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37]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37]
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
1.上世纪90年代,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开始了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
面对一个个问题,北斗人不断提出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终于在北斗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材料说明(B)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通过实践不断推翻真理
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面对一个个问题,北斗人不断提出想法,再验证,再推翻,一点点向前推进,终于在北斗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材料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①③符合题意;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是推翻真理,②错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一定就具有真理性,经过实践检验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④错误。
故选B。
2.教育家陶行知在其著名的《三代》诗中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这句诗主要说明(A)
①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和发展,是对实践的突破
③创造以实践为根基,也离不开认识的发展
④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①入选;材料并未涉及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否定和发展,是对实践的突破,②不选;“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强调创造以实践为根基,以认识为指导,离不开认识的发展,③入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而不是基础,④不选。
故选A。
3.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我国对火星的探测,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只是一个开端,预计在2028年前后,我国将开展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返回的尝试。
除此之外,我国还计划发射木星探测器……我国对宇宙空间
的探索将永不停步。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
①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探索真理,发展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发展认识
③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能够推动认识发展
④认识发展是一个实践和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历史条件是客观的,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认识有可能是错误的,认识不一定能促进实践的发展,①④错误;我国对火星的探测,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只是一个开端,预计在2028年前后,我国将开展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返回的尝试,体现了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能够推动认识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发展认识,②③正确。
故选C。
4.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茫茫宇宙,我们的地球是不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生命物质?人类的重重疑问,希望能到火星上寻找到答案。
下列同学的观点合理的是(C)
①同学甲:人类的重重追问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同学乙:探测器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同学丙:能否在火星上找到答案受到人类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同学丁:探测器成功着陆说明实践是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类的重重追问说明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而不是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说法正确,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在实践中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③说法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能否在火星上找到答案受到人类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④说法错误,科学实验活动属于实践活动,但实践活动并不都是科学实验活动。
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出自《论语·泰伯》的话,意思是告诫人们如果不在那个位置,就不做与此位置有关的事。
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话褒贬不一,赞成有之,反对的也有很多。
这表明(B)
①立场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材料中心是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同认识,这表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立场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①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人们对事物认识不同,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古人云,桃李满天下。
2021年3月10日凌晨,国际期刊《基因组研究》在线发表了由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团队领衔完成的多个环境因子对桃基因组影响的遗传分析,揭开了“桃李满天下”的基因组变化奥秘,有助于帮助育种专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植物品种适应性改良的新模式。
这表明(C)
①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桃基因组研究结论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桃基因组研究成果推动了植物品种适应性的改良
④真理性认识最终要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①错误;依据题意,环境因子对桃基因组影响的遗传分析,揭开了“桃李满天下”的基因组变化奥秘,有助于帮助育种专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植物品种适应性改良的新模式。
这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桃基因组研究成果推动了植物品种适应性的改良,②③正确;认识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形式,④排除。
故选C。
7.2021年4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六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试验六号03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这表明(D)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可提高实践活动水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①排除。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②错误。
故选D。
8.2021年5月,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最高能量光子。
这一发现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的新时
代。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B)
①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超越自身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通过实践活动能形成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②错误。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③错误。
故选B。
9.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到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再到天问一号火星着陆,中国航天人每一步的辛勤付出都会更新我们对月球的一些认识,并扩展到对火星、小行星和整个太阳系的了解。
这表明(D)
①对月球的科学发现来源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实践发展为人类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
④人们对月球的认识通过科学实验不断深化和向前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月球的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故①说法错误;已有认识不一定是错误的,因此不一定被否定,②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人们对月球的认识通过科学实验不断深化和向前发展,实践发展为人类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③④正确。
故选D。
10.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它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说明(B) A.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B.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D.真理通过战胜谬误而得到发展
[解析]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它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这说明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有严格的界限,A错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C错误;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通过战胜谬误而得到发展,D错误。
故选B。
11.如果我们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古代人物,常常可以发现其人物介绍旁边会附有一幅人
物画像。
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画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自己加以揣摩而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的画像也会有很大差别。
这表明(B)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主体的差异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①④符合题意;“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说法错误,两者不能等同,②错误;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③错误。
故选B。
12.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四个全面”有了新表述,其内涵由原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也体现了党在新征程的新目标。
这说明(B)
①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②认识需要经过多元标准的不断检验才能成为真理
③真理具有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谬误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四个全面”有了新表述,说明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真理具有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③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真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继2020年12月英国确认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后,南非、意大利、丹麦、巴西等多国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变异病毒。
与普通病毒相比,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
WHO专家透露,如今世界各地流传的新冠肺炎毒株,实际上并不是第一代病毒,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变异病毒是否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或者令新冠疫苗失效。
新冠病毒的新变种,使新冠疫情的防控蒙上一层阴影。
据此,有人感叹:“人类或许永远无法战胜新冠病毒。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新冠病毒又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因此人类战胜新冠病毒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有可能会战胜新冠病毒的。
[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属于评析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评析。
结合材料“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继2020年12月英国确认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后,南非、意大利、丹麦、巴西等多国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变异病毒”以及基础知识可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与普通病毒相比,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可知,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新冠病毒又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因此人类战胜新冠病毒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结合材料“WHO专家透露,如今世界各地流传的新冠肺炎毒株,实际上并不是第一代病毒,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认变异病毒是否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或者令新冠疫苗失效”可知,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最终有可能会战胜新冠病毒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脑运行中热量的散发问题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的散热问题,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大突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完全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理解。
[答案]①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
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解析]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
答题类型属于理解认识类答题。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政治理论,逐层展开。
依题意知,该题首先告诉考生的考查知识点范围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考生对该知识点要比较熟悉和理解。
然后根据知识点联系材料的信息。
信息①:电脑运行中热量的散发问题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可联系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信息②:在中国自己的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可联系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信息③: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的散热问题,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大突破→可联系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