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10以内比大小数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10以内比大小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将两个数进行比较的方法。
2、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意义,会根据比较结果使用符号表示。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辨细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里讲得比较多的是大小比较,也就是大小关系,这就要在熟悉数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培养把数字相互比较的能力,主要授课内容为:
1、比较的概念
幼儿已经学过数数,并根据大小顺序数数,这时,这些数字就能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幼儿能够得出大小顺序,了解详细概念。
2、会根据数学比较大小
幼儿已经能够辨识数字,知道代表多少了,接下来就是根据各个数字比较大小了,需要让幼儿了解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意义,感受大小之间的差异。
3、比较小于0的数
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1-10的数的大小关系,接下来要引导幼儿认识小于0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幼儿掌握比较的概念。
2、引导幼儿了解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意思。
教学难点:
1、把概念化为操作。
2、引导幼儿理解大于、小于的关系以及大于、小于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
1、教学前热身:比较大小。
2、重点讲解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意义。
3、引导幼儿通过中英文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4、实际操作:比较游戏。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前热身
(1)首先由教师拎起一本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东西比较大?”引导孩子们自己回答。
然后,老师将两个桶放在桌子上,并把同等数量的纸卷放进去。
接着,把其中一个桶中的
纸卷分成不同大小的数量,然后问孩子:“哪个桶里的纸卷数
量比较大?”来引导幼儿思考大小关系。
(2)让幼儿们互相比较自己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2、讲解小于、大于、等于符号的意义
接着,教师将两张卡片放在面前,在第一张卡片上写下一个数字,再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另一个数字,接着,解释大于、小于以及等于符号的意义。
例如:“小于符号”(<) 表示第一个
数字比第二个数字小,“大于符号”(>)表示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大,“等于符号”(=)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3、引导幼儿通过中英文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接着,教师将卡片反过来,把卡片背面的数字向内,然后让孩子们想办法根据数字的大小选择正确的符号。
例如,一张卡片上写着数字“2”,另一张卡片上写着数字“5”,幼儿需要自
行选择大于、小于或等于符号,并对所选符号感到满意。
4、实际操作:比较游戏
在游戏中,先展示两个玩具,其中一只玩具可以与另一只玩具进行比较。
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问孩子:“哪一个比较大?”,比较玩家必须通过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答案。
然后,孩子们互相交替比较大小,以强化比较概念。
六、教学后续:
1、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或者家长可以以“我数几个数字”,“我测量几英寸”,“我们选一个高的物品”等任务模式继续培养
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分辨细节的能力。
2、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数字感和数据分析,如让孩子眼观五色,录下身边的事物数量,运用比较符号,自己做一篇有关数学的日志。
以上,是一份针对10以内比大小数学教案的详细介绍,如果我们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数学、逻辑、思维、观察等多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应该会产生更加有趣和长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