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
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这个故事知道毛主席关心乡亲们的吃水问题,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了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前立了石碑.要激发学生热爱领袖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立石碑的意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
一,故事导入:
1,故事引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红井》的故事,(教参145页) 2,揭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3,齐读,出示生字:忘挖井.
4,"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
事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
2,想想:课文中的"挖井人"是指谁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
3,想想怎样记住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提醒大家容易念错的字: 井念
2,学生介绍记住字形的方法,教师补充.
⑴归类比较记字.同偏旁:忘,念; 同结构:挖刻.
⑵形近字比较记忆:开——井 ;土——士
3,指名读,给生字找找朋友.
四 ,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学生展示朗读成果.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学生模仿老师读课文.
5,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6,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五,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感悟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
⑴提问: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在哪儿住过 "这儿"指哪儿
⑵要求:回答出在一个小村子住过,也就是瑞金城外的沙洲坝.让学生读读第一句,然后把两句合起来读读.
2,自由读第二段,讨论: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⑴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⑵体会毛主席事事为百姓着想,和乡亲们同甘共苦,齐心协力的崇高思想.
⑶朗读这段,指名读.
3,齐读第三段.
⑴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
⑵提问: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三,指导书写:
1,观察字宝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写"忘,想,念"三个心字底的字,讲解要领.
3,学生尝试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这课书告诉我们什么事乡亲们为什么立这块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与反思【第2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井”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主”等7个生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难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认识偏旁“、”和笔画“”。
(重点)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毛主席画像,简单介绍人物。
2.揭题:毛主席一生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单解释题目意思,并出示“井”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井”对农村生活的重要性,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3.朗读课文,标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注意“井”是后鼻音,“亲”是前鼻音。
(正音:“吃水”“村子”“主席”“乡亲”等)
5.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品读课文,理解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瑞金”“沙洲坝”“江西”)
2.指名读,全班齐读。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住过。
)
3.教师介绍背景,学生细听,提示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第2自然段。
(问题:沙洲坝是个什么地方?那里的人民遇到了什么困难?)
4.对比学写生字“吃、叫”。
(口字旁,左右结构,“吃”的右边是“乞”不是“气”)
四、读想结合,理解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
2.毛主席在沙洲坝住的时候,那儿的人民遇到了什么困难?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1)从“很远”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2)想象一下,没有水吃,乡亲们会有哪些困难?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样做的?读第二句讲一讲。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
(1)想一想:“带领”是怎么表现的?
(2)想一想:挖井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自由回答: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1)(出示图片)师:看图,这就是水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上清凉、甘甜的水时激动的场面。
(2)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3)想象他们之间说了什么?(练习对话)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5个生字,会写“”1个笔画。
(重点)
2.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难点)
一、童谣导入
师:在当时的沙洲坝,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请大家读一遍,说说你的理解。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为乡亲们解决了困难。
他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们又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村里有了井,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们念念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
(出示课文插图)
大家看看石碑上刻了些什么?有哪些我们会认的汉字?教师范读石碑上的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2.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乡亲们什么时候会想念毛主席?
(2)是啊,虽然毛主席已经离开了这里,可是,沙洲坝的乡亲们却不曾忘记他,经常想着他,希望再见到他。
课文中哪两个词写出了乡亲们的心情?(“不忘”“想念”)
(3)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关心着你的成长,无私地帮助过你?你会忘记他们吗?为什么?
小结:我们要心怀感恩,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人,也不要忘记我们身边那些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朗读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挖井人”是谁?井是挖给谁用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完整表达)
4.开展朗读挑战赛。
(可以同桌进行,也可以小组进行)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复习读音,教师正音。
(课件出示生字及注音)
2.分类学习生字:
“江”和“没”都是三点水,左右结构,学习横折弯“”这一笔画。
“主”和“住”都有相同的部件“主”。
3.指导学生用加偏旁、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4.重点教写“以”,左右结构、竖要直、提要稍长,保持字的平衡。
5.教师指导读背“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试着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五、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板书]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沙洲坝江西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利用图片资料来介绍毛主席,让学生加深印象。
在学习生字时,我利用卡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俗语的意思,懂得心存感恩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与反思【第3篇】
一、游戏导入
1、做个游戏好吗?翻页数
2、翻到95页,定住不动。
拿好书,齐读卡片上的句子。
(第6单元卷首语)
3、谁来说说你们怎么幸福?怎么快乐呀?那喝水时你感到过幸福吗?
4、今天学了22课后,你一定会体会到喝水也是那么幸福的!
5、板书课题。
谁来读课题?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那这个字怎么读?学习“忘”。
“忘”怎么记?你想怎么读这个词才能让大家不忘!(大声)
“挖”和“井”怎么记?
“挖”用手挖所以是提手旁,挖的是洞,所以是穴字头,挖成“乙”的形状。
“井”(板画一口井)谁能上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井的构造
读了课题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就带着体会再来齐读课题吧,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二、自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读课文:认真读课文,遇到生字词一定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最后标好自然段。
2、词语:自读—个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
3、字词回归句子:出示句子:
毛主席领导着革命战士解放了全中国。
全国人民时刻想念毛主席。
4、生字:同位互读——-交流识字(读-说结构-组词)——齐读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告诉大家,这一段中藏着三个地名,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遇到地名时声音大一些读出来,贴图:瑞金、沙洲坝、江西齐读,比较,你能把这三个地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出来吗?
看到你们轻松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老师真高兴,也想读一读,行吗?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读错:把“住过”读成“住着”。
学生指正,说区别。
住过——-表示曾经,住着——-表示现在还在看来读书一定要看仔细了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那儿”是指哪儿呀?
2、沙洲坝?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在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
小朋友也来读一读,从这句民谣中你知道了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吃水很困难的地方)
课文中哪里写到沙洲坝是个缺水的地方呢?快读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沙洲坝缺水的句子。
谁来读第一句?从这一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村民吃水很困难?没有水会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困难呢?如果要解决这些困难就要——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体会着再读读
同学们,没你们见过挑水的吗?看图,你体会出什么?(山路难走、水桶很沉、村民很累…)再读!
3、是呀,沙洲坝的村民们吃水实在太困难了,这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怎么做的?读你能想像一下挖井时的情景吗?怎么挖?学生充分想象,自由发言。
4、毛主席就带领着战士和乡亲们,一点一点地挖着…一天、两天…一直挖了十几天,水井终于挖好了!看,乡亲们多么高兴啊!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5、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6、乡亲们还给这口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呢,这口井就叫——红井!后来,沙洲坝又唱起了一首民谣:(齐读)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
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
跟这口井有关系的小故事很多,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红井的小故事(讲故事)
乡亲们唱起来这样的歌谣,又冒着生命的危险保护着红井,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6、是啊,每次看到红井时,每次喝到红井水时,村民们都会想起——毛主席!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听听乡亲们的心声!(板书:时刻想念毛主席)
“刻着”和“时刻”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含义不同。
7、字是刻在碑上了,同时它也永远地刻在了人民的心里!如今的沙洲坝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可是他们却依然还在饮用着红井水,那是因为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四、拓展升华
1、吃水时,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时又该不忘什么人呢?比如,穿衣服时“穿衣不忘”、“吃饭不忘”、“学知识不忘”。
2、现在“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为告诉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关怀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也叫做“饮水思源”!
3、相信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老师送给你们一首歌,播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4、如果现在,我再问你这个问题:当你喝水的时候感到过幸福吗?你会怎么回答?
是啊,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饮水思源的时侯,我们就被幸福围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