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东省寿光市_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 gě)争流荆轲(kē)彳亍(chì)B日薄(bó)西山厚此薄(báo)彼水泊(bó)梁山C鄙(bǐ)人匕(bǐ)首骨髓(suǐ)D被八创(chuāng)不胜(shèng)杯杓目眦(zì)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乏困偏袒斟酌运筹帷幄B.惊愕弭谤蛮夷休养生息C.拊心约契拜谒委曲求全D.搏击杯杓劫持大行不顾细瑾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元走势愈加低迷,亚洲汇市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比价双双创下新高——强势美元从此一去不复返?B.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C.只有确立唯法不唯权的体制和信念,才能真正建立民主社会,但国人潜意识中还存在着让人无可奈何的清官情结。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5.对下面一则寓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揭示恰当的一项是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

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

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

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A.特定的环境造就人的特质B.人应适应环境方能不断成长C.人应有可供施展才能的环境D.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3辆现代化的采血车开上街头,在市区主干道的3个广场上设立了采血点,采血车每天按时上街,无偿献血者不绝如缕。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黄金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

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

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

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

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

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1-5每小题3分、6-10每小题2分,共25分)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遒(qiú)劲提(dī)防绮(qǐ)丽咋(zé)舌镌(juān)刻B.颓圮(pǐ) 瓦菲(fēi) 寥(liáo)廓漫溯(sù) 参乘(shèng)C.嫉(jí)妒火钵(bō) 团箕(qí) 炽(zhì)热召(zhào)开D.欺侮(wǔ) 笙(shēng)箫浮藻(zǎo) 长篙(gāo) 隽(jùn)秀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斑斓娇美铤而走险川流不息B.冷漠迷惘图穷匕首见披星戴月C.迷茫典押哄堂大笑顷刻之间D浮躁凄惋观摩教学欢度国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该国增收纺织品进口关税,对我国众多纺织品公司是一次共同的危机,我们应该团结协作,不能只顾自己公司的利益,以邻为壑。

B.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三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使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思想准备。

D.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母亲为我赚学费的经历给了我一份温暖,不至于让年少的我继续自卑和惶恐。

但是,对母亲的心疼却贯穿了我的生活,那份浓浓的爱我将在心底永远铭刻……D、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5、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一语文10月份月段检测 出题:2部使用时间:2015-10-12 Ⅰ卷(共75分)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6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量体裁衣(liáng)倔强(jué)颓圮(pǐ)寂寥(liáo) B.戛然而止(jiá)巷道(xiàng)犄角(jī)桑梓(zǐ) C.转弯抹(mò)角熨帖(yù)恪守(kè)跫音(qióng) D.不露声色(lòu)召唤(zhào)百骸(hái)菜圃(p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势不两立战栗凌宵花不计其数 B.自以为是磕绊霓虹灯金壁辉煌 C.消声匿迹消磨亲和力至高无上 D.一如既往苍茫发祥地气息屏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________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② _______,如果我非常走运,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我可以感觉到小鸟在音律丰满的歌声中快乐地跳跃。

③当大自然宣告黑暗到来时,人类天才地创造了灯光,来________他的视力。

④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A.以至偶然延续启事 B.以致偶尔延续启示 C.以至偶尔延伸启示 D.以致偶然延伸启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品尝。

B.获得十佳运动员称号的罗雪娟,从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 D.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舟楫(jí) 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B.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òng)C.黯淡(dàn)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D.骐骥(jì) 参省(xǐng) 生非异也(xìng)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锲而舍之戕害斑斓槁暴B.金石可镂驽马骐骥檄文C.出类拔萃慰籍闲暇时髦D.蓬荜生辉蓬勃彷徨符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过去翘首西望,海面托着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如今,一切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精品】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纤绳/倩影会计师/刽子手两栖明星/独辟蹊径B.肋骨/勒令夹生饭/蓝夹袄瞠目结舌/拍手称快C.侮辱/被褥倒装句/追悼会拈花惹草/沾亲带故D.模式/模板电饭煲/桥头堡少不更事/稍纵即逝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篡改僭越和事老鞭辟入理B.斡旋打烊押轴戏无事生非C.诀别渎职钓鱼竿披星戴月D.流敝倔强翻两番杞人忧天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寿光10月高三语文试卷附答案-推荐下载

寿光10月高三语文试卷附答案-推荐下载

高三阶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共40分)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品性)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与)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超过)B.挟飞仙以遨游(偕同)C.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查)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废除)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B.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以其无利于晋且贰于楚C.焉用亡郑以陪邻吴之民方痛心焉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引以为流觞曲水4.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以其无礼于晋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木欣欣以向荣D.秦亦不以城予赵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句是()A.列坐其次B.古之学者必有师。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找出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李牧连却之A.吾得兄事之B.顺流而东也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二、语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2分)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销赃天燃气见危授命付梓(zǐ)骀(dài)荡瑕瑜互见(xiàn)B.简捷流线形绠短汲深咯(kǎ)血恫吓(xià)妍媸(chī)毕露C.箴言路由器积重难返湮没(yān)炽(chì)热如蚁附膻(shān)D.诡秘大杂会除恶务尽饮马(yìn)甲壳(ké)居心叵(pǒ)测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抹煞(shā)遒劲(jìng)脊骨(jī)妄自菲薄(fěi)B.犄角(jī)倔强(jué)给予(gěi)引吭高歌(háng)C.啮噬(niè)怪癖(pǐ)干瘪(biě)汗流浃背(jiā)D.爪牙(zhuǎ)甄别(zhēn)纤巧(xiān)四肢百骸(hài)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脉搏风靡掉以轻心不假思索B创意按揭怡然自得再接再励C神洲矫情与时具进远见卓识D座落快递蓝天碧水相貌端正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懿荣第一次与“龙骨”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B.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下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B.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寿光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一)课内文言知识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夹B.惑.而不从师惑:有了疑惑C。

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镂空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泣.孤舟之嫠妇D.望西山,始指异.之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而.未知西山之怪特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亦先乎.吾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D。

无以.至千里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吾从而..师之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

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浴乎沂,风乎舞雩(3)而今安在哉(4)凌万顷之茫然(5)不拘于时 (6)月出于东山之上(7)不吾知也 (8)句读之不知A。

(1)(3)/(2)(6)/(4)(8)/(5)(7)B.(1)(4)/(2)(6)/(3)(7)(8)/(5)C。

(1)(4)/(2)(5)/(3)(7)/(6)(8)D。

(1)(8)/(2)(6)/(3)(4)(7)/(5)6。

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使周瑜受困的地方吗?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译文:所以弟子不会比不上老师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关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罢了。

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深深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二)语法知识7。

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1.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 沛公居山东时B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 行李之往来D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 (2分)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 . 自书典记之,未之有也而今安在哉D . 农人告余以春及刘备天下枭雄3. (2分) (2020高一上·鹤岗期末)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 .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4. (2分)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 《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汕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

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

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A . 千方百计潜移默化顶礼膜拜窃窃私语B . 处心积虑耳濡目染奉若神明窃窃私语C . 千方百计耳濡目染顶礼膜拜窃窃私议D . 处心积虑潜移默化奉若神明窃窃私议(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B . 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C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D .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B . 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C . 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6分) (2017高三下·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一)课内文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夹B.惑.而不从师惑:有了疑惑C.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镂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泣.孤舟之嫠妇D.望西山,始指异.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而.未知西山之怪特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亦先乎.吾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D.无以.至千里作《师说》以.贻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浴乎沂,风乎舞雩(3)而今安在哉(4)凌万顷之茫然(5)不拘于时(6)月出于东山之上(7)不吾知也(8)句读之不知A.(1)(3)/(2)(6)/(4)(8)/(5)(7)B.(1)(4)/(2)(6)/(3)(7)(8)/(5)C.(1)(4)/(2)(5)/(3)(7)/(6)(8)D.(1)(8)/(2)(6)/(3)(4)(7)/(5)6.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使周瑜受困的地方吗?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译文:所以弟子不会比不上老师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关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罢了。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深深叹息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二)语法知识7.下列各组词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丰腴驯服惬意渔樵B.非常大概全部按照C.桂棹涟漪江陵汉赋D.关注迸发遨游壬戌8.下列各句的句子主干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9.从结构类型上,下列各组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仰望星空星斗满天圆圆的月亮想北平B.生气勃勃青出于蓝安步当车神采奕奕C.丁香一样的姑娘多么遥远青年时代认真学习D.雄伟壮丽勤学好问不学无术危言危行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2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

磔,zhé,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B.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C.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汉朝正式成制,以后历代都沿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

(5分)(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分)(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南宋】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1),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2)金疮药。

【注释】(1)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

(2)合,这里作配药解,金疮,刀箭等武器所造成的伤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D.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豪情。

E.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15.本诗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

,。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3)《师说》一文中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4分)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于是,“天问”连连,上下求索。

求索产生了四种结果,四种走向:科学(天文历算)、宗教(包括巫卜)、文学(神话传说)、哲学(宇宙观)。

最早的时间刻度月、日、星期,你看,都是据星辰而来。

人是世界的主体,人从哪里来呢?于是,有了上帝,有了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有了亚当夏娃的故事,女娲伏羲的故事。

先哲们开始“究天人之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极之外,复无无极”(庄子),“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亚里士多德)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哲,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仰望同一个星空,同一个日月,思考同一类问题。

人类史是一部进步史。

“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踏上了月球。

但同时,我们再赏月时,脑海里已没有了广寒宫、桂花树、小白兔以及那寂寞的美女嫦娥,只是用高倍望远镜看月球表面的荒山和砂石,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没人再像屈子那样喋喋不休地发出“天问”,如果有这样的人,你是不是觉得他神经有点毛病?我们每天还会看天,但看的是蓝天否?雾霾否?风雨否?这是最现实的关怀,最切身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