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八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2010---2011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测评
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书写4分,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6分)
1.请根据拼音写出下面两个词语。

(2分)
h ān rán rù mèng mò míng qí miào
2.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秋日的迎泽公园,绿树葱茏,闹中取静。

藏经楼巍峨 ,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阳光透过疏枝密叶,在山坡上形成了 的色彩,如同一位淡妆浓抹的少妇;迎泽湖波平如镜,宁静 ,恰是一位含羞的少女。

并州秋色,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A .斑斓
B .秀丽
C .挺拔
3.阳关是汉长城的重要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在古典诗词中,“阳关”往往代表着“离别”的情怀。

下面是阳关长亭中一副对联的上联,与之搭配最恰切的下联是( )(2分)
上联:悲欢聚散一杯酒
A .西北东南万里程
B .天留锁钥枕雄关
C .碧树经霜叶未调
D .九塞尊崇第一关
4.请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佳句。

(8分)
⑴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⑵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
⑶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⑷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⑸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借斥责歌女,揭露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生活的诗句
是: , 。

⑹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 ,像波涛
在澎湃。

(《老三界》) 5.下面是主持人巧妙化解口误的两个事例,请你任选一个....
,补出主持人的话语。

(2分)
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某主持人在新闻直播中说:“今天距奥运会开幕还有15
天”,此时屏幕上出现的时51的倒计时!主持人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他随后微笑着说:“ 。


⑵“金话筒”奖(全国主持人最高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某市举行。

来自中央电视
台的一位主持人获奖后激动地说:“山东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

我是山东人,我要把金话筒留在山东。

”意识到自己口误后,这位主持人笑着说道:
“ 。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

(15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
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
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弦.既不调 吏二缚.
一人诣王
7.请用原文回答:甲文中,王子猷表面上“了不悲”“都不哭”,但
“ ”的神情还是显现了他内心的悲痛;乙文中晏子用
“ ”的结论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关于齐人在“善盗”的挑衅言论。

(2分)
8.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语时了.不悲 了 ②弦既不调. 调 ③齐人固.善盗乎 固 ④圣人非所与熙.
也 熙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你如何看待乙文中楚王这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3分)
你说: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1-14题。

(11分)
他乡望月
陈瑞琳
①当月儿升起来的时候,我总是牵着小儿的手,漫步于屋后的一片草色中。

十多年了,这墨西哥海湾浸润的休士顿城只有到了夜晚才飘来爽心的风。

只要听到湖边的夏虫在夜里轻轻地鸣叫,我的心便会恍然,以为是走在童年时渭河畔上外婆的村庄里。

②当初在这郊外买屋,一见钟情的是看见那宽大的厅堂上竟横空有一条粗粗的大木梁,后院里则立着一棵遮天的老槐树,更有不远处听得见蛙鸣的池塘。

于是,在岁末圣诞的彩灯里,我便能想象烟火里的爆竹,还有外婆挂在大木梁上的条条熏肉。

空寂无人的傍晚,南来的风吹过院子,大树摇曳,就有乡下那特别的萧瑟,这便是记忆里的外婆端着瓷花的大碗从枣树林里的深处呼我走来。

③什么时候,那个躺在麦秸堆里渴望漂泊的小姑娘,如今却在这他乡的月儿里痴
痴地恋起懵懂的童年?外婆村上的打谷场到夜里是多么地亮,村民们围上来,不用掌灯,看我跳城里的舞。

夏天时他们笑我穿的花裙子,冬天里就挨个地过来摸我的绸棉袄。

乡下人才是最爱月色,手巧的媳妇坐在小马扎上呼呼地纳鞋底,男人们支起胡琴开始调弦,然后就听见有人扯着喉咙唱“苏武牧羊”。

④夜里听完了戏,外婆就会牵着我来到村头的小池塘。

塘里的水已晒得温热,正好洗手脚,顺便再把脏了的衣服在水里摆一摆,砸几颗皂角搓搓领口的汗迹,泡沫里溢出一股特别的香。

水里有月的影子,人一走,蛙声就忽然响成一片了。

⑤一束幽幽的光正斜斜地射在门前郁郁的丁香树上,小儿子一声雀跃:“妈妈,到家了!”我站定,深深地呼吸进一口夜的清香,想起在长安城念学位的日子,自己终于有了助学金,路灯亮起,约了男友满城里找便宜的小吃。

城墙根下的烤羊肉一毛钱一串,两个人各吃五串;一块钱的腊肉夹馍,一人半个;再买五毛钱的米面皮;最后数出十个分币,买一包晒干的柿子皮,一路慢慢地嚼着。

那时男友总心痛我吃不尽兴,说等将来有钱,第一件事就是饱享天下佳肴。

那知道如今真的是五洲四海的馆子杀遍,可就是再也吃不出从前的那铭心刻骨。

⑥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泛着青白的光,尽头的车库门还在敞着,里面车身的幽光又让我想起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驰骋在新大陆的万水千山之间。

从南端的大西洋里的岛寻到海明威的故乡,加州的淘金谷里看见了马克·吐温的小镇,新英格兰的秋天漫山是惠特曼歌唱的草叶,西北的荒原上看得见杰克·伦敦笔下狼的战场。

然而,走在这样的风景里,心海上却总是浮着屈原的汨罗江,陈子昂的幽州台,陆游的沈园,更有曹雪芹西山郊外卖风筝的草屋。

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面前,想到的竟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走在华州的维尼亚冰川雪山之巅,感觉里完全是杜甫老先生的“会当凌绝顶”;雄浑的“黄石”固然壮阔,却可惜没有苏东坡的诗;犹他州的红土高原鬼斧神工,就是缺少石林里阿诗玛的传说。

禁不住就想起庐山的仙雾里有石刻的碑,还有佛光环绕的峨嵋金顶。

也不知今夜那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袅袅的钟声是否已到了水上的客船?
⑦难道真是这样:生命的脚步离故乡的堤岸越来越远,灵魂里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近。

关山远去,家国如梦。

在这他乡无数个月夜里,心儿浴着蓝色的光,激荡的潮水终于退回了母亲的海岸。

⑧紫木的门被推开,小儿跑上旋转的楼梯去。

这里是异域的家,却是浪子回头的故园。

(原文略有删改)
11.请仿照示例,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内容。

(2分)
示例:第段写在长安时和男友一起找便宜的小吃,怀念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第③④段写
1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4分)
⑴“只要听到湖边的夏虫在夜里轻轻地鸣叫,我的心便会恍然,以为是走在童年时渭河畔上外婆的村庄里。

”句中加点的“只要……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⑵“生命的脚步离故乡的堤岸越来越远,灵魂里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3.本文题目是《他乡望月》,请结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说说作者选取“月”这一意象表达情感的原因。

(3分)
14.本文多次写的了自己海外的居所,请分析怎样写的作用。

(2分)
(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5-19题。

(14分)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谁啊?”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
的。

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

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

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2分)
⑴;
⑵两位老人恳求陌生人不要伤害自己的儿子;
⑶;
⑷原来,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可是两位老人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16.“‘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房主人为什么“慌忙”?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分)
“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

(2分)
18.这篇小说结局出人意料,请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3分)
19.结合下面句子,说说你对“父母的心”的感受。

(不少于80字)(5分)
⑴“……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雪夜》)
⑵“……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

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父母的心》)
⑶“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地说着“打得好”。

(《我的母亲》)
三、作文(40分)
20.请以“我与”为题目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酣然入梦莫名其妙(每个成语1分,错一字即不得分。

共2分)2.C A B (对两空得1分,对三空得2分。

共2分)
3. A (共2分)
4.⑴家书抵万金
⑵铁马冰河入梦来
⑶山河破碎风飘絮
⑷金沙水拍云崖暖
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⑹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每空得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8分)
5.⑴示例:“盼望奥运的心情太迫切了,抱歉。


⑵示例:“对不起,我把家乡说得太大了!”
(每空得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8分)
二、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
6.xián yì (每字1分,共2分)
7.恸绝良久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每空1分,共2分)
8.①完全②协调③本来④同“嬉”,开玩笑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

每小题1分,共4分)
9.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⑵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大意对即可。

每个分句1分,共4分)
10.示例:楚王是一个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人。

他本想羞辱晏子,但结果却自取其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言之成理即可。

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散文阅读
11.示例:童年时,在外婆的村庄月夜跳舞、听戏、洗手脚、洗衣……,回味那份浓浓的乡土人情。

(大意对即可。

共2分)
12.⑴“只要……便……”突出了每次都是这样,强调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大意对即可。

共2分)
⑵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离开故乡越来越远,但是内心深处与故乡却越贴越近(或者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深)。

(大意对即可。

共2分)
13.示例:“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思念”的代名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妇孺皆知,中秋望月盼团员已经为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

作者以“月”为意象,正是为了突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大意对即可。

理解1分,结合传统文化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14.示例:本文以自己在海外的居所外漫步为线索贯穿全文,勾连起了对故乡的点滴回忆,以富有宁静的生活衬托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上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每点1分,共2分)
小说阅读
15.⑴雪夜,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两位老人的家里。

⑶陌生人上楼时摔倒,警察抓住了他。

(大意对即可。

每空1分,共2分)
16.在老人的意识中,儿子就在楼上学习,他生怕陌生人会伤害到儿子,因而显得慌张。

(大意对即可。

共2分)
17.示例1:开头冬夜雪花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

示例2:结尾再次描写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营照初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示例3:文章中将雪花比成能通过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言之成理即可。

共2分)
18.示例:这样写突出歌颂了真挚的亲情。

两位老人对儿子极度怀念,用他还活着的假象来安慰自己,而结尾真相大白,使人感到非常痛惜。

(言之成理即可。

写法分析1分,情感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19.示例:父母的心,永远只牵挂自己的儿女。

为了儿女,他们可以忍受一切贫寒苦痛;为了儿女,他们宁可让自己的心滴血;即使是儿女已经离开,他们的心也始终牵挂在儿女身上。

回馈父母的爱,是每一个做儿女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符合要求即可内容4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三、作文
20.评分说明:
A.立意较深,结构严谨,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表达有创意,富有文采,符合文体要求(40~36分);
B.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35~32分);
C.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内容单薄,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31~28分);
D.中心不明确,语言不够通顺,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27~24分);
E.没有中心,没有内容,没有结构,语言不通,没有文体(23~0分)。

附:卷面书写,共4分。

评分说明:端正、整洁,是规范的正楷或行楷字4分;
较端正、整洁,是较规范的正楷或行楷字3分;
不端正,也不整洁,字体不规范2分;
书写混乱.难以辨认,酌情给1分或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