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
摘要: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且稳定性强的艺术
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
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
趋势。
本文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
关键词:文化产业;少数民族艺术;大众文化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艺术作为各民族生活方式的载体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
而存在着。
当代科技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变化,使民族艺术不可
避免地具有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它是当代科技融入艺术生产,社会资本控制
艺术生产的必然结果。
一、民族产业化发展的兴起
少数民族艺术的兴起是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它能有效突出各
民族本身的特点和地方特色。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导致不同民族间的生活方式
和文化呈现的方式发生变化,逐渐反映出艺术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反向发展。
作为一门民族艺术,它能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并在民族艺术发展的过
程中,受到现实生活对艺术形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稳定的民族艺术形式和内容发
生一定的变化。
首先,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和网络信息的发展,人民
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这促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关注民族文化,并开始对这种民族的“异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能在民族艺术中找到人与人
间的真实情感,而且可充分体会到尚未被同化的艺术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对少
数民族而言,充分认识到自身民族特色的重要性,逐渐把民族意识当作商品。
随
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增加,少数民族一些工艺美术已成为人们竞相购买
的旅游产品。
因此,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民族艺术产业逐渐形成。
其次,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民族艺
术产品可通过网络传播,并大量的生产和复制,包括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融入
了更多的现代元素,民族艺术不但是一种精神活动,也逐渐成为一种市场行为,
并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民族艺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在时代发展的背
景下逐渐向产业化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二、民族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民族产业文化的发展掺杂着更多的经济因素。
以文化产业化的模式发展少数民族艺术,会致使传统民族艺术中的出现诸多问题。
首先,作为一种传统的少
数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它不是一种及时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承载着民族艺术发
展过程中各民族的精神和民族价值,不能大量复制和生产。
现代科技手段复制的
艺术产品是由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的,致使艺术产品丧失了本身的本质,破坏了
艺术产品原有的生态基础,从而丧失了其自身应有的人文价值。
少数民族的一些
主要节日表现出其淳朴的民风和地域特色,然而,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这种区
域文化特色塑造成城市形象,以吸引旅游资源,形成这样一个城市形象需政府投
入巨资,但这些巨资投入并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纯艺术和民间活动为主,主要动
机是考虑政治和经济利益。
因此,政治经济因素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的过度掺杂,致使民族文化脱离其实际意境,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存在将失去其原有的意
义和价值。
如果文化产品复制和掺杂了太多的经济因素,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
因这些产品本身没有艺术作品的韵味,虽然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存在,但它不再
单纯地来自少数民族。
2、民族产业文化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艺术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基层群众,它能真实反映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因其自身艺术的特殊性,
受到人们的欣赏和青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致使文化之
间的互相交流和借鉴,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都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方人们大力发展少数民族
地区的旅游业,少数民族的艺术产品被大量复制和制作出来,这些产品已逐渐被
大众艺术所同化,从而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不同游客在产品复制和
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生产商不断地将这些艺术产品改进为“混合艺术”,这种形式
的少数民族艺术产品失去了自身的艺术性、创造性和复杂性特点。
民族产业文化
是少数民族自发的、原始的生态表现,并没有与更高雅的文化相融合。
大众文化
是一种强加的文化,允许消费者在买与不买间进行选择。
在产业文化中,文化工
业通过大量的民族文化复制和生产,形成一种大众文化。
民族文化与大众艺术产
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形式和价格的不同,另外,在民族艺术中很难找到社群艺术原
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十分
重要的影响,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少数民族艺术在
其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与经济、政治因素相结合,致使民族艺术从原生态向市场
态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民族艺术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
1、民族艺术的原生态和市场态。
在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生态”。
“原生态”主要是指少数民族艺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并由少数民族
在民族本身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民间广泛流传,其艺术内涵具有一
定的原始性,没有受到其他文化和因素的干扰和修饰。
从民族艺术发展起源来看,这种艺术在任何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处于一个静态的发展过程中。
然而,应认识到,只要民族艺术存在,就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改变,随着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
的艺术性和地域性,市场化的民族艺术产品需不断创新自身的艺术形式,即使没
有市场化,民族艺术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民族艺术和大众文化。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民族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民族艺术产业化使民族艺术成为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在转型期发
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大众文化的发展不是基于思想、现实性和社
会性为主要意义的发展,而是基于娱乐、消遣和休闲性的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
中有一定的游戏性,此种情况下,民族艺术本身和大众艺术在某些方面就有一定
的相似性。
民族艺术与大众艺术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共时性,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
共存性,可同时被许多人喜欢。
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大众艺术与民族艺术在发展
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和渗透。
在民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吸收和渗透大众
艺术中的一些优秀因素,形成和发展了民族艺术。
此外,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更强调人们的审美需求,大众文化可消除艺术与非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界限,使各
种形式的艺术能更好地交流和渗透,这种大众艺术形式不但是一种审美活动,也
是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民族艺术方面,它诞生于民族群体,与自然和
社会劳动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民族艺术可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状
态下的劳动形式,从而使少数民族的生活逐渐艺术化。
因此,民族艺术与大众文
化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一定的连接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人们对文化的传承。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曾学文.怎样看待民间艺术的“原生态”问题[J].福建艺术,2015(06).
[2]张冬梅.艺术产业化实践的理论诠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3]宋生贵.现代媒介与民族艺术传播[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03).。