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避免心功能进一步受损。 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方式不
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明显加剧,虽然我国愈发重视心
血管疾病的宣教与防控工作,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
死亡率,但这类疾病发病率却仍旧居高不下,这使心内科护
理工作的开展更为困难。 除此之外,该科室疾病类型复杂,
患者又多为老年人,护理风险较高,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出现
盖,如,隔断帘、屏风等,且护理操作要尽量轻柔,使患者充分
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尊重与呵护。 家属方面:多数家属在
陪护期间内心也会存在较为强烈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做
好家属情绪的安抚工作,详细地告知其患者病情的变化,亲
自示范患者在卧床期间如何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 如,擦浴、
大小便方式等) ,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 此外,心血管疾病发
2. 护理人员方面:在为患者从事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
员要多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且需淡妆上岗,保持自己的良好
形象,并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舍弃以往的传统护理观念,从多
方面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基
础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充分掌握静脉穿刺、无菌操作
等护理技能,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操作时,要采用相关物体遮
失误,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当今社会,人们自我保护
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更是要注重心内生
命安全与治疗效果。 文章就协同护理模式融入心内科患者
护理工作中,现将具体实施流程与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二、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将 2019 年 7 月以来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
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50 例。 对照
组患者男女比例 28 ∶ 22,平均年龄( 63.96± 6.04) 岁,冠心病
22 例、心肌炎 20 例、心肌梗死 8 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 31
∶ 19,平均年龄(64.01±6.06) 岁,冠心病 24 例、心肌炎 19 例、
心肌梗死 7 例。 两组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无统计学
护理园地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莫权峰
摘 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 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50 例,给予常规护理) 与观察组(50 例,给予协同护理模式) ,比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
[2] 赵艳琴.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 :234-235.
[3] 闫慧娟.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 :359.
[4] 何萍,丁晓艳,毕敏.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
者建立档案,录入基本资料,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
查房时,要对其疾病情况展开全面分析,一旦发现患者病情
出现变化,要立刻调整治疗方案,为其提供全面、合理、科学
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师在查房期间要注意聆听患者诉求,
结合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
其进行疾病方面的知识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分,总分<50 分为不能自理,50 ~ 70 分为基本自理,> 70 分为
完全自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四)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22. 0 软件中分析 ( P < 0.05) 为差异显
著,有统计学意义。
三、 结果
观察组患 者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患 者 ( P <
意义( P>0.05) 。
( 二)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科后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协同
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 由 3 ~ 5 名在心内科工作经验超过 5 年且具有职称的
护理人员负责为患者拟定协同护理流程,并在工作间隙通过
查阅国内外协同护理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严格划分护
理人员、医师、患者家属责任制。 医师方面:医师需为每例患
0.05) ,详见表 1。
表 1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n = 50( % ) ]
组别
不能自理
基本自理
完全自理
对照组
9
12
29
观察组
χ2
2
10
38
P
总占比( % )
82%
96%
10.011
0.002
四、 讨论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与设备不断涌入心内科,使整
体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但是,患者在住院治疗期
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当代护士,2019,26(12) :47-49.
[5] 朱莹,于美花.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
功能的影响[ J] .心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9,8(2) :149.
作者简介:
莫权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47·
重程度、认知水平等因素,来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以充分调
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家属共同配合护理工作,以
达到满足临床需求、改善疾病预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形成
的目的。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协同护理模式,发现该
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由
此可见,协同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比较存在明显的优势,且
间,很容易因多种因素( 如心理、生理、家庭环境等) 而导致其
治疗效果降低。 虽然我国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护理质量也
得以提升,可在实际应用中,却仍旧存在问题,这便需要对科
室内的护理流程进行改革,来完善普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
不足。
协同护理作为一种新颖护理模式,是从责任制护理中发
展而来,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严
在心内科极为适用,有效提高了该科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建议在科室进一步推广应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协同护理融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能有效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 喆. 协 同 护 理 模 式 在 心 内 科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体
会[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 :187.
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结论:协同护理对提高心内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心内科;协同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一、 引言
心内科全称为心血管内科,在医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
位,主要负责对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展开治疗与护理,比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以保障患者生命安
病往往非常突然,且病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要告知家属患
者在发病后如何进行有效自救,以节省救治时间,保障患者
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应每周与责任医师针对患者疾病恢复
情况展开讨论分析,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根据护理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拟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 三) 疗效评价
自行拟定《 心内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问卷》 , 满分 100
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明显加剧,虽然我国愈发重视心
血管疾病的宣教与防控工作,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
死亡率,但这类疾病发病率却仍旧居高不下,这使心内科护
理工作的开展更为困难。 除此之外,该科室疾病类型复杂,
患者又多为老年人,护理风险较高,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出现
盖,如,隔断帘、屏风等,且护理操作要尽量轻柔,使患者充分
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尊重与呵护。 家属方面:多数家属在
陪护期间内心也会存在较为强烈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做
好家属情绪的安抚工作,详细地告知其患者病情的变化,亲
自示范患者在卧床期间如何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 如,擦浴、
大小便方式等) ,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 此外,心血管疾病发
2. 护理人员方面:在为患者从事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
员要多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且需淡妆上岗,保持自己的良好
形象,并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舍弃以往的传统护理观念,从多
方面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基
础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充分掌握静脉穿刺、无菌操作
等护理技能,在对患者开展护理操作时,要采用相关物体遮
失误,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当今社会,人们自我保护
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更是要注重心内生
命安全与治疗效果。 文章就协同护理模式融入心内科患者
护理工作中,现将具体实施流程与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二、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将 2019 年 7 月以来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
者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50 例。 对照
组患者男女比例 28 ∶ 22,平均年龄( 63.96± 6.04) 岁,冠心病
22 例、心肌炎 20 例、心肌梗死 8 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 31
∶ 19,平均年龄(64.01±6.06) 岁,冠心病 24 例、心肌炎 19 例、
心肌梗死 7 例。 两组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无统计学
护理园地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莫权峰
摘 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 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50 例,给予常规护理) 与观察组(50 例,给予协同护理模式) ,比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
[2] 赵艳琴.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 :234-235.
[3] 闫慧娟.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 :359.
[4] 何萍,丁晓艳,毕敏.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
者建立档案,录入基本资料,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
查房时,要对其疾病情况展开全面分析,一旦发现患者病情
出现变化,要立刻调整治疗方案,为其提供全面、合理、科学
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师在查房期间要注意聆听患者诉求,
结合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
其进行疾病方面的知识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分,总分<50 分为不能自理,50 ~ 70 分为基本自理,> 70 分为
完全自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四)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22. 0 软件中分析 ( P < 0.05) 为差异显
著,有统计学意义。
三、 结果
观察组患 者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患 者 ( P <
意义( P>0.05) 。
( 二)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科后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协同
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 由 3 ~ 5 名在心内科工作经验超过 5 年且具有职称的
护理人员负责为患者拟定协同护理流程,并在工作间隙通过
查阅国内外协同护理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严格划分护
理人员、医师、患者家属责任制。 医师方面:医师需为每例患
0.05) ,详见表 1。
表 1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n = 50( % ) ]
组别
不能自理
基本自理
完全自理
对照组
9
12
29
观察组
χ2
2
10
38
P
总占比( % )
82%
96%
10.011
0.002
四、 讨论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与设备不断涌入心内科,使整
体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但是,患者在住院治疗期
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当代护士,2019,26(12) :47-49.
[5] 朱莹,于美花.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
功能的影响[ J] .心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9,8(2) :149.
作者简介:
莫权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47·
重程度、认知水平等因素,来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以充分调
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家属共同配合护理工作,以
达到满足临床需求、改善疾病预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形成
的目的。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协同护理模式,发现该
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由
此可见,协同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比较存在明显的优势,且
间,很容易因多种因素( 如心理、生理、家庭环境等) 而导致其
治疗效果降低。 虽然我国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护理质量也
得以提升,可在实际应用中,却仍旧存在问题,这便需要对科
室内的护理流程进行改革,来完善普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
不足。
协同护理作为一种新颖护理模式,是从责任制护理中发
展而来,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严
在心内科极为适用,有效提高了该科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建议在科室进一步推广应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协同护理融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能有效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 喆. 协 同 护 理 模 式 在 心 内 科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体
会[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 :187.
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结论:协同护理对提高心内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心内科;协同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一、 引言
心内科全称为心血管内科,在医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
位,主要负责对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展开治疗与护理,比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以保障患者生命安
病往往非常突然,且病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要告知家属患
者在发病后如何进行有效自救,以节省救治时间,保障患者
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应每周与责任医师针对患者疾病恢复
情况展开讨论分析,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根据护理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拟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 三) 疗效评价
自行拟定《 心内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问卷》 , 满分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