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卷(带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浮燥.(zào)矗.立(chù)震.耳欲聋(zhèn)接踵.而至(zhǒng)B.骤.然(zòu)驰骋.(chéng)名副.其实(fù)穿.流不息(chuān)C.颠簸.(bǒ)虔.诚(qián)怒不可遏.(è)目眩.神迷(xuàn)D.寒噤.(jīn)苍劲.(jìn)纷至踏.来(tà)瞬.息万变(shù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客人身份尊贵,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她小心翼翼
....地接待他,幸好没出什么问题。
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
....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
...生.了。
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山洪暴发,良田被淹,灾情扣人心弦
....,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幸福。
①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
②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
③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
④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吴均《与朱元思书》)
(3)老骥伏枥,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7)《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陆九渊①,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无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曰:“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⑤者。
”又曰:“伊川之言,奚为⑥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②何所:为什么。
③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借指童年。
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
颐的别称。
⑤伤我:不合我口味。
⑥奚为:为什么。
1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遂.深思,至忘寝食(__________)②忽大省.(__________)
12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125.短文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说明陆九渊自幼好学?(任选两件)
123.于是,就明白,醒悟
124.(陆九渊)行为举止不同于平常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
125.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无穷际”;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读古书,“至宇宙二字”,看见解说,忽然大有省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父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①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
畜②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③。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④下。
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
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⑤,殃⑥可销。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⑦盗之。
[注释]①径尺:直径一尺。
②畜:收藏,保留。
③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④庑:廊。
⑤遄(chuán)弃:赶快丢弃。
⑥殃:灾祸。
⑦无何:没过多久。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邻人阴欲.图之/解衣欲.睡 B.犹录以归./一屠晚归.
C.田父.称家大怖/对子骂父. D.复.以告邻人/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3.邻人骗取宝玉的图谋为什么能够得逞?试作简述。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文中的画横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长笛横放嘴边。
4.试简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
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
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
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
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
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
(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
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
”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
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
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
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
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
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
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
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
“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
你可以看看花。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
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
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
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
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
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
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
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
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
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
(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
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
”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
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
”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
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
“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
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
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1.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题(40分)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
也许是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
参考答案:
一
C
A
B
C
C
(1)隔江犹唱后庭花(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志在千里(4)芳草萋萋鹦鹉洲(5)青林翠竹,四时俱备(6)月下飞天镜(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二
1. C
2.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3.田父不识宝玉;邻人把宝玉说成是怪石,把宝玉的亮光说成是怪物的征验,使田父惧怕惹祸而扔弃了宝玉。
三
1.(1)“我”小时候,特别爱听父亲吹笛,笛声一响,“我”就跟着哼唱;(2)“我”五年级时,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我”恨父亲没出息,开始讨厌他吹笛;(3)“我”上初中时,父亲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录进了镜头,曝光在“我”的全班同学面前,“我”冲父亲发火并偷扔了他的长笛;(4)“我”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向他道歉。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3.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
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4.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是母亲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开头、结尾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2)老舍先生喜欢喝茶。
(4)老舍先生与齐白石老人的逸事。
2.例:A句:“一盆一盆”“一身热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舍先生养花健身、爱花成性的特点。
B句:“踌躇了很久”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齐白石老人求真的艺术品质。
3.①写齐白石老人是为了写老舍先生,写齐白石老人的艺术天赋与艺术品质,是为了写老舍先生的艺术意趣②写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的理解、关心和对其人品的敬重,表现了老舍高尚的品质
4.情趣高雅、关心他人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