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职务职能。

据此完成关于聚落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大,相同级别的彼此距离近
B: 乙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大,相同级别的彼此距离远
C: 乙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大,相同级别的彼此距离近
D: 丁聚落等级较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相同级别的彼此距离远
【答案】B
【解答】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职能越齐全。

四个聚落中,乙的职能最多,所以等级最高,而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
大,城市间的距离越远。

B正确,
AC错误。

丁的职能最少,所以等级最低,而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城市间的距离越近,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第2题.
下列不是防灾减灾系统工程重要环节的是()
A: 灾害预防
B: 灾害监测
C: 灾情评估
D: 灾后重建
【答案】C
【解答】防灾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灾害预防、灾害预报、灾害监测、救灾赈灾和灾后重建五个环节。

故选C。

第3题.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最佳。

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地区荒漠化加剧。

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间段土地荒漠化动态度
(单位:%)统计表。

荒漠化土地动态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不合理的灌溉
B: 过度放牧
C: 过度樵采
D: 过度开垦
(2)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B: 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
C: 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
D: 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答案】DC
【解答】
(1)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且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由表中数据与材料可知,图中数据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而不能表明该地以哪一种程度的荒漠化为主,AB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小,面积较稳定,C正确;
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度变化为负值,说明面积减小,D错误。

故选C。

第4题.
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连通渭河和汉水两大水系,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秦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东西跨度大,河湖众多,生物物种丰富
B: 地处气候过渡带,生态环境多样
C: 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坡面面积大
D: 地跨陇、秦、鄂、晋等省
(2)关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陕西省基础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B: 可能遭遇多条断层破碎带的挑战
C: 可基本解决关中地区的缺水问题
D: 工程需翻越秦岭提水北送
【答案】BD
【解答】
(1)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发育多条河流,河流较多,湖泊较少,又因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的过渡带,水热及其组合状况多样,所以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物种丰富,A 错、B对;由图可知,南坡的河流长度较北坡的长,故南坡的坡度较北坡缓,坡面面积也较北坡的大,C错;地跨陇、秦、鄂等省,并没有晋,D错。

故选B。

(2)引汉济渭工程能够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不足状况,能够基本解决关中地区缺水状况,该工程穿越秦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断层发育,施工难度大,故ABC不符合题意;根据图示河流流向,该调水工程在秦岭以南提水北上,穿越秦岭之后自流北下。

故选D。

第5题.
读当前我国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下题。

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产业结构
B: 环境承载力
C: 国家政策
D: 科技水平
【答案】A
【解答】从图示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净迁入率较低,珠三角地区净迁入率较高。

京津冀地区工业以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对劳动力需求少,人口净迁入率较低。

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占较大比重,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大,故人口净迁入率较高,A正确。

两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环境承载力都较强,B错误。

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对人口迁移影响相对较小,C、D错误。

故选A。

第6题.
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

以秦岭—大巴山为主体的中国南北过渡带,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界线。

下图示意秦岭—大巴山东段南北样带乔木物种丰富度随纬度梯度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秦岭段物种丰富度最大地点的海拔约为()
A: 1200米
B: 800米
C: 900米
D: 1100米
(2)与神农架相比,房县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拔较低,人为干扰
B: 纬度较高,热量较少
C: 山地北坡,光照不足
D: 山地北坡,降水较少
【答案】CA
【解答】
(1)由图可知,秦岭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点位于伏牛山,从该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海拔的虚线相交,交点即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对照右侧纵坐标即可读出海拔高度,最接近900米。

故选C。

(2)由图可知,与神农架相比,房县虽然纬度较高,但是海拔低,热量反而较多;房县范围较大,山地对其光照和降水影响并不会很大。

神农架海拔较高,且为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物种丰富度高,而房县海拔较低,人口较多,人为干扰较多,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

故选A。

第7题.
下列关于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日界线就是180度经线
B: 日界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C: 东、西十二区的分界线是日界线
D: 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新的一天从日界线的西侧开始
【答案】D
【解答】A、日界线不完全是180°经线,不符合题意。

B、日界线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C、东、西十二区的分界线是180°经线而不是日界线,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新的一天从日界线的西侧开始,故正确。

第8题.
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实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

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土南运会()
A: 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B: 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C: 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
D: 加快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
(2)"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A: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 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C: 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
D: 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答案】DB
【解答】
(1)北土南运减少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故D正确;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北土南运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北土南运应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故ABC错误。

故选D。

(2)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第9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下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2)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
B: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国土管理部门对该经济区域大陆的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GPS+ GIS
B: RS+GPS
C: RS+GIS
D: GPS+ GIS
【答案】
【解答】
第10题.
在西北太平洋,9~11月生成的台风通常称为秋台风,其强度强、危害大,甚至可形成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这种现象在大西洋、印度洋极少出现。

此时, 影响台风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

下表为1949 ~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可能是()
A: 广东
B: 浙江
C: 江苏
D: 山东
(2)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强度强、危害大的原因是()
A: 登陆频率更高
B: 源地水温较高
C: 冷空气势力弱
D: 海面摩擦力小
(3)与形成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海流速度
B: 海水深度
C: 海水盐度
D: 海域面积
【答案】ABD
【解答】
2.解答题
第11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
(1)风力堆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全年降水较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
(沙丘)。

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解答】
(1)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属于风成地貌。

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

(2)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

第12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6月,甘肃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湖南湘潭正式开建,建成后甘肃电力将源源不断输送到湖南。

近年来,甘肃与电商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

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甘肃和某农业生产基地略图。

下表为甘肃2012年和2014年电力装机容量构成表
(单位:%)。

火电水电太阳能风电
年份
(年)
2012 53 25 1 21
2014 44 20 12 24 (1)分析甘肃能够向湖南输电的主要原因。

(2)甲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
(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
【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