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中的“龙”,是远古至上古时代的授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卦中的“龙”,是远古至上古时代的授时
天上的东宫苍龙七宿,就是《乾》卦中记载的“潜龙”、”飞龙”,是中国远古至上古时代的授时星象。
为便于读者与实际星象做对比,按现代星图上的苍龙七宿。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所附的彩色星图。
现在约初夏时节的四五月份,黄昏时仰观南天,这七个星座正完整地横亘在南天,时差与《周易》成书的年代相比,推迟了约一个半月,或接近两个月。
再对照《尚书·尧典》记载的“四仲中星”,按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的推算,为公元前2400年时的天象。
而考古所见,用艺术形象表示的东宫苍龙,则远在公元前3000年或4000年之前,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上述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的星图,为公元前433年之前的遗物。
由此,考古资料所见的“龙星”,跨度已有三四千年之久,其文化的传承,则是直至今天。
为之,要确定中国天文学起源的具体年代,是比较闲难的,这里只能以《周易》一书为准,即文王演易的时代,中国赤道坐标系的天文学已经形成。
再从神话考古去追源,便是孔子著《易传》时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的时代。
(一)“初九潜龙”为冬至岁终大祭的观象工作
参照天上的东宫苍龙形象,解读《乾》卦中记载的“龙”,爻辞开头说:“初九,潜龙”。
此“初九”指文王演易的年代,举行冬至岁终大祭,以冬至日为一个回归年的最后一天,处于“岁末年初”,而一个新的回归年又将开始,为“岁初”,称“初九”。
相继的“潜龙”,指冬至日的夜晚,太阳没入地平时,东宫苍龙七宿,正完整地潜伏在北方天的地平下。
“潜”字也指天上的银河,此时正处于星空的西北方位,为苍龙体的尾宿星座所潜伏。
《说文解字》说:“潜,
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汉水为潜,从水替声。
”段玉裁注引《释言》说:“潜,深也。
”在此指东宫苍龙深深地潜藏在地平下,处于下中天的位置。
其云“汉水为潜”者,指天汉银河,《尔雅·释天》说:“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
”注:“奨,龙尾;斗,南斗;天汉之津梁。
”十二次的“析木”,指尾宿与箕宿星座以及相邻着斗宿星座,此时都在银河之中,居于星空西北方位的地平K;而天上的银河汉津,也正从西北方的地平下攀登而上,从观象者的头顶上横向东北方而去,这个天象,便楚“初九潜龙”,在前引《尚书·尧典》中称:“平在朔易”。
注:“北称朔,亦称方……易谓岁时改易于北方。
”所谓“岁时改易于北方。
”指冬至夜半子时,太阳处于下中天时,告辞旧的回归年,而又迎接新的回归年,在此“辞归迎新”之际,便是“易”,也称“易有太极”。
冬去春来,《左传·桓公五年》说:“凡祀,后蛰而郊,龙见而雩”。
注:“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
”又注:“为百谷祈裔雨。
”此“启蛰”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相连的前为“雨水”,后接“春分”,是人们已过完春节,随者天气的一天天暖和,开始做农事的备耕工作,流传后世称“二月二,龙抬头。
”此“龙“指天上的东宫苍龙,《史记·天官书》说:“杓携龙角。
”注:《集解》引孟康说:“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
指日落黄昏,仰观北斗七星,斗杓指向星空的东北方位,提携着东宮苍龙的龙角,角宿星座,正从东北方的地平上升起来,这个天象,便是“戾正建资”。
又《史记·历书》说:“首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鸩先渖.物迺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
”《索隐》案:“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
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
”?所谓“建寅”,见载于{夏小正》说:“正月后蛰。
”也就是“启蛰而郊。
”此时,各种水生动物与两栖动物,已从冬眠中苏醒,蛇出洞,鱼类也浮游到水
面上,产仔孵化小魚。
据此,再看押侯乙墓二十八宿星图右侧所画的那条龙,体态修长,全身画蛇腹状弧线纹,意为已从冬眠中苏醒的蛇,并开始交尾,产卵孵化小蛇,故其有两条尾巴,是取象于交尾中的蛇;其头部的形象也很特殊,似有四个眼睛的“四眼蛇"。
蛇龙一物,(说文解字》说:“它(蛇),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凡它之属皆从它。
蛇,它或从虫。
”段玉裁注:“上古者,谓神农以前也。
”指神农时代,即以“蛇出洞”为春天已到来的象征,也象征着天上的东宫苍龙,开始出地巡天。
来源: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