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91.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见.底立竿见.影
B.五色交.辉心力交.瘁
C.念.无与为乐者一念.之差
D.盖.竹柏影也劈头盖.脸
9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3.比较阅读,完成下面表格。
91.A 9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
了。
93.充满生机;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多用散句,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散淡自然。
【解析】
91.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见:均为动词,看见;
B.交:副词,交相、相互/副词,同时;
C.念:动词,想到/名词,念头,想法;
D.盖:副词,大概/动词,压;
故选A。
9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罢了”。
9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甲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表现出景物充满生机(或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空,甲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第三空,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内容可知,语言朴素自然,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极具诗情画意。
其中长短句结合,形散神聚,节奏舒缓宁静。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