长·沙模拟 )2012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同意建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疆。

波及岛屿面积13 平方千 M ,海疆面积 200 多万平方千 M 。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读图,回答1~2题。

1.三沙市隶属 ()
A.台湾省B.海南省
C.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
2.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A.察看南海周边局势变化
B.促使海南省城市化进度
C.增强对岛屿和海疆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答案:
解读:第 1 题,联合我国行政区的区分可知,三沙市位于海南岛南部,属
于我国海南省。

第 2 题,三沙市固然岛屿面积不大,但海疆面积广阔,对保护
国家安全,增强对岛屿和海疆的管理意义重要。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栽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 3~5 题。

3.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陕甘宁地域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域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域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域一年三熟
4.影响图中 M 、R 两地收获日期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5.图中 N 地与 R 地对比较,收获时间差别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 A.比 R 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 R 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 R 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 R 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答案:
解读:第 3 题,冬小麦主要散布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所以冀鲁豫地域是冬小麦的主产区,该地区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第4题,图中 M 地位于北方地域, R 地位于南方地域,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别使M 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 地。

第 5 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散布特点可知,N 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 5 月 1 日。

N 地位于四川盆地,因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
冬天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域的R 地优胜,所以冬小麦收获较早。

读山西省最近几年来的家产构造图,回答6~7题。

6.该省家产构造的变化是()
A.第一家产比重略有上涨
B.第二家产的比重开始降落
C.第二家产的比重连续上涨且占有主导地位
D.第三家产的比重降落幅度最大
7.该省的主导工业是()
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
答案:
解读:第 6 题,山西省家产构造的变化是:第一家产比重降落,第二家产
的比重连续上涨且占有主导地位,第三家产的比重降落,但降落幅度小于第一
家产。

第 7 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主导工业是能源工业。

(2014 温·州模拟 )以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多年均匀等温线变化表示图。

读图,回答 8~9 题。

8.图中甲、乙两处的数值最可能分别是()
A.20 ℃、10 ℃B.15 ℃、 10 ℃
C.20 ℃、0 ℃D.15 ℃、0 ℃
9.1951~2000 年,我国天气变暖最显然的地域为()
A.青藏高原B.南方地域
C.华北地域D.东北地域
答案:
解读:第 8 题,图中甲处位于四川盆地邻近,地势低,且北部山脉阻拦了冬天风,致使气温比同纬度地域高,故甲处数值最可能为20 ℃,乙处位于青藏高原,依据等值线变化规律能够判断等温线数值为0 ℃。

第 9 题,图中显示东北地域多年均匀等温线,即0 ℃、 5 ℃两条等温线向北偏移最为显然,故天气变暖最显然的地域为东北地域。

(2014 济·南一检 )下表表示我国四种农作物栽种的适合天气条件。

读表,回答 10~ 11 题。

农作物生长久均匀气温 (℃)≥10 ℃积温 (℃)降水量 (mm)日照时数 (小时 )
①18~30>3 500> 600> 800
②20~30>3 500350~1 000>2 000
③15~18>1 600200~ 500> 800
④20~30>8 000>1 500>2 000
10.四种农作物中,适合在鄱阳湖平原栽种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成都平原不适合栽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由是()
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
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
答案:
解读:第 10 题,经过剖析表中信息可知,①② 两种农作物所需要的积温较高,均超出 3 500 ℃,适合在鄱阳湖平原栽种。

④农作物所需积温太高,不适宜在鄱阳湖平原栽种。

第11 题,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整年降水量较大,阴
雨天许多,日照时间短,而农作物②的生长条件要求光照时间较长。

读“ 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散布及发展规划图”和“ 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次图”,回答 12~13 题。

12.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对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整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内部,水汽不易发散
C.四时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固核多
13.成渝经济开发区 ()
A.北部家产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家产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家产
D.环境干净是吸引家产转移的主要条件
答案:
解读:第 12 题, B 项错在“ 内部”,重庆在四川东部,又被叫做“ 山城”,因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围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其实不是在四川盆地内部。

C 项错在雨季更多。

雾的本质是空气中的水含量达到过饱和,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
是有水汽,另一个是有降温冷却过程,使得水汽凝固。

而重庆雨季,即夏天,高温多雨,虽有水汽,但无降温过程,水汽没法凝固,形成不了雾。

(且由图可以判断 )D 项也不对,凝固核多是降水的必需条件,不是雾形成的条件。

假如凝结核多也就不会有雾了,就直接降水了。

第13 题, A 项错误是因为长江要在宜昌段才开始有通航,其上游落差大,没法通航。

B 项重庆为山城,特别南部毗邻武陵山、大娄山,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自然不好。

D 项错误是因为重庆吸引家产转移,主假如因为自然资源丰富( 由图中能够看见,各样自然资源广布),另一原由是重庆作为直辖市,经济发达,资本充分;且与东部沿海对比,
重庆的劳动力价钱、土地价钱都相对廉价。

所以致使家产转移。

(2014 汉·沽月考 )跟着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地
区经济的“ 新三大地带”的区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
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回答 14~ 15 题。

14.地区的区分应依照必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地区区分自然因素指标的

() A.天气B.地形
C.洋流D.植被
15.限制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由是()
A.资本、技术、人材贫乏
B.农业基础单薄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
解读:第 14题,地区的区分是陆地域域的区分,它与洋流没关。

第15题,限制西部地域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资本、技术、人材贫乏。

16. (2014 ·尔滨检测哈 )阅读资料及图,回答以下问题。

河南是当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 想念”“ 三全” 等众多著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跟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停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
“中国粮仓”变为了“国人厨房”。

(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点。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域农业发展情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
部某地的一个乡村进行了社会检查,获取下表资料:
水田面水稻单产销售稻机械工程
家庭(户)人口(人)耕地(亩)
类型积(亩)(千克/亩)M(千克)(台)数据26938256 1 160 6 4962依据以上资料剖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

答案: (1) 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①水利工程:
防洪、除沙 (防淤 )、防凌汛、发电、浇灌、供水等。

②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域水
资源欠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 (小麦 )主产区,原料充分;铁
路干线连结南北、贯穿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合理化建议:调整
农业家产构造;发展乡镇公司,加速乡村劳动力转移;适量扩大经营规模,提
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解读:第(1) 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第(2)题,①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作用是防洪、
防沙、发电、浇灌等,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作用是缓解华北地域水资源
欠缺问题。

第 (3)题,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交通、劳动
力、市场等方面剖析。

第(4)题,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河南人多地少,生产规模
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其解决举措可针对存在问题解答。

17.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地可能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是()
A.温带水果加工B.热带水果加工
C.海产品加工D.棉纺织加工
(2)A 海疆最近几年来在夏天常常出现一种大海污染现象,这类污染现象是
________,试剖析其出现的原由。

(3)B地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 世纪70 年月从前影响这一地
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4)简述最近几年 B 地域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 (1)A (2)赤潮大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办理排入大海,海水养
殖业的扩大等。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
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4)煤炭资源渐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良,(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 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会。

解读:此题主要考察我国工业的散布及特点等有关知识,解答时应第一依
据图中经纬度确立该地区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第(1)题,图中降水量显示了此
地域是温带季民风候区。

甲地域不靠海,不宜发展海产品加工。

辽中南也不是
棉花主产区,而是温带水果产区。

第(2) 题, A 海疆为渤海,排入污水多,易出
现赤潮现象。

第 (3)(4)题,辽中南的发展是成立在资源、交通等基础上的,近几
年其资源情况、交通情况均发生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